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防护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780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击防护背心,属于防护背心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左襟、右襟和背襟,所述左襟、右襟与背襟一体成型缝合,所述左襟外侧靠近右襟的一侧设置有公扣,所述公扣与右襟内侧的母扣相粘黏;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左襟、右襟和背襟的内侧,所述缓冲组件具有弹性。在具有冲击力的岩石接触抗冲击防护背心时,通过在左襟、右襟和背襟的内侧设置缓冲组件,使得冲击力经过缓冲组件的变形收缩,能够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增加了冲击力的转化效果,从而明显降低了第一橡胶条对工作人员的挤压力,有效地提高了抗冲击防护背心的功能性。

An impact resistant v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防护背心
本技术涉及防护背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冲击防护背心。
技术介绍
在进行矿山开采、岩土工程等施工过程中,从业人员经常受到悬漏岩石崩落的袭击,而且在部分灾害发生过程中,如煤矿冲击地压、岩石工程等的岩爆,均伴有大量具有冲击性的岩石蹦出,造成人员伤亡。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有一些对施工人员的上身进行防护的背心,但是现有的抗冲击防护背心件常采用实心结构,使得岩石的冲击力转化效果下降,从而造成抗冲击防护背心的功能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防护背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明显的降低岩石对工作人员的冲击力,从而造成抗冲击防护背心的功能性下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冲击防护背心,包括左襟、右襟和背襟,所述左襟、右襟与背襟一体成型缝合,所述左襟外侧靠近右襟的一侧设置有公扣,所述公扣与右襟内侧的母扣相粘黏;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左襟、右襟和背襟的内侧,所述缓冲组件具有弹性;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橡胶条、第二橡胶条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橡胶条固设在左襟、右襟和背襟的内侧;所述第二橡胶条的一端面与第一橡胶条连接且组成回型空腔,另一端面与人体接触;所述弹性件设置有多个且均布在回型空腔内。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呈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左襟上部呈“J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左襟、右襟和背襟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层。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具体为复位弹簧。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在具有冲击力的岩石接触抗冲击防护背心时,通过在左襟、右襟和背襟的内侧设置缓冲组件,使得冲击力经过缓冲组件的变形收缩,能够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增加了冲击力的转化效果,从而明显降低了第一橡胶条对工作人员的挤压力,有效地提高了抗冲击防护背心的功能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背心展开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抗冲击组件结构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图2A处截面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左襟;11、公扣;20、右襟;21、海绵层;30、背襟;40、抗冲击组件;41、第一橡胶条;42、第二橡胶条;43、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冲击防护背心,包括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左襟10、右襟20与背襟30一体成型缝合,左襟10外侧靠近右襟20的一侧设置有公扣11,公扣11与右襟20内侧的母扣相粘黏;缓冲组件40,缓冲组件40设置在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的内侧,缓冲组件40具有弹性。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公扣11与母扣相互粘黏,使得左襟10与右襟20的一端面相互搭接,从而避免了采用拉链式连接造成防护部位不完整的问题,通过在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的内侧设置缓冲组件40,使得冲击力经过具有弹性的缓冲组件40变形收缩,能够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增加了冲击力的转化效果,从而明显降低了第一橡胶条对工作人员的挤压力,有效地提高了抗冲击防护背心的功能性。其中,如图1或2所示,缓冲组件40呈倾斜设置,使得具有冲击力的岩石能够与多个缓冲组件40同时接触,从而提高了冲击力转化的效率。针对缓冲组件40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缓冲组件40包括第一橡胶条41、第二橡胶条42和弹性件43;第一橡胶条41固设在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的内侧;第二橡胶条42的一端面与第一橡胶条41连接且组成回型空腔,另一端面与人体接触;弹性件43设置有多个且均布在回型空腔内。本实施例中,第一橡胶条41与第二橡胶条42组成回型空腔,通过在回型空腔内部等间距设置多个弹性件43,当具有冲击力的岩石与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接触时,第二橡胶条42受力挤压弹性件43,使得冲击力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增加了冲击力的转化效果,从而明显降低了第一橡胶条41对工作人员的挤压力。具体地,如图1或2所示,左襟10上部呈“J型”结构,通过左襟10呈“J型”结构,能够增加使用者胸部防护的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抗冲击防护背心的使用效果。为了提高抗冲击效果,如图4所示,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层21,通过设置海绵层21,能够缓冲未与缓冲组件40接触的小岩石,从而提高了抗冲击防护背心的实用性。优选地,弹性件43具体为复位弹簧,通过采用复位弹簧,能够避免了多个弹性件43自重造成抗冲击防护背心重量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了便于使用者穿着的效果。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具体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公扣11与母扣相互粘黏,使得左襟10与右襟20的一端面相互搭接,从而避免了采用拉链式连接造成防护部位不完整的问题,接着,在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的内侧设置缓冲组件40,缓冲组件40包括第一橡胶条41、第二橡胶条42和弹性件43,紧接着,第一橡胶条41与第二橡胶条42组成回型空腔,通过在回型空腔内部等间距设置多个弹性件43,当具有冲击力的岩石与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接触时,第二橡胶条42受力挤压弹性件43,使得冲击力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增加了冲击力的转化效果,从而明显降低了第一橡胶条41对工作人员的挤压力。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击防护背心,包括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所述左襟(10)、右襟(20)与背襟(30)一体成型缝合,其特征在于:/n所述左襟(10)外侧靠近右襟(20)的一侧设置有公扣(11),所述公扣(11)与右襟(20)内侧的母扣相粘黏;/n缓冲组件(40),所述缓冲组件(40)设置在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的内侧,所述缓冲组件(40)具有弹性;/n所述缓冲组件(40)包括第一橡胶条(41)、第二橡胶条(42)和弹性件(43);所述第一橡胶条(41)固设在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的内侧;所述第二橡胶条(42)的一端面与第一橡胶条(41)连接且组成回型空腔,另一端面与人体接触;所述弹性件(43)设置有多个且均布在回型空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防护背心,包括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所述左襟(10)、右襟(20)与背襟(30)一体成型缝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襟(10)外侧靠近右襟(20)的一侧设置有公扣(11),所述公扣(11)与右襟(20)内侧的母扣相粘黏;
缓冲组件(40),所述缓冲组件(40)设置在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的内侧,所述缓冲组件(40)具有弹性;
所述缓冲组件(40)包括第一橡胶条(41)、第二橡胶条(42)和弹性件(43);所述第一橡胶条(41)固设在左襟(10)、右襟(20)和背襟(30)的内侧;所述第二橡胶条(42)的一端面与第一橡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复苏孙兴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棱志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