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780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虚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所述枪型控制器包括:一个枪身本体,具有枪械外型的仿真结构;一个后座力反馈单元,设置于枪身本体的枪托结构内,并平行于枪口方向,往复冲击运动;一个控制单元,一个行程感应单元,所述行程感应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枪型控制器,通过将机械式体感式的操作同各种电子传感器和按键开关的巧妙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真实枪械,更换弹夹,子弹上膛,单连发射击等操作,达到了军警VR、AR战术训练中对枪械操作的仿真要求,大大的提高了训练交互应用的训练效果和VR、AR游戏的操作沉浸感。

An interactive body sensing gun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虚拟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空间的高仿真度,灵活的可变化性,多感官的高沉浸感等特点。适合广泛应用于部队及特警战术训练当中。由于部队及特警战术训练的特殊性,那么一款在操作上高度还原实枪的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传统的游戏手柄的摇杆、按键,移植到一个枪型的外壳之上。用一个电机带动偏心金属轮旋转产生的震动来模拟射击时的后座力。再加以6轴传感器等适应VR的功能。此方案通过简单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对真实枪械的操作模拟,如上膛,更换弹夹,击发射击等。通过简单的震动模拟后座力。并通过6轴传感器来简单实现枪型控制器姿态的识别。此方案受制与传统游戏手柄的功能,仅能通过按键操作来模拟VR射击游戏,和军警VR战术训练中枪械的操作动作。通过简单的震动模拟后座力。通过6轴传感器来简单实现枪型控制器姿态的识别。虽有枪之型,却无法在虚拟应用和现实操作上同步实现高度还原实枪的操作方式,大大影响射击游戏的沉浸感,无法达到军警VR训练的高仿真模拟的需求。并且受制于6轴传感器的固有缺陷(漂移等),也无法实现长时间精准的姿态识别。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部队战术射击训练和射击游戏的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VR和AR交互控制中交互设备不能高度还原实枪操作动作的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所述枪型控制器包括:一个枪身本体,具有枪械外型的仿真结构;一个后座力反馈单元,设置于枪身本体内部,并平行于枪口方向,往复冲击运动;一个控制单元,设置于枪身本体的弹夹结构内,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弹夹的表面金属触点与后座力反馈单元连接;所述后座力反馈单元包括电机模块、动作模块,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减速组、半齿齿轮;所述电机通过齿轮啮合方式连接所述减速组,所述减速组连接半齿齿轮,所述半齿齿轮可与运动模块啮合连接;所述半齿齿轮为齿轮外周壁具有部分轮齿的齿轮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模块包括后座弹簧、活塞、气缸、气阀、限位卡榫、复位弹簧;所述半齿齿轮上方水平设置气缸、及活塞,所述气缸为一端面向内凹陷成第一容置腔的气缸结构,所述气缸的凹陷方向水平于所述枪身本体的水平方向,所述气缸的外周壁上延伸出限位卡榫,所述限位卡榫的一侧面通过复位弹簧与枪身本体内部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面向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部空间延伸处连接杆;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对应所述连接杆的位置处开设有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挡板的面向第一容置腔底部侧面的面积,所述连接杆始终穿过贯穿孔与气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外壁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壁存在间隙,两者之间填充润滑油,所述活塞为一端面向内凹陷成第二容置腔的活塞结构,所述第二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的凹陷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所述后座弹簧,所述后座弹簧一端与活塞底部紧密接触,另一端与枪身本体的内部结构紧密连接;在所述活塞相对应所述半齿齿轮的外周壁上延伸出齿条突起,所述齿条突起可与所述半齿齿轮相互啮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枪型控制器还包括一个行程感应单元,所述行程感应单元包括枪栓行程感应模块、及弹夹行程感应模块;所述枪栓行程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枪身本体内部的上方位置,并与枪身本体的机柄连接;所述弹夹行程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弹夹结构与枪身本体接触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弹夹结构为可与枪身本体进行插拔组合的壳体结构,在所述弹夹结构与枪身本体相接触的顶面上设置有金属触点连接件,位于枪身本体内的零部件都通过金属触点连接件实现与控制单元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枪栓行程感应模块包括第一摩擦轮、第一电位器、第一接触条,所述第一接触条为具有摩擦面的细长条结构,所述第一接触条的一端连接枪身本体的拉机柄,并水平设置在枪身本体内部,所述第一电位器为一个旋钮式电位器,在所述第一电位器上安装第一摩擦轮,所述第一摩擦轮的外周壁上始终紧密接触所述第一接触条的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枪身本体下方设置有一个可固定弹夹结构的弹夹口,所述弹夹行程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弹夹结构与弹夹口相接触的侧壁上,所述弹夹行程感应模块包括第二摩擦轮、第二电位器,所述第二电位器为一个旋钮式电位器,在所述第二电位器上安装第二摩擦轮,所述第二电位器设置在所述弹夹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二摩擦轮设置在所述弹夹结构的侧壁上,并部分延伸出侧壁。