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文革专利>正文

一种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200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外壳、风道壳和风机;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环孔,后壳体上设置有第二环孔,第二环孔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挡筋,后壳体设置有进风孔;风道壳包括出风环和罩体,出风环套设在第二环孔上,相邻的挡筋之间形成出风口;罩体密封罩设在后壳体上,罩体的前部设置有与出风环密封配合的第三环孔,罩体、出风环和后壳体之间配合形成环状风道,罩体设置有进风口;风机与进风口相对接,用于将外壳外的空气吸入并压入环状风道内,最后从出风口喷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出风口由出风环与第一环孔配合形成,出风口较小,风噪较低,同时较为隐秘,不易发觉,不易对风扇的整体外观造成影响。

A leafless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叶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无叶风扇也叫空气增倍机,它能产生自然持续的凉风,因无叶片,不会覆盖尘土或伤到儿童插进的手指;无叶风扇利用喷气式飞机引擎及汽车涡轮增压中的技术,通过底部的吸风孔吸入空气,圆环边缘的内部隐藏的一个叶轮则把空气以圆形轨迹喷出,最终形成一股不间断的冷空气流。现有的无叶风扇一般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风道壳和风机,通过风机将外壳外的空气抽入、并压入风道壳的环形风道内,最后从出风口喷出;现有的风道壳一般由上罩体和下罩体对合而成,上罩体和罩体之间配合形成环形风道,同时上罩体上开设有与环形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该出风口直接成型于上罩体上并露出于外壳外部,如此出风口的口径一般较大,从而导致风噪较大,同时该出风口的结构对风扇的整体外形影响较大,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无叶风扇,简单结构,各部件之间连接紧密,通过出风环与后壳体的第二环孔之间间隙配合形成出风口,隐秘性高,不易发觉,不会对风扇的整体外形造成影响;同时形成的出风口较小,风噪较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外壳、风道壳和风机;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对合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环孔,所述后壳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隆起的、与第一环孔相对应的第二环孔,所述第二环孔的外环面上环周间隔设置有若干挡筋,所述后壳体对应第二环孔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孔;所述风道壳设置在外壳内,包括出风环和罩体,所述出风环为与第二环孔相适配的环状结构,所述出风环套设在隆起的第二环孔上,在挡筋的作用下使得出风环与第二环孔呈间隙设置且相邻的挡筋之间形成出风口;所述罩体密封罩设在后壳体上,所述罩体的前部设置有与出风环密封配合的第三环孔,所述罩体、出风环和后壳体之间配合形成环状风道,所述罩体的下方设置有与环状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所述风机设置在外壳内并与进风口相对接,用于将外壳外部的空气吸入并压入环状风道内,最后从环状分布的出风口喷出。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第四环孔,设置于出风环与前壳体之间,用于平缓接合出风环的环孔内壁与前壳体的第一环孔的外壁,所述第四环孔的内环面具有用于引导气流运动的引导面。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壳体的前表面沿其外沿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柱,所述罩体的后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壳体的后表面沿其外沿设置有若干第三定位柱,该第三定位柱与后壳体上的第二定位柱呈对应设置;所述罩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三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呈对应设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壳体的前表面对应第二定位柱的内侧、第二环孔的外侧环周设置有连续的、凸起的第二挡沿,所述罩体的后部敞口密封罩设在第二挡沿的外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体的后部敞口处向外延伸形成有与后壳体的前表面相适配的抵接唇。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环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嵌槽;所述罩体的后表面对应第三环孔的内侧环周设置有凸起的第三凸棱,所述罩体的后表面对应第三环孔处设置有凸起的第三嵌环;所述出风环的前端嵌置在罩体的第三凸棱围合形成的嵌槽内,第三嵌环嵌置在第一环状嵌槽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风板的后表面对应第四环孔的外侧设置有第四嵌环;所述出风环的前端面对应第一嵌环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环状嵌槽;所述第四嵌环嵌置在第二环状嵌槽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风板的后表面对应第四环孔的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凸起的第四定位柱,所述罩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与第四定位柱相配合的第四定位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壳体的后表面对应第一环孔的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柱,所述导风板的前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壳体的后表面对应第一环孔处设置有凸起的第一嵌环,所述导风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第四环状嵌槽,所述第一嵌环嵌置在第四环状嵌槽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环的后端部具由向外倾斜设置的进风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体的前表面对应第三环孔的外侧环周设置有用于嵌置灯带的嵌灯带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各零部件之间相互嵌合连接,连接紧密,密