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GB小夜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08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5:11
一种RGB小夜灯,包括灯壳和悬挂部,所述悬挂部位于所述灯壳的背部,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钩和置钩槽,使得小夜灯可以自主判断工作环境,自动在暗光环境和有人的情况下亮灯,并且可以实现灯光颜色的切换,与此同时,通过悬挂部或粘贴部来实现定位和稳定。

A RGB night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GB小夜灯
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GB小夜灯。
技术介绍
在家具种类日趋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以前不存在的家具开始出现在我们身边,例如,人们开始在家里安装小夜灯,以保证夜晚起身在房间里走动时即不会影响到他人休息,又不因过于黑暗而无法移动,所以,小夜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小夜灯,但不同类型的小夜灯都存在部分缺点,如申请号为CN201711153123.9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小夜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小夜灯,在该技术方案中小夜灯的出发条件为通过震动传感器感测之后才开启或改变小夜灯的工作模式,这种触发条件是不够全面的,考虑到深夜时分家人都处于休息中,需要发出可被检测的震动才能触发小夜灯的工作,这在深夜尤其不方便,若将震动检测调制更加灵敏,则可能小夜灯的触发前提过于灵敏而时常亮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RGB小夜灯的工作方法、系统及结构,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小夜灯的工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RGB小夜灯的工作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初始化并检测当前模式,若为OFF,则关闭小夜灯,若为AUTO,则进行步骤S2,否则,进行步骤S3;S2.检测当前是否为暗环境且是否感应到人,若是,则点亮小夜灯,否则,进行步骤S3;S3.检测是否有按键操作,若是,进行步骤S4,否则,回到步骤S1;S4.若检测到按键“+”,则增加小夜灯亮度,若检测到按键“-”,则减小小夜灯亮度,若检测到“功能键”,则继续判断,若判断为“功能键”长按且不是AUTO模式,则开启小夜灯选色模式,若判断为“功能键”点按,则继续判断是否为AUTO模式,若是,则将小夜灯切换到暖白光,否则,判断是否为ON模式,若是,则关闭小夜灯,否则,打开小夜灯。通过这种识别方法来完成RGB小夜灯对当前工作环境的感应,尤其是在暗光环境并且感应到人时,自动点亮夜灯,实现了多种居家环境需要小夜灯自动亮起的功能。特别地,通过对按键进行规则得操作,还可以实现对小夜灯亮度、颜色和色温的改变,使得小夜灯的适用性变得更大。一种RGB小夜灯的工作系统,其中,包括主控系统、充电系统和发光系统,所述充电系统连接所述主控系统和发光系统,所述主控系统连接所述发光系统,所述主控系统用于识别小夜灯工作的环境和功能模式,所述发光系统用于点亮LED灯珠,所述充电系统用于为所述主控系统和所述发光系统提供电能。作为优选,所述主控系统包括主控IC、光敏单元、PIR单元和按键单元,所述光敏单元通过所述PIR单元连接所述主控IC,所述按键单元连接所述主控IC,所述发光系统包括LED驱动单元和LED灯珠,所述LED驱动单元连接所述主控IC,所述充电系统包括电池、充电控制单元、充电器和线性稳压单元,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和所述线性稳压单元,所述线性稳压单元连接所述主控IC和所述LED驱动单元,所述充电器通过线缆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当需要充电时,充电器通过数据线连接线相接小夜灯外壳上的Micro-USB接口,通过充电控制单元对电池进行充电,完成之后,电池会以3.7V输出,经过线性稳压单元将电压转变为3.3V,分别对主控IC和LED驱动单元供电,主控IC接受按键单元或PIR单元的信号输入,其中,PIR单元连接着光敏感应器,当光敏感应器发出信号之后,再由PIR单元检测是否有人在环境中或周围活动,这样之后,再将点亮小夜灯的触发信号传给主控IC,主控IC发送信号给LED驱动,最后点亮LED灯珠。一种RGB小夜灯,其中,包括灯壳和悬挂部,所述灯壳为圆块状外壳,所述悬挂部位于所述灯壳的背部,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钩和置钩槽,所述置钩槽为自所述灯壳的背部表面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在所述置钩槽上还有限位端槽,所述限位端槽为自所述置钩槽的一端侧面向内凹陷的弧面型凹槽,所述悬挂钩包括限位转头和弯钩体,所述限位转头为位于所述限位端槽内的球型端头,所述弯钩体为自所述限位转头表面向外延伸的、位于所述置钩槽内的弯钩,还包括用于保护灯壳的适应保护部。