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美芳专利>正文

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66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包括上端盖、主筒体、副筒体、进气管、出气管、第一过滤芯和第二过滤芯。通过将一次过滤和二次过滤分离开,在一次过滤的主筒体中设置副筒体,通过主筒体和副筒体分开设置,使得副筒体可以拆卸下来进行更换维修第一过滤芯,第二过滤芯与空腔侧壁可拆卸连接使得第二过滤芯可以拆卸更换。通过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第一过滤芯和第二过滤芯的材质,针对性地选择除油性强或除水汽杂质能力好等的过滤网材质。

A kind of compressed air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
技术介绍
在很多行业中对过滤后的压缩空气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压缩空气过滤器,因为筒体为一体设置,在对滤芯进行更换时比较麻烦,在压缩空气过滤器损坏的情况下只能整套替换,造成维护不便的情况,且某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能够对粉尘的过滤能力很强,但是对其他杂质的过滤能力较差,在很多的实际应用中都对各种的杂质含量有着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本技术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包括上端盖、主筒体、副筒体、进气管、出气管、第一过滤芯和第二过滤芯;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主筒体连接且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主筒体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副筒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副筒体具有一副腔体,所述第一过滤芯设置于所述副腔体内,且所述第一过滤芯呈螺旋形设置,所述副筒体的底部开设有一出气口,所述副腔体通过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芯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过滤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副筒体连接,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主筒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外,所述出气管与所述主筒体连接,所述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主筒体的顶部;所述主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聚水器。进一步地,所述副筒体包括安装板和小筒,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小筒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形成所述副腔体,所述第一过滤芯设置于所述小筒内且与所述小筒的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将所述空腔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安装板错开所述小筒的位置开设有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小筒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连通通道呈环形。进一步地,所述小筒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与所述筒体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一次过滤和二次过滤分离开,在一次过滤的主筒体中设置副筒体,通过主筒体和副筒体分开设置,使得副筒体可以拆卸下来进行更换维修第一过滤芯,第二过滤芯与空腔侧壁可拆卸连接使得第二过滤芯可以拆卸更换。通过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第一过滤芯和第二过滤芯的材质,针对性地选择除油性强或除水汽杂质能力好等的过滤网材质。通过将一次过滤区和二次过滤区分离,一次过滤中形成的水珠落入空腔底部,通过设置于长段的上升通道,即气体从第二腔体上升进入第一腔体的过程,压缩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附着在小筒的外筒壁表面和空腔的侧壁表面并滑落下来,实现水气分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压缩空气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具体的,如图1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压缩空气过滤器,包括上端盖220、主筒体210、副筒体、进气管101、出气管102、第一过滤芯303和第二过滤芯203。所述上端盖220与所述主筒体210连接且所述上端盖220与所述主筒体210之间形成一空腔211,所述第一空腔211用于容纳副筒体和进行二次过滤,其中,应该理解的是,主筒体210的空腔211大小要大于副筒体的大小,所述副筒体设置于所述空腔211内,所述副筒体具有一副腔体301,所述副腔体301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一次过滤,所述第一过滤芯303设置于所述副腔体301内,且所述第一过滤芯303呈螺旋形设置,其中,第一过滤芯303可以为过滤网,其中,第一过滤芯303为防腐蚀的过滤网,所述副筒体的底部开设有一出气口302,所述副腔体301通过所述出气口302与所述空腔211连通,经过一次过滤的压缩空气从出气口302中导入,且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水滴将从出气口302中排出,具体的,所述副筒体包括安装板320和小筒310,所述安装板320与所述空腔211的侧壁连接,所述小筒310与所述安装板320连接形成所述副腔体301,所述第一过滤芯303设置于所述小筒310内且与所述小筒310的侧壁连接,所述安装板320与所述空腔211的侧壁连接将所述空腔211分为第一腔体201和第二腔体202,所述小筒310与所述安装板320连接且所述小筒31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202内。所述第二过滤芯203设置于所述空腔211内,且所述第二过滤芯203与所述空腔21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二过滤芯203可以为过滤网,具体的,所述第二过滤芯203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201内,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过滤芯303和所述小筒310分别设置于安装板320的两侧,第一过滤芯303设置于空腔211中靠近上端盖220的位置,小筒310设置于安装板320背向上端盖220的一面上,进一步地,为了连通第一腔体201和第二腔体202,使得压缩空气可以从第二腔体202进入第一腔体201进行二次过滤,所述安装板320错开所述小筒310的位置开设有连通通道321,例如,所述连通通道321呈环形,所述第一腔体201与所述第二腔体202通过所述连通通道321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101的第一端与所述副筒体连接,所述进气管10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主筒体210设置于所述空腔211外,所述出气管102与所述主筒体210连接,所述所述出气管102设置于所述主筒体210的顶部。所述主筒体210的底部设置有聚水器400,用于聚集一次过滤中形成的水珠,实现水气分离。具体的,所述进气管101穿过所述主筒体210与设置于主筒体210空腔211内的副筒体连接,其中,进气管101与副筒体的连接处为副筒体的顶部,使得从进气管101导入副筒体的副腔体301的待过滤气流从上至下导流并经过第一过滤芯303的过滤,其中,第一过滤芯303呈螺旋形设置,使得气流在副腔体301内得到充分的碰撞,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腔体301的侧壁上内还设置有锥形凸起304,通过锥形凸起304加剧压缩气体的碰撞,在碰撞和导流的共同作用下,压缩空气中粒径较大的颗粒将被吸附在第一过滤芯303上,压缩空气中的水份则凝结成较大的水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主筒体、副筒体、进气管、出气管、第一过滤芯和第二过滤芯;/n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主筒体连接且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主筒体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副筒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副筒体具有一副腔体,所述第一过滤芯设置于所述副腔体内,且所述第一过滤芯呈螺旋形设置,所述副筒体的底部开设有一出气口,所述副腔体通过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芯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过滤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可拆卸连接;/n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副筒体连接,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主筒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外,所述出气管与所述主筒体连接,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主筒体的顶部;/n所述主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聚水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主筒体、副筒体、进气管、出气管、第一过滤芯和第二过滤芯;
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主筒体连接且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主筒体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副筒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副筒体具有一副腔体,所述第一过滤芯设置于所述副腔体内,且所述第一过滤芯呈螺旋形设置,所述副筒体的底部开设有一出气口,所述副腔体通过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芯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过滤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副筒体连接,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主筒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外,所述出气管与所述主筒体连接,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主筒体的顶部;
所述主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聚水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筒体包括安装板和小筒,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空腔的侧壁连接,所述小筒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形成所述副腔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美芳
申请(专利权)人:丁美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