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西芳专利>正文

含有辛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109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辛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含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氟唑菌酰羟胺与辛菌胺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2:1~1:5,优选比例为9:1~1:3,进一步的优选比例为5:1~1:1。氟唑菌酰羟胺与辛菌胺在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40%,其余为助剂。氟唑菌酰羟胺与辛菌胺以一定的比例复配后对病原物真菌有增效作用,适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ctyla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有辛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增效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与辛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氟唑菌酰羟胺与辛菌胺以一定的比例复配后对病原物真菌有增效作用。技术背景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由先正达发现、开发并生产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唑菌酰羟胺高效、广谱,适用于谷物、玉米、大豆、油菜、蔬菜和特种作物等,防治包括灰霉病、褐斑病、叶斑病、菌核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在内的许多病害。辛菌胺,是一种环保型氨基酸类高分子聚合物杀菌剂,含增效成份有机硅及咪咪类杀菌因子,是新一代高科技、环保型、高效广谱、低毒杀菌剂,在水溶液中能产生电离,其亲水基部分含有强烈的正电性,吸附通常呈负电的各类细菌、病毒从而抑制了细菌、病毒的繁殖,凝固病菌蛋白质,是病菌酶系统变性,加上聚合物形成的薄膜堵塞了这部分微生物的离子通道,使其立即窒息死亡,从而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杀菌广谱,具有内吸性和极强的渗透性,还具有向上、向下、双向输导作用,具有保护、治疗、铲除、调养四大功能,对杀灭细菌性病害一次完成。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菌最有效的化学手段之一;用没有交互抗性的新农药来防治植物病害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但是,根据PhillipsMcDougall公司的研究,相较于2005—2008年,在2010—2014年间,发现、开发和登记1个农药有效成分的平均研发成本增加了3000万美元,或者说增长了11.7%,达2.86亿美元。而在2005—2008年间,农药研发的平均成本为2.56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了39%;2000年的平均研发成本为1.84亿美元,较1995年增长了21%,同时开发周期为5-10年,很难赶的上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昂贵、周期长,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小、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纷纷加大研制力度。氟唑菌酰羟胺与辛菌胺组合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辛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病原物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2:1~1:5,优选比例为9:1~1:3,进一步的优选比例为5:1~1:1,进一步的优选比例为5:1、3:1、1:1。氟唑菌酰羟胺与辛菌胺在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40%,其余为助剂;优选的氟唑菌酰羟胺与辛菌胺在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30%。氟唑菌酰羟胺与辛菌胺以一定的比例复配后对病原物真菌有增效作用。通过试验发现,氟唑菌酰羟胺与辛菌胺混合使用对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布氏白粉菌属(Blumiria)、白粉菌属(Erysiphe)、赤霉属(Gibberella)、核盘菌属(Sclerotinia)、葡萄核盘菌属(Botryotinia)、柄锈菌属(Puccinia)、腥黑粉菌属(Tilletia)、胶锈菌属(Gymnosporzngium)、层锈菌属(Phakopsora)、黑粉菌属(Ustilago)、核菌属(Rhizoctonia)、轮枝孢属(Vert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梨孢属(Pyriculara)、葡萄孢属(Botrytis)、尾孢属(Cercospora)、镰孢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具有协同作用。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加入助剂及赋型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制成水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等农业上常用的剂型。所述水分散粒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氟唑菌酰羟胺0.01~50%,辛菌胺0.01~8%、分散剂0.1~15%、崩解剂0.1~15%、润湿剂0.1~5%,固体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水分散粒剂。所述可湿性粉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氟唑菌酰羟胺0.01~40%,辛菌胺0.01~10%、分散剂0.1~12%、湿润剂0.1~8%,固体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可湿性粉剂。所述水悬浮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氟唑菌酰羟胺0.01~40%,辛菌胺0.01~10%、有效成分总含量不大于45%,分散剂0.2~20%、湿润剂0.2~10%、增稠剂0.1~3%、防冻剂0.1~3%,去离子水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悬浮剂。所述油悬浮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氟唑菌酰羟胺0.01~40%,辛菌胺0.01~10%、有效成分总含量不大于40%,分散剂0.2~20%、乳化剂0.2~20%、增稠剂0.1~2%、防冻剂0.1~3%,油性载体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油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悬浮剂。所述的消泡剂可以是硅酮类化合物、环氧大豆油、甲醇、硅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防冻剂可以是甘油、丙二醇、二甘醇、尿素等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湿润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丁基萘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茶枯粉、皂角粉、无患子粉、麦麸、高粱淀粉、荞麦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壳聚糖、海藻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钠、尿素、硫酸铵、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固体载体可以是轻质碳酸钙、陶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白炭黑、粘土、凹凸棒土、滑石粉、石英沙、木粉、胡桃壳粉、木质素、麦麸、稻糠、木屑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粘结剂可以是蔗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钙、羧丙基纤维素、糊精、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粘性高岭土、石蜡、松香、木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水是去离子水。所述的油系介质是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棕榈油、油酸甲酯、椰子油、蓖麻油、菜籽油、大豆油、松节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湿润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丁基萘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茶枯粉、皂角粉、无患子粉、麦麸、高粱淀粉、荞麦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乳化剂可以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环氧氯丙烷、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异构醇中的一种。所述的分散剂可以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盐、苯磺酸盐、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含有辛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其中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2:1~1:5。/n

【技术特征摘要】
1.含有辛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其中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2: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的质量份数比例为9: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的质量份数比例为5: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的质量份数比例为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酰羟胺和辛菌胺的质量份数比例为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西芳
申请(专利权)人:刘西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