封性好;同时,出风口由出风环和第二环孔配合形成,出风口小,风噪低,且隐秘性高,不易被发觉,不会对无叶风扇的整体外形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叶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无叶风扇的分离结构示意图;图3是前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后侧);图4是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前侧);图5是罩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前侧);图6是罩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后侧);图7是出风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前侧);图8是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前侧);图9是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后侧)。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外壳;11、前壳体;111、第一环孔;112、第一定位柱;113、第一嵌环;114、第三定位柱;12、后壳体;121、第二环孔;122、挡筋;123、第二定位柱;124、第二挡沿;125、进风孔;2、风道壳;21、出风环;211、进风部;212、第一环状嵌槽;213、第二环状嵌槽;22、罩体;221、第三环孔;222、第二定位槽;223、第三凸棱;224、第三嵌环;225、嵌灯带槽;226、第四定位槽;227、进风口;228、抵压唇;229、第三定位槽;3、风机;4、导风板;41、第四环孔;42、第四定位柱;43、第一定位槽;44、第四环状嵌槽;45、第四嵌环;46、引导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技术一种无叶风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的风道壳2、风机3、导风板4和控制面板;外壳1包括相互对合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风道壳2具有环形风道,该环形风道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227,风机3设置在外壳1内且位于风道壳2的下方与进风口227对接,风机3用于将外壳1外的空气吸入、并压入环形风道内,最后从出风口喷出,风机3优选为轴流风机3;控制面板用于控制风机3工作。如图3所示,前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一环孔111,前壳体11的后表面对应第一环孔111的外侧环周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柱112,同时,前壳体11的后表面对应第一环孔111处环周设置有第一嵌环113,前壳体11的后表面沿其外缘设置有第三定位柱114,其中,第一定位柱112和第三定位柱114有部分重合共用。如图4所示,后壳体12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孔111相对应的、向前隆起的第二环孔121,第二环孔121的外环面上环周间隔设置有凸起的挡筋122,后壳体12的前表面沿其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风道壳和风机;/n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对合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环孔,所述后壳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隆起的、与第一环孔相对应的第二环孔,所述第二环孔的外环面上环周间隔设置有若干挡筋,所述后壳体对应第二环孔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孔;/n所述风道壳设置在外壳内,包括出风环和罩体,所述出风环为与第二环孔相适配的环状结构,所述出风环套设在隆起的第二环孔上,在挡筋的作用下使得出风环与第二环孔呈间隙设置且相邻的挡筋之间形成出风口;/n所述罩体密封罩设在后壳体上,所述罩体的前部设置有与出风环密封配合的第三环孔,所述罩体、出风环和后壳体之间配合形成环状风道,所述罩体的下方设置有与环状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n所述风机设置在外壳内并与进风口相对接,用于将外壳外部的空气吸入并压入环状风道内,最后从环状分布的出风口喷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风道壳和风机;
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对合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环孔,所述后壳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隆起的、与第一环孔相对应的第二环孔,所述第二环孔的外环面上环周间隔设置有若干挡筋,所述后壳体对应第二环孔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孔;
所述风道壳设置在外壳内,包括出风环和罩体,所述出风环为与第二环孔相适配的环状结构,所述出风环套设在隆起的第二环孔上,在挡筋的作用下使得出风环与第二环孔呈间隙设置且相邻的挡筋之间形成出风口;
所述罩体密封罩设在后壳体上,所述罩体的前部设置有与出风环密封配合的第三环孔,所述罩体、出风环和后壳体之间配合形成环状风道,所述罩体的下方设置有与环状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
所述风机设置在外壳内并与进风口相对接,用于将外壳外部的空气吸入并压入环状风道内,最后从环状分布的出风口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第四环孔,设置于出风环与前壳体之间,用于平缓接合出风环的环孔内壁与前壳体的第一环孔的外壁,所述第四环孔的内环面具有用于引导气流运动的引导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的前表面沿其外沿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柱,所述罩体的后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后表面沿其外沿设置有若干第三定位柱,该第三定位柱与后壳体上的第二定位柱呈对应设置;
所述罩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三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呈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的前表面对应第二定位柱的内侧、第二环孔的外侧环周设置有连续的、凸起的第二挡沿,所述罩体的后部敞口密封罩设在第二挡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革
申请(专利权)人:朱文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