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285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控制端子(CTL‑RELAY)与外置负荷开关控制端相连而公共端子(COM)与进户火线端子(L1、L3)相连的端子输出部分(2)、分别电连接所述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和端子输出部分(2)并根据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的输出信号控制端子输出部分(2)通断的开关电路部分(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A switch on circuit for met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表计系统的外置负荷开关通过无源开关信号控制系统后端负载(常指用户端负载),也即表计系统中的拉合闸电路由外接电源供电。该种情形下的拉合闸电路接线时,由人工方式在开关信号的公共端接进户火线端子L1或L3,然后开关信号的常开端(或常闭端)接外置负荷开关的控制端。当电能表正常工作时,控制端有电压信号,进户火线端子L1或L3接通,外置负荷开关合闸,用户端有电可用,当电能表满足拉闸条件时,控制端无电压信号,进户火线端子L1或L3断开,外置负荷开关拉闸,中断用户用电。换言之,上述方案中拉合闸电路外接电源工作时,其常开端子、常闭端子、公共端均裸露在外,接线时需要有经验的人才能准确操作,这就导致接线较复杂,对于无经验的人而言就存在接错线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有源控制信号控制,成本低的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外露接线端子少,便于安装操作的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保护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有源控制电路部分;控制端子与外置负荷开关控制端相连而公共端子与进户火线端子相连的端子输出部分;分别电连接所述有源控制电路部分和端子输出部分并根据有源控制电路部分的输出信号控制端子输出部分通断的开关电路部分。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端子外露于表计系统中的电表外而公共端子位于电表内。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电路部分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控制部分与有源控制电路部分的输出侧电连接,所述端子输出部分由继电器的被控制部分构成,所述被控制部分的控制端子外露而公共端子非外露。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为电磁继电器。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线圈为所述继电器的控制部分,电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为控制端子且衔铁固定端为公共端子。进一步的,所述公共端子与进户火线端子之间设有通过焊接可实现公共端子与进户火线端子连通的磁珠。进一步的,所述有源控制电路部分包括根据表计系统中的微处理器电平输出信号控制有源控制电路部分输出侧通断的三极管;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线圈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微处理器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上拉电阻,所述上拉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串联二极管,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线圈并联在所述二极管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以往表计系统中的开关电路部分由无源控制改为有源控制,减少了以往还需额外添置电源以供开关电路部分工作的麻烦,降低了系统生产成本;将以往控制端子和公共端子均外露改进为仅控制端子外露而公共端子隐藏的设计,避免了安装需有经验的人操作方可的问题,能有效防错接,起到了防呆效果,且接线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的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用于介绍性的解释,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的优选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代表本申请仅包含该两个实施例对应的情形,其也还包括其他能解决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并达到本申请所要求的技术效果的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拉合闸电路包括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控制端子与外置负荷开关4的控制端相连而公共端子与进户火线端子相连的端子输出部分2、分别电连接所述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和端子输出部分2并根据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的输出信号控制端子输出部分2通断的开关电路部分3。通过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输出有源控制信号即可控制用户端用电通断,省去了以往由无源控制电路时还需额外设置电源为无源控制电路供电的麻烦,节省了成本。为了防错接,便于无经验人员也能进行电表的安装操作,所述控制端子外露于表计系统中的电表外而公共端子位于电表内。这样将以往常开或常闭端子、公共端子均外露,需技术人员先辨认清楚各个端子,方可准确接线的方式,改进为仅常开或常闭端子外露,即使无经验人员也能准确轻松接线,提高了安装便利性及操作准确性。如图1所示,所述开关电路部分3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控制部分与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的输出侧电连接,所述端子输出部分2由继电器的被控制部分构成,所述被控制部分的控制端子外露而公共端子非外露。具体的,所述继电器采用电磁继电器K1,所述电磁继电器K1的线圈31作为所述继电器的控制部分并联在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的输出侧,而电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A作为控制端子CTL-RELAY外露在电表外并与外置负荷开关4的控制端相连、衔铁32的固定端B作为公共端子COM,该公共端子分出两条支路,一条支路可连接进户火线端子L1,一条支路可连接进户火线端子L3,该接线处均隐藏在电表内,具体是哪个端子连接对应的火线,由用户实际选择决定。为了能便于用户选择具体接哪根火线,所述公共端子COM与进户火线端子L1、L3之间设有通过焊接可实现公共端子COM与进户火线端子L1或L3连通的磁珠FB1、FB2。本申请中,所述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包括根据表计系统中的微处理器(图中未示出)电平输出信号CTL控制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输出侧通断的三极管V1,此处采用NPN型三极管,当微处理器的电平输出信号CTL为高电平时,三极管V1导通,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上拉电阻R1,所述上拉电阻R1与三极管V1的集电极之间串联二极管VD1,电磁继电器的线圈31并联在所述二极管VD1两端。该拉合闸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通过控制端子CTL_RELAY输出有源控制信号,当电表正常工作时,微处理器CTL信号置高,三级管V1导通、此时电流流过继电器K1的控制线圈,衔铁32的自由端与常闭触点A吸合,继电器的COM端与CTL_RELAY接通,CTL_RELAY此时输出有源信号,而CTL_RELAY外接到外置负荷开关的控制端,则外置负荷开关合闸,COM端通过焊接磁珠FB1或FB2连接了L1或L3,则用户端形成回路,用户可正常用电。当电表满足拉闸条件时,微处理器CTL信号置低,三级管V1截止、此时无电流流过继电器K1的控制线圈,衔铁32的自由端与常开触点C吸合,继电器COM端与CTL_RELAY断开,此时CTL_RELAY无信号输出,CTL_RELAY外接到外置负荷开关的控制端,负荷开关拉闸。本实施例中的继电器也可以替换成由光耦和N沟道增强型MOS管组成。具体的组合方式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晓的技术手段,故而此处不再赘述。除了上述改进外,其他相类似的改进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n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n控制端子(CTL-RELAY)与外置负荷开关控制端相连而公共端子(COM)与进户火线端子(L1、L3)相连的端子输出部分(2);/n分别电连接所述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和端子输出部分(2)并根据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的输出信号控制端子输出部分(2)通断的开关电路部分(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表计系统的拉合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
控制端子(CTL-RELAY)与外置负荷开关控制端相连而公共端子(COM)与进户火线端子(L1、L3)相连的端子输出部分(2);
分别电连接所述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和端子输出部分(2)并根据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的输出信号控制端子输出部分(2)通断的开关电路部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合闸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端子(CTL-RELAY)外露于表计系统中的电表外而公共端子(COM)位于电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合闸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路部分(3)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控制部分与有源控制电路部分(1)的输出侧电连接,所述端子输出部分(2)由继电器的被控制部分构成,所述被控制部分的控制端子(CTL-RELAY)外露而公共端子(COM)非外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合闸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继电器为电磁继电器(K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合闸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继电器(K1)的线圈(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圆金海波童赳健王凯赖济民毛犇秦争营胡钱波周冉冉张腾飞李增光余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