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全良专利>正文

变调码和古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94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民族乐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调码和古筝,变调码包括:底座,设置在古筝共鸣箱设有琴弦的一侧;至少一个定位块,设置在底座远离共鸣箱的一侧;任意一个定位块上均开设用于被琴弦搭设的多个定位卡槽,且各定位卡槽均具有一个用于抵压琴弦并向琴弦提供预紧力的基准面,各卡槽的基准面距离底座的垂直高度均不相同。由于变调码包含至少一个定位块,并且任意一个定位块上均开设用于被琴弦搭设的多个定位卡槽,因此在古筝需要变调时,演奏者只需要拉动琴弦,将琴弦从一个定位块的一个定位卡槽内拨动到该定位块的另一个定位卡槽内,以改变琴弦的张力,从而改变该琴弦的音调,从而提高了古筝变调的便利性并变出更多音调。

Tone sandhi and guzhe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调码和古筝
本技术涉及民族乐器
,特别涉及一种变调码和古筝。
技术介绍
古筝被人称为东方钢琴,它的音色优美、表现力强,让人听了痴迷。在现有的古筝中,古筝变调一直都是一个难题,一般的古筝,当琴弦的两端固定于共鸣箱上后,每次变调时,都需要将琴弦的一端松开,重新拉紧或放松琴弦,然后再将该琴弦一端进行固定,才能完成变调,这种变调方式非常复杂,不易操作。同时,传统的古筝由于其结构空间的限制,能够变出的音调极其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调码和古筝,能够提高古筝变调的便利性,并且能够快速变出12个音调和快速在12个音调之间转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变调码,包含:底座,设置在古筝的共鸣箱设有琴弦的一侧;至少一个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共鸣箱的一侧;任意一个所述定位块上均开设用于被所述琴弦搭设的至少一个定位卡槽,且各所述定位卡槽均具有一个用于抵压所述琴弦并向所述琴弦提供预紧力的基准面。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变调码包含至少一个定位块,并且任意一个定位块上均开设用于被琴弦搭设的至少一个定位卡槽,因此在古筝需要变调,并当定位块上定位卡槽为一个时,演奏者只需要拉动琴弦,将琴弦从定位卡槽中拉出,搁置于底座上,或者将搁置于底座上的琴弦卡入定位卡槽中,改变琴弦的张力,从而完成变调;当定位块上的定位卡槽为多个时,演奏者可将琴弦从一个定位块的一个定位卡槽内拨动到该定位块的另一个定位卡槽内,当琴弦从一个定位块的一个定位卡槽内拨动到该定位块的另一个定位卡槽内后,改变了琴弦的张力,从而改变了该琴弦的音调;当然,演奏者也可以将琴弦从定位卡槽中拉出搁置于底座上,也可改变琴弦的张力,从而变调。由于在上述的琴弦变调过程中,只需要演奏者拨动琴弦即可完成变调,从而提高了古筝变调的便利性。另外,各所述定位卡槽至少包括:第一定位卡槽,开设于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具有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开设的竖直槽段,且所述竖直槽段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为用于抵压所述琴弦的基准面。另外,各所述定位卡槽还至少包括:第二定位卡槽,沿所述琴弦的方向,开设于所述定位块垂直于所述底座的任意一侧,所述第二定位卡槽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槽壁为所述基准面,用于抵压所述琴弦。另外,所述定位块为多个,且各所述定位块在所述底座上等距排列。另外,各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古筝,包含:共鸣箱;多根琴弦,设置于所述共鸣箱上,且各所述琴弦的两端均与所述共鸣箱可拆卸连接;前岳山和后岳山,相对设置于所述共鸣箱的两端,支撑各所述琴弦;弦码组件,设置于所述共鸣箱上,且位于所述前岳山和所述后岳山之间,支撑并预紧各所述琴弦;若干个上述的变调码,设置于所述共鸣箱上,且位于所述前岳山和所述后岳山之间,与所述弦码组件相对设置;任意一个所述变调码上开设的定位卡槽的基准面均抵压一根所述琴弦。另外,所述弦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共鸣箱上的多个弦码件,各所述弦码件沿垂直于所述琴弦的方向进行排列,一个所述弦码件均用于支撑一根所述琴弦。另外,每个所述弦码件朝向远离所述共鸣箱的一侧开设用于搭设所述琴弦的弦槽,且所述弦槽的槽底用于支撑所述琴弦,向所述琴弦提供预紧力。另外,至少有一个所述弦码件上的所述弦槽设有多个,且该所述弦码件上的各所述弦槽的槽底至所述共鸣箱之间的垂直高度均不相同。另外,所述弦槽为V形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变调码上的定位块开设第一定位卡槽时变调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定位块上开设第一定位卡槽时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变调码上的定位块开设第二定位卡槽时变调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定位块上开设第二定位卡槽时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变调码上的定位块开设第一定位卡槽和第二定位卡槽时变调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定位块上开设第一定位卡槽和第二定位卡槽时