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662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包括呈长方体箱状结构的泵坑主体,所述泵坑主体的上端面一侧开设有一组进水口,且泵坑主体上端面远离进水口的一侧开设有一组抽水管道配合口,所述抽水管道配合口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入泵坑主体的取样管口,所述泵坑主体左侧开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排渣口,所述进水口与排渣口之间斜向设置有一组滤网,且进水口的上端罩接有一组封闭进水口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远离抽水管道配合口的一侧安装有一组提升电机,所述提升电机内设置有配合缆绳的主动轮,且缆绳与一组封闭排渣口的排渣封门连接。该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结构合理,有效实现杂质清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A sump pump pit for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
本技术属于污水源热泵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
技术介绍
污水源热泵是水源热泵的一种。水源热泵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的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品位热能资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现有污水源用取水泵坑在进行污水导入时,流入污水泵坑内的杂质得不到有效的分离,易影响水泵取水,且污水中的小颗粒杂质易沉降于取水泵坑内,严重时易导致取水管的堵塞,影响工作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包括呈长方体箱状结构的泵坑主体,所述泵坑主体的上端面一侧开设有一组进水口,且泵坑主体上端面远离进水口的一侧开设有一组抽水管道配合口,所述抽水管道配合口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入泵坑主体的取样管口;所述泵坑主体左侧开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排渣口,所述进水口与排渣口之间斜向设置有一组滤网,且进水口的上端罩接有一组封闭进水口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远离抽水管道配合口的一侧安装有一组提升电机,所述提升电机内设置有配合缆绳的主动轮,且缆绳与一组封闭排渣口的排渣封门连接;所述泵坑主体的内部底端安装有一组刮泥框架,所述刮泥框架呈矩形框架结构,且与泵坑主体滑动配合,所述刮泥框架的一侧延伸出泵坑主体外,所述刮泥框架内平行设置有多组刮泥板,多组所述刮泥板均斜向设置,且刮泥板的底端抵接泵坑主体的底面。优选的,所述抽水管道配合口的上端面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一组抽水管道主体,所述防护罩的上端面开设有多组供进水管道连接的进水管道配合口。优选的,延伸出所述泵坑主体外的刮泥框架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泵坑主体的两侧设置有液压泵箱,所述液压泵箱远离抽水管道配合口的一侧设置有一组与连接杆连接的液压升缩杆。优选的,所述排渣封门远离抽水管道配合口的一侧等距构造有多组竖直向下的限位棱,所述泵坑主体配合排渣封门安装的位置开设有适配限位棱的限位槽。优选的,所述滤网的一端铰接在进水口靠近抽水管道配合口的一侧,且滤网的另一端铰接于排渣口的底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泵坑主体的进水口位置设置有一组滤网,能将污水中较大的杂质阻挡在外,且排渣口一侧安装的排渣封门能在开启时清理淤积的杂质,有效实现较大杂质的分离清理;泵坑主体底部设置的刮泥框架上设置有多组刮泥板,当刮泥框架被移出时,实现泵坑主体底部淤积的泥土类小颗粒杂质的排出;刮泥框架采用液压泵箱驱动液压伸缩杆实现开启关闭,省时省力适用性强,该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结构合理,有效实现杂质清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泵坑主体排渣口一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刮泥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坑主体、101进水口、102抽水管道配合口、103排渣口、2抽水管道主体、3防护罩、301进水管道配合口、4提升电机、5排渣封门、501限位棱、6刮泥框架、601刮泥板、7连接杆、701滑轮、8液压泵箱、801液压升缩杆、9取样管口、10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包括呈长方体箱状结构的泵坑主体1,所述泵坑主体1的上端面一侧开设有一组进水口101,且泵坑主体1上端面远离进水口101的一侧开设有一组抽水管道配合口102,所述抽水管道配合口102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入泵坑主体1的取样管口9;所述泵坑主体1左侧开设有与进水口101连通的排渣口103,所述进水口101与排渣口103之间斜向设置有一组滤网10,且进水口101的上端罩接有一组封闭进水口101的防护罩3;所述防护罩3远离抽水管道配合口102的一侧安装有一组提升电机4,所述提升电机4内设置有配合缆绳的主动轮,且缆绳与一组封闭排渣口103的排渣封门5连接,调节提升电机4时,可使得排渣封门5下降收纳于泵坑主体1的内壁之中;所述泵坑主体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一组刮泥框架6,所述刮泥框架6呈矩形框架结构,且与泵坑主体1滑动配合,所述刮泥框架6的一侧延伸出泵坑主体1外,所述刮泥框架6内平行设置有多组刮泥板601,多组所述刮泥板601均斜向设置,且刮泥板601的底端抵接泵坑主体1的底面,刮泥框架6上设置的刮泥板601将会在刮泥框架6移动时,把泵坑主体1底部的沉积推出泵坑主体1外。