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小容量的新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281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室内小容量的新风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呈扁状的立方体结构,箱体的扁状的两个相对面作为上底面和下表面,上底面作为固定面与建筑空间的天花板结构相连接,下表面对应向地面设置,在下表面上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门可以相对箱体进行开合,打开状态下可直接接触箱体内的新风净化结构,在箱体的一个侧边上成型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上连接进风管道连通,出风口连接室内空气循环管道,所述新风进化结构包括有进风腔、冷凝腔和过滤腔,所述进风腔临近进风口设置,本装置相对于传统的中央控制式的新风装置,其体积相对较小,但是可以对单体空间进行专门的管理,提高了新风的效率。

Indoor small capacity fresh ai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小容量的新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修中配套设置的室内新风装置,具体是一种室内小容量的新风装置。
技术介绍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实施方案是:采用高风压、大流量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一侧向室内送风,由另一侧用专门设计的排风风机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强迫在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过滤、消毒、杀菌、增氧、预热(冬天)。对于较为集中的空间,但是总面积不大的房屋内部,设置较为大型的新风装置需要的管路多,并且单体的功率要求高,对单个空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小容量的新风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呈扁状的立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扁状的两个相对面作为上底面(2)和下表面(3),上底面(2)作为固定面与建筑空间的天花板结构相连接,下表面(3)对应向地面设置,在下表面(3)上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门可以相对箱体(1)进行开合,打开状态下可直接接触箱体(1)内的新风净化结构,在箱体(1)的一个侧边上成型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进风口(4)上连接进风管道连通,出风口(5)连接室内空气循环管道,所述新风进化结构包括有进风腔(6)、冷凝腔(7)和过滤腔(8),所述进风腔(6)临近进风口(4)设置,进风腔(6)中设置有粗效过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小容量的新风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呈扁状的立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扁状的两个相对面作为上底面(2)和下表面(3),上底面(2)作为固定面与建筑空间的天花板结构相连接,下表面(3)对应向地面设置,在下表面(3)上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门可以相对箱体(1)进行开合,打开状态下可直接接触箱体(1)内的新风净化结构,在箱体(1)的一个侧边上成型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进风口(4)上连接进风管道连通,出风口(5)连接室内空气循环管道,所述新风进化结构包括有进风腔(6)、冷凝腔(7)和过滤腔(8),所述进风腔(6)临近进风口(4)设置,进风腔(6)中设置有粗效过滤网(9)和进风机(10),所述冷凝腔(7)设置在箱体(1)的中部,与进风机(10)的出风位置对应,在冷凝腔(7)的底部设置有积水盘(11),在过滤腔(8)设置在箱体(1)相对出风口(5)的远端一侧,过滤腔(8)中设置有两道以上的精细过滤网(12),在过滤腔(8)的一侧还设置有同向出风口(5)的出风通道(13),出风通道(13)内与其他腔室隔断,并且在其中设置有出风机,出风机的出口朝向出风口(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士辉
申请(专利权)人:莱通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