进一步地,所述枪型控制器还包括:一个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设置在所述枪身本体的枪杆上方;所述定位单元为包括HTCtracker定位模块。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应用本技术所述枪型控制器,通过将机械式体感式的操作同各种电子传感器和按键开关的巧妙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真实枪械,更换弹夹,子弹上膛,单连发射击等操作,其中的后座力反馈体验,采用一种电、气动的后座力模拟方式,逼真的再现了后座力对人体的作用,体感更真实。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姿态定位的功能,使本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的操作可与现实枪械操作动作及VR、AR交互应用中的枪械操作动作高度仿真和一致。达到了军警VR、AR战术训练中对枪械操作的仿真要求,大大的提高了训练交互应用的训练效果和VR、AR游戏的操作沉浸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枪型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后座力反馈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后座力反馈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位置关系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弹夹结构的顶面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枪栓行程感应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弹夹行程感应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所述枪型控制器包括枪身本体1、后座力反馈单元2、控制单元3、行程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型控制器包括:/n一个枪身本体,具有枪械外型的仿真结构;/n一个后座力反馈单元,设置于枪身本体内部,并平行于枪口方向,往复冲击运动;/n一个控制单元,设置于枪身本体的弹夹结构内,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弹夹的表面金属触点与后座力反馈单元连接;/n所述后座力反馈单元包括电机模块、动作模块,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减速组、半齿齿轮;/n所述电机通过齿轮啮合方式连接所述减速组,所述减速组连接半齿齿轮,所述半齿齿轮可与运动模块啮合连接;/n所述半齿齿轮为齿轮外周壁具有部分轮齿的齿轮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6 CN 201820202061X1.一种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型控制器包括:
一个枪身本体,具有枪械外型的仿真结构;
一个后座力反馈单元,设置于枪身本体内部,并平行于枪口方向,往复冲击运动;
一个控制单元,设置于枪身本体的弹夹结构内,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弹夹的表面金属触点与后座力反馈单元连接;
所述后座力反馈单元包括电机模块、动作模块,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减速组、半齿齿轮;
所述电机通过齿轮啮合方式连接所述减速组,所述减速组连接半齿齿轮,所述半齿齿轮可与运动模块啮合连接;
所述半齿齿轮为齿轮外周壁具有部分轮齿的齿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互式体感枪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模块包括后座弹簧、活塞、气缸、气阀、限位卡榫、复位弹簧;
所述半齿齿轮上方水平设置气缸、及活塞,所述气缸为一端面向内凹陷成第一容置腔的气缸结构,所述气缸的凹陷方向水平于所述枪身本体的水平方向,所述气缸的外周壁上延伸出限位卡榫,所述限位卡榫的一侧面通过复位弹簧与枪身本体内部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面向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部空间延伸处连接杆;
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对应所述连接杆的位置处开设有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挡板的面向第一容置腔底部侧面的面积,所述连接杆始终穿过贯穿孔与气阀连接;
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外壁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壁存在间隙,两者之间填充润滑油,所述活塞为一端面向内凹陷成第二容置腔的活塞结构,所述第二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的凹陷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所述后座弹簧,所述后座弹簧一端与活塞底部紧密接触,另一端与枪身本体的内部结构紧密连接;
在所述活塞相对应所述半齿齿轮的外周壁上延伸出齿条突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张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石代兄弟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