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定位块另一种变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定位块又一种变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古筝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弦码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弦码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定位块;21、定位卡槽;211、第一定位卡槽;212、第二定位卡槽;3、共鸣箱;4、琴弦;5、前岳山;6、后岳山;7、弦码件;71、弦槽;72、弦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即以下技术细节是为了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阐述,而非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变调码,如图1、3、5所示,变调码包括:底座1和至少一个定位块2,其中,底座1设置在古筝的共鸣箱3设有琴弦4的一侧,各定位块设置在底座1远离共鸣箱3的一侧,任意一个定位块上均开设用于被琴弦4搭设的至少一个定位卡槽,各定位卡槽均具有一个用于抵压琴弦4并向琴弦4提供预紧力的基准面。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变调码包含至少一个定位块2,并且任意一个定位块2上均开设用于被琴弦4搭设的至少一个定位卡槽,因此在古筝需要变调,并当定位块2上定位卡槽为一个时,演奏者只需要拉动琴弦4,将琴弦4从定位卡槽中拉出,搁置于底座1上,或者将搁置于底座1上的琴弦4卡入定位卡槽中,改变琴弦4的张力,从而完成变调;当定位块2上的定位卡槽为多个时,演奏者可将琴弦4从一个定位块2的一个定位卡槽内拨动到该定位块2的另一个定位卡槽内,当琴弦4从一个定位块2的一个定位卡槽内拨动到该定位块2的另一个定位卡槽内后,改变了琴弦4的张力,从而改变了该琴弦4的音调;当然,演奏者也可以将琴弦4从定位卡槽中拉出搁置于底座1上,也可改变琴弦4的张力,从而变调,由于在上述的琴弦4变调过程中,只需要演奏者拨动琴弦4即可完成变调,从而提高了古筝变调的便利性。具体的,如图2、4、6所示,定位块为立体块,当然,在实际情况中,定位块还可以是一个圆柱体,定位块上的定位卡槽为一个,如图2所示,该各定位卡槽为第一定位卡槽,第一定位卡槽211开设于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具有垂直于所述底座1的方向开设的竖直槽段,且所述竖直槽段朝向所述底座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调码,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设置在古筝的共鸣箱设有琴弦的一侧;/n至少一个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共鸣箱的一侧;任意一个所述定位块上均开设用于被所述琴弦搭设的至少一个定位卡槽,且各所述定位卡槽均具有一个用于抵压所述琴弦并向所述琴弦提供预紧力的基准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调码,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设置在古筝的共鸣箱设有琴弦的一侧;
至少一个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共鸣箱的一侧;任意一个所述定位块上均开设用于被所述琴弦搭设的至少一个定位卡槽,且各所述定位卡槽均具有一个用于抵压所述琴弦并向所述琴弦提供预紧力的基准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调码,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卡槽中至少包括:
第一定位卡槽,开设于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具有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开设的竖直槽段,且所述竖直槽段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为用于抵压所述琴弦的基准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调码,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卡槽中至少包括:
第二定位卡槽,沿所述琴弦的方向,开设于所述定位块垂直于所述底座的任意一侧,所述第二定位卡槽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槽壁为所述基准面,用于抵压所述琴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调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为多个,且各所述定位块在所述底座上等距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调码,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或者,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6.一种古筝,其特征在于,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全良
申请(专利权)人:田全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