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外莫泰克专利>正文

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46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5:55
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SEALED DC RELAY),包括:一个以上的可移动的可动触点;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上的至少一对固定触点;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下的一个可动铁芯;通过与所述可动铁芯连接实现动作,用于支承所述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支承结构;通过插入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开口部内部从而与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结合的可动触点引导件;以及位于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的下部面,向所述可动触点施加压力的触压弹簧。

Sealed DC relay with movable contact suppor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控制锂电池等二次电池的电力的高电压直流触点装置或者继电装置(relay),能够安全地切断在切断直流负载的瞬间发生的电压的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直流(DC)继电装置能够用于太阳能发电、储能装置、电动巴士快充装置等直流输电系统。太阳能发电不断趋向大型化,要求高电压与高电流,并且为了保障安全,还需要同时关闭(+)端与(-)端。为此,可以使用能够同时切断(+)、(-)电源的双极(2pole)直流继电装置。并且,近来,储能装置、电动巴士快充系统具有将电压提高到1000V,以及逐渐提高电流的趋势。为了保障安全,需要一种随着电压的上升,能够同时切断(+)、(-)电源的装置。交流电的电源(+)、(-)电压交替而使其具有电压与电流的零点。相反,直流电的(+)、(-)电压不发生交替而不存在零点,使得直流继电装置在切断电流的瞬间会产生很多电弧。由此,为切断直流高电压大电流电弧需要确保电极间的距离或者迅速实现冷却。控制诸如锂电池的二次电池的电力的高电压直流触点装置,在切断直流负载的瞬间相比切断交流负载时产生更多的电弧,为此需要能够没有故障地长期使用的继电装置来安全地进行切断,并且,随着电池装置的高电压化,对主触点与控制电路之间的要求事项的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随着越来越需要高电压大电流直流切断装置,需要一种技术,能够限制在切断直流负载时产生电弧的电流,并通过限制电流延长继电装置的寿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KR10-1649703B1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用于实现密封型直流高压继电装置的大容量化与高电压化,当大电流流过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时,防止由于围绕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收缩现象导致夹住的现象,解决线圈与主电源之间的绝缘问题。并且,本技术的灭弧触点的结构设置为,当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及分离时,相比可动触点更先接触固定触点,并且比可动触点更晚从固定触点分离的方式,由此减少电弧的产生量,延长寿命,实现减少电弧电流的大容量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而且,本技术通过将可动触点引导件与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结合实现共同移动,从而防止在内部产生塑料粉尘,避免由于塑料粉尘附着至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产生阻碍电性通电、通电不良、过热等问题,提高接触可靠性。并且,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容量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通过相比可动触点具有更高位置的灭弧触点,减少电弧产生量从而延长寿命。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非受限于上述言及的内容,未言及的其他技术问题将通过以下说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明确理解。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SEALEDDCRELAY),包括:一个以上的可移动的可动触点;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上的至少一对固定触点;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下的一个可动铁芯;通过与所述可动铁芯连接实现动作,用于支承所述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支承结构;通过插入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开口部内部从而与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结合的可动触点引导件;以及位于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的下部面,向所述可动触点施加压力的触压弹簧。并且,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可动触点的下部及两侧面,具有比所述可动触点大的电阻值的灭弧触点。在此,所述灭弧触点的两侧面的上部区域具有高于所述可动触点的位置。并且,所述灭弧触点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大于所述可动触点的长度,并包括形成在下部中央的圆形空间。并且,进行配置使得当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而后分离的瞬间,所述灭弧触点接触所述固定触点。并且,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包括塑料树脂材料。并且,所述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的引导销,所述引导销能够通过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上端槽实现固定。并且,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包括非磁性金属材料。并且,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为U字形,在下部包括用于防止所述触压弹簧脱离的突起。并且,所述引导销贯穿位于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的侧面的孔,由此对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进行固定。并且,所述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还包括密封盒,所述密封盒的开口部的上部通过密封材料得到密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继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可动触点;用于支承所述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支承结构;能够结合于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可动触点引导件;插入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之间的触压弹簧;以及用于支承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的引导销,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具有能够使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通过的开口部,所述可动触点的一侧面与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相对,所述引导销由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支承而对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进行固定,所述引导销贯穿位于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的侧面的孔,由此对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进行固定。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作为实现密封型直流高压继电装置的大容量化与高电压化的方案,当大电流流过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时,防止由于围绕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收缩现象导致夹住的现象,解决线圈与主电源之间的绝缘问题。并且,根据本技术,通过将灭弧触点的结构设置为,当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及分离时,相比可动触点更先接触固定触点,并且比可动触点更晚从固定触点分离的方式,由此减少电弧的产生量,延长寿命,实现减少电弧电流的大容量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而且,根据本技术,通过将可动触点引导件与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结合实现共同移动,从而防止在内部产生塑料粉尘,避免由于塑料粉尘附着至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产生阻碍电性通电、通电不良、过热等问题,提高接触可靠性。并且,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大容量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通过相比可动触点具有更高位置的灭弧触点,减少电弧产生量从而延长寿命。本技术的效果并非受限于上述言及的内容,未言及的其他效果将通过以下说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明确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现有的密封型继电装置的结构的附图。图2为显示现有的密封型继电装置的可动触点的结构的附图。图3为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的固定触点、可动触点、灭弧触点及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结构的附图。图4为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的固定触点、可动触点、灭弧触点及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详细结构的附图。图5为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的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结构的附图。图6为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具有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n一个以上的可移动的可动触点;/n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上的至少一对固定触点;/n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下的一个可动铁芯;/n通过与所述可动铁芯连接实现动作,用于支承所述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支承结构;/n通过插入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开口部内部从而与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结合的可动触点引导件;以及/n位于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的下部面,向所述可动触点施加压力的触压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6 KR 10-2018-00786941.一种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个以上的可移动的可动触点;
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上的至少一对固定触点;
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下的一个可动铁芯;
通过与所述可动铁芯连接实现动作,用于支承所述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支承结构;
通过插入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开口部内部从而与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结合的可动触点引导件;以及
位于所述可动触点引导件的下部面,向所述可动触点施加压力的触压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所述可动触点的下部及两侧面,具有比所述可动触点大的电阻值的灭弧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灭弧触点的两侧面的上部区域具有高于所述可动触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灭弧触点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大于所述可动触点的长度,并包括形成在下部中央的圆形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而后分离的瞬间,所述灭弧触点接触所述固定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可动触点支承结构的密封型直流继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支承结构包括塑料树脂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显吉郑正镐金范植
申请(专利权)人:外莫泰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