作为优选,所述适应保护部包括撞击弧壳、限壳架和壳内弹性件,所述限壳架包括灯壳外延板、相向限制板和侧部微凸条,所述灯壳外延板为分别垂直所述灯壳侧面的上、下两端表面向外延展的平面板,所述相向限制板为自所述灯壳外延板的末端相向延展的平面,所述灯壳外延板相对所述灯壳正面的中轴线对称布置,所述侧部微凸条为自所述所述灯壳的侧面向所述撞击弧壳靠近眼神的条状凸起边,所述撞击弧壳为位于所述限壳架内的圆弧形条状面板,所述壳内弹性件为位于所述撞击弧壳与所述灯壳之间的弹性件。撞击弧壳被限位于限壳架和灯壳外侧之间,并且撞击弧壳与灯壳之间存在壳内弹性件,壳内弹性件可以是弹性球或者弹性条,可在所述撞击弧壳内移动即可,即壳内弹性件处于由撞击弧壳、限壳架和灯外壳之间的可活动空间中,这样,当小夜灯意外掉落时,不论是以何种角度掉落,由于壳内弹性件可以移动,故而壳内弹性件可以一直处于掉落姿态时的可活动空间的最下方,当撞击弧壳遭受碰撞的同时,壳内弹性件能第一时间处于撞击点和灯壳之间处,从而用来吸收冲撞能量,避免强烈撞击,保护小夜灯外壳。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灯壳外延板的板中铰链,所述板中铰链为位于所述灯壳外延板中部的铰链轴,所述板中铰链使得所述相向限制板朝远离所述撞击弧壳方向扭转,在所述灯壳外延板上还有保正部,所述保正部为自所述灯壳外延板靠近所述灯壳一侧的外侧表面向外凸出并向所述板中铰链一侧眼神的延伸条。板中铰链允许灯壳外延板收到撞击时,灯壳外延板的外端具备伸缩旋转的吸能效果,与此同时,在板中铰链允许灯壳外延板发生转动的情况下,带动相向限制板一同转动,此时,相向限制板会挤压撞击弧壳,带动撞击弧壳挤压壳内弹性件,继而继续吸收撞击能量,保证小夜灯灯壳的完整,其中,保正部用于保持灯壳外延板在板中铰链的作用下不在向外侧扭转。作为优选,在所述灯壳上还有通顶槽,所述通顶槽为自所述限位端槽所在侧的置钩槽末端向所述灯壳的侧面延伸的通槽。作为优选,还包括粘贴部,所述粘贴部为自所述灯壳的背部中心处向外凸出的凸起块。作为优选,所述置钩槽还包括掐拿槽,所述掐拿槽为自所述置钩槽的两侧壁面中部反向延展至所述灯壳背面的弧形凹面。悬挂钩通过限位转头安插于限位端槽内而不脱离,如限位转头可以是球状,限位端槽也形似球状面,二者镶嵌时,限位转头可在限位端槽内转动,实现弯钩体从置钩槽内转出,掐拿槽用于更方便地将弯钩体从置钩槽内取出,直至弯钩体接近限位转头处部分进入通顶槽内,这时,可以通过弯钩体悬挂在室内凸出部件上固定小夜灯。若使用粘贴部来固定小夜灯,则可以无需使用悬挂部,为小夜灯的固定提供多一种的方式。作为优选,所述灯壳还包括保护面,所述保护面位于所述限位端槽相对方向的所述灯壳边缘,所述保护面为一个平面,所述保护面的中心与所述限位端槽的连线与所述保护面垂直。保护面主要用户保护小夜灯外壳在意外掉落时撞击地面而发生破碎,平面比弧面更能受力。综上所述,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GB小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壳和悬挂部,所述灯壳为圆块状外壳,所述悬挂部位于所述灯壳的背部,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钩(1)和置钩槽(2),所述置钩槽为自所述灯壳的背部表面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在所述置钩槽上还有限位端槽(3),所述限位端槽为自所述置钩槽的一端侧面向内凹陷的弧面型凹槽,所述悬挂钩包括限位转头(4)和弯钩体,所述限位转头为位于所述限位端槽内的球型端头,所述弯钩体为自所述限位转头表面向外延伸的、位于所述置钩槽内的弯钩,还包括用于保护灯壳的适应保护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GB小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壳和悬挂部,所述灯壳为圆块状外壳,所述悬挂部位于所述灯壳的背部,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钩(1)和置钩槽(2),所述置钩槽为自所述灯壳的背部表面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在所述置钩槽上还有限位端槽(3),所述限位端槽为自所述置钩槽的一端侧面向内凹陷的弧面型凹槽,所述悬挂钩包括限位转头(4)和弯钩体,所述限位转头为位于所述限位端槽内的球型端头,所述弯钩体为自所述限位转头表面向外延伸的、位于所述置钩槽内的弯钩,还包括用于保护灯壳的适应保护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GB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保护部包括撞击弧壳(8)、限壳架(9)和壳内弹性件(10),所述限壳架(9)包括灯壳外延板、相向限制板和侧部微凸条,所述灯壳外延板为分别垂直所述灯壳侧面的上、下两端表面向外延展的平面板,所述相向限制板为自所述灯壳外延板的末端相向延展的平面,所述灯壳外延板相对所述灯壳正面的中轴线对称布置,所述侧部微凸条为自所述灯壳的侧面向所述撞击弧壳(8)靠近眼神的条状凸起边,所述撞击弧壳(8)为位于所述限壳架(9)内的圆弧形条状面板,所述壳内弹性件(10)为位于所述撞击弧壳(8)与所述灯壳之间的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兵江德军沈能姬敏杰孔祥明陈燕蔡美行沈伟张涛李星晨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博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