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纤增强材料制造装置
本技术涉及材料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玻纤增强材料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玻纤增强技术对工业技术的发展越发重要。因此对原材料的需求也更为迫切。目前原材料以颗粒状为主,需要颗粒内部玻纤分布均匀,长短一致性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玻纤的良好力学性能。但是由于普通的玻纤制备工艺是将长玻纤放入螺杆机内搅碎后随主料一同挤出,因此造成玻纤长度不确定性,挤出材料经切料机的切割后形成颗粒。虽以颗粒状出现,但是由于之前的不确定性致使颗粒内的玻纤长度则长短不一。因此用这种颗粒制造的注塑品力学性能会不稳定,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虽然有些厂家用电缆覆皮技术原理制造除了可定长度的玻纤颗粒,但是玻纤不够膨散,出现颗粒芯部玻纤集中,周围稀少的现象,这种颗粒在做注塑工艺时会影响加工效率、同时也会造成玻纤的混料不均匀,出现产品力学性能不稳定的现象。在做颗粒切断时,也会由于玻纤过度集中,柔性太高,造成难以切断,无法形成稳定颗粒的现象。有些玻纤增强材料制造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完成加工后设备清洁、维护需要大量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 >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玻纤增强材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纤膨散机构、及设置在所述玻纤膨散机构出口端的玻纤混料机构,所述玻纤膨散机构包括第一导丝机构(2)、及气体加热装置(3),所述第一导丝机构(2)具有多个供玻璃纤维伸入的第一导丝通道(2-4),所述气体加热装置(3)与所述第一导丝通道连通(2-4);所述玻纤混料机构包括第二导丝机构(6)、及材料注入装置(7),所述第二导丝机构(6)具有多个供玻璃纤维伸入的第二导丝通道(6-4),所述材料注入装置(7)与所述第二导丝通道(6-4)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纤增强材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纤膨散机构、及设置在所述玻纤膨散机构出口端的玻纤混料机构,所述玻纤膨散机构包括第一导丝机构(2)、及气体加热装置(3),所述第一导丝机构(2)具有多个供玻璃纤维伸入的第一导丝通道(2-4),所述气体加热装置(3)与所述第一导丝通道连通(2-4);所述玻纤混料机构包括第二导丝机构(6)、及材料注入装置(7),所述第二导丝机构(6)具有多个供玻璃纤维伸入的第二导丝通道(6-4),所述材料注入装置(7)与所述第二导丝通道(6-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材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丝机构(2)包括第一承压板(2-1)、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承压板(2-1)上的第一上压板(2-2),所述第一承压板(2-1)、第一上压板(2-2)上设有对应的第一凹槽(2-3),当所述第一承压板(2-1)、第一上压板(2-2)拼合后形成所述第一导丝通道(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纤增强材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3)包括加热桶(3-1)、设置在所述加热桶(3-1)内的螺旋气体输送管(3-3)和气体加热元件(3-2),所述气体加热元件(3-2)设置在所述螺旋气体输送管(3-3)的中部,所述螺旋气体输送管(3-3)一端延伸所述加热桶(3-1)一端形成进气端,所述螺旋气体输送管(3-3)另一端延伸所述加热桶(3-1)另一端形成出气端,所述加热桶(3-1)的外壁上设有排气座(4),所述排气座(4)内设有气体输入通道(4-1)、及连通至所述气体输入通道(4-1)的多个气体输出口(4-2),所述气体输入通道(4-1)与所述出气端连通,所述气体输出口(4-2)经排气管(5)与所述第一导丝通道(2-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纤增强材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压板(2-2)内邻近所述第一导丝机构(2)入口端设有向所述第一承压板(2-1)倾斜的多个第一倾斜通道(2-2a),所述第一倾斜通道(2-2a)由所述第一导丝机构(2)入口端向出口端方向呈向下倾斜,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通道(2-2a)与所述多个第一导丝通道(2-4)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上压板(2-2)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通道(2-2a)连通的多个进气口,所述排气管(5)连通所述气体输出口(...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