具体的,所述抽水管道配合口102的上端面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一组抽水管道主体2,所述防护罩3的上端面开设有多组供进水管道连接的进水管道配合口301。具体的,延伸出所述泵坑主体1外的刮泥框架6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底端设置有滑轮701,所述泵坑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液压泵箱8,所述液压泵箱8远离抽水管道配合口102的一侧设置有一组与连接杆7连接的液压升缩杆801,刮泥框架6采用液压泵箱8驱动液压伸缩杆801实现开启关闭,省时省力适用性强。具体的,所述排渣封门5远离抽水管道配合口102的一侧等距构造有多组竖直向下的限位棱501,所述泵坑主体1配合排渣封门5安装的位置开设有适配限位棱501的限位槽,限位棱501的构造便于限位排渣封门5,保证排渣封门5的移动总是沿着限位棱501的方向上。具体的,所述滤网10的一端铰接在进水口101靠近抽水管道配合口102的一侧,且滤网10的另一端铰接于排渣口103的底端,具体实施时,滤网10的网目大小按使用者需求选用。具体的,该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使用时只需连接污水进水管和泵坑主体1进水口101上方的防护罩3,并将热源泵所连的取水管道连接抽水管道主体2,此时只需通入污水,污水在进水口101下方的滤网10的过滤下分离较大杂质,并使水流入泵坑主体1内即可,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使用者需调节提升电机4,使得排渣封门5下降收纳于泵坑主体1的内壁之中,并清理本来由排渣封门5阻挡的较大杂质,然后需清理泵坑主体1底部的沉积,在清理沉积前,需进行放水,并在放水后,调节液压泵箱8,使得液压泵箱8驱动液压升缩杆801,将刮泥框架6逐步推出泵坑主体1,刮泥框架6上设置的刮泥板601将会把泵坑主体1底部的沉积推出泵坑主体1外,在清理后,只需调节液压泵箱8,使得液压升缩杆801将刮泥框架6逐步回收至泵坑主体1内即可,该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结构合理,有效实现杂质清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包括呈长方体箱状结构的泵坑主体(1),所述泵坑主体(1)的上端面一侧开设有一组进水口(101),且泵坑主体(1)上端面远离进水口(101)的一侧开设有一组抽水管道配合口(102),所述抽水管道配合口(102)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入泵坑主体(1)的取样管口(9);/n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坑主体(1)左侧开设有与进水口(101)连通的排渣口(103),所述进水口(101)与排渣口(103)之间斜向设置有一组滤网(10),且进水口(101)的上端罩接有一组封闭进水口(101)的防护罩(3);/n所述防护罩(3)远离抽水管道配合口(102)的一侧安装有一组提升电机(4),所述提升电机(4)内设置有配合缆绳的主动轮,且缆绳与一组封闭排渣口(103)的排渣封门(5)连接;/n所述泵坑主体(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一组刮泥框架(6),所述刮泥框架(6)呈矩形框架结构,且与泵坑主体(1)滑动配合,所述刮泥框架(6)的一侧延伸出泵坑主体(1)外,所述刮泥框架(6)内平行设置有多组刮泥板(601),多组所述刮泥板(601)均斜向设置,且刮泥板(601)的底端抵接泵坑主体(1)的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源热泵用污水取水泵坑,包括呈长方体箱状结构的泵坑主体(1),所述泵坑主体(1)的上端面一侧开设有一组进水口(101),且泵坑主体(1)上端面远离进水口(101)的一侧开设有一组抽水管道配合口(102),所述抽水管道配合口(102)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入泵坑主体(1)的取样管口(9);
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坑主体(1)左侧开设有与进水口(101)连通的排渣口(103),所述进水口(101)与排渣口(103)之间斜向设置有一组滤网(10),且进水口(101)的上端罩接有一组封闭进水口(101)的防护罩(3);
所述防护罩(3)远离抽水管道配合口(102)的一侧安装有一组提升电机(4),所述提升电机(4)内设置有配合缆绳的主动轮,且缆绳与一组封闭排渣口(103)的排渣封门(5)连接;
所述泵坑主体(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一组刮泥框架(6),所述刮泥框架(6)呈矩形框架结构,且与泵坑主体(1)滑动配合,所述刮泥框架(6)的一侧延伸出泵坑主体(1)外,所述刮泥框架(6)内平行设置有多组刮泥板(601),多组所述刮泥板(601)均斜向设置,且刮泥板(601)的底端抵接泵坑主体(1)的底面。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祥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金茂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