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加水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73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加水加湿器,包括:底座;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水箱,所述水箱内设储水腔;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的底部设有雾化器;设在所述储水腔一侧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底部设有风机,所述风道的上末端设有出风口;导风盖、导风通道和导流板,所述导风盖扣设在所述风道及所述雾化腔上,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导风盖的顶壁上而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雾化腔内,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雾化腔上末端,所述风机排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导风通道导流至所述导流板处,所述导流板将气流导向至所述雾化腔的下末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可靠,无论水箱内水位高低均能保持较大出雾量。

A humidifier for adding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湿器为了满足用户对出雾量的要求,往往在加湿器内使用聚能装置或聚能环来聚集雾化片的振动能量从而增强雾化能力,但实际的出雾量提升并不明显,仍然存在出雾量较低的缺陷,这是因为:当加湿器的水箱内水位较高时,雾化腔的水位上方空间较小,限制了风道的出风口排出的气流与雾化腔内的水雾产生充分的对流,导致无法及时将水雾带出从而出雾量较低;当加湿器的水箱内水位较低时,虽然雾化腔的水位上方空间变大,但由于水雾集中在雾化腔的水面上,大量的水雾与风道出风口之间距离较远,风道的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进入雾化腔后快速流向出雾口而不会流动到靠近雾化腔的水面的位置,也限制了风道的出风口排出的气流与雾化腔水面上的水雾产生充分的对流,导致出雾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无论水位高低均具有较大出雾量的上加水加湿器。一种上加水加湿器,包括:底座;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水箱,所述水箱内设储水腔;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的底部设有雾化器;设在所述储水腔一侧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底部设有风机,所述风道的上末端设有出风口;导风盖、导风通道和导流板,所述导风盖扣设在所述风道及所述雾化腔上,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导风盖的顶壁上而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雾化腔内,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雾化腔上末端,所述风机排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导风通道导流至所述导流板处,以使所述导流板将气流沿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导向至所述雾化腔的下末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腔内设有雾化罩,所述雾化罩的下末端设有进水孔,所述雾化器位于所述雾化罩内,所述导风盖可拆卸地扣设在所述雾化罩的顶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罩包括向所述风道方向横向延伸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开设的通孔,所述导风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风道相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盖包括:与所述导风板相连以形成所述导风通道的第一盖体,从所述第一盖体延伸设置的第二盖体,所述导风盖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在所述雾化罩的上末端,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透气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罩还包括由其侧壁向风道方向凸出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纵向延伸设置,所述引导部的顶端与所述导风通道相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引导部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得所述导风通道内的空气经由所述导流板被导流至所述引导部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透气槽,所述第一透气槽的位置高于所述储水腔的最高水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加水加湿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挡风板,所述挡水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导风盖的顶壁上而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导风通道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的两侧壁均与所述述导风盖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以使得气流通过所述预设间距流向所述导流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为弧形结构,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具有朝向所述出风口一侧凸出的凸起部,以使得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凸起部将所述引导部分割为两个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导流板将导风通道排出的气流导向至朝雾化腔的下末端流动,避免了气流直接从出雾口排走,增加了气流与雾化腔内水雾产生对流机会,从而可以使得气流能带动水雾向更远距离处飘动;另外,在导流板与风道的出风口之间设置挡风板,不仅能够提高气流流速,还能阻挡高水位时产生的水柱飞溅进入风道以避免损坏风机;再者,雾化罩上设置与导风通道相配合的引导部,而导流板设置朝向出风口设置的凸出部,该凸出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气流流速,并通过凸出部将气流分成两路进入引导部,促进气流在雾化腔内产生扰流;还有,导风盖盖合在雾化罩的顶端,让雾化腔内气压增大促使气流在雾化腔内产生更加剧烈的扰动。因此,本技术让气流经过导风通道导向至导流板,由导流板将气流导向至雾化腔的下末端,让气流以较大流动速度进入雾化腔后在雾化腔内产生扰动以产生充分的对流,从而无论水箱内水位高低,气流都能过尽可能的将水雾带出以让加湿器保持较大出雾量。另外,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上加水加湿器的一个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A-A剖面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雾化罩、聚能环及导风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导风盖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带虚线的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结合图1-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上加水加湿器包括:底座1;设在所述底座1上的水箱4,所述水箱4内设储水腔41及位于所述储水腔41上方的水箱盖42,所述水箱盖42上设有出雾口421;与所述储水腔41相连通的雾化腔5,所述雾化腔5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水振动变成水雾的雾化器2;设在所述储水腔41一侧的风道43,所述风道43的上末端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道43的底部设有风机3;扣设在所述风道43及所述雾化腔5上的导风盖81,所述导风盖81与所述雾化腔5的上末端之间形成导风通道80,所述导风通道80的位置高于所述储水腔41的最高水位且连通设在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雾化腔5的上末端之间;一端设置在所述导风盖81顶壁上的导流板83,所述导流板83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雾化腔5内,所述风机3在所述风道43内产生的气流经由所述导风通道80导流至所述导流板83处,以使所述导流板83将气流沿所述导流板83的延伸方向导向至所述雾化腔5的下末端。当所述雾化器2得电工作时,所述雾化器2将所述雾化腔5内的水振动雾化产生水雾,水雾集中在所述雾化腔5的水面上方空间;所述风机3工作在所述风道43产生气流,气流通过所述导风通道80排出至所述雾化器5的上末端,气流被所述导流板83进行导流朝向所述雾化腔5的下末端流动,从而避免了气流直接从所述出雾口421排出,确保了气流在所述雾化腔5内进行充分的对流从而将水雾及时带走,起到提高出雾量的目的。另外,当所述储水腔41内水位较低时,打开所述述水箱盖42就可以方便的给所述储水腔41添水,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其中,所述雾化器2设在所述储水腔41的底部或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在所述储水腔41内设有雾化罩6,所述雾化罩6内具有空腔60,所述雾化罩6的底部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储水腔41的底部或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且所述雾化罩6的下末端设有进水孔61,所述雾化器2位于所述雾化罩6内从而所述雾化罩6与所述储水腔41的底部或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之间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5,所述雾化腔5通过所述进水孔61与所述储水腔41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加水加湿器,包括:底座;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水箱,所述水箱内设储水腔;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的底部设有雾化器;设在所述储水腔一侧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底部设有风机,所述风道的上末端设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盖、导风通道和导流板,所述导风盖扣设在所述风道及所述雾化腔上,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导风盖的顶壁上而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雾化腔内,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雾化腔上末端,所述风机排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导风通道导流至所述导流板处,以使所述导流板将气流沿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导向至所述雾化腔的下末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加水加湿器,包括:底座;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水箱,所述水箱内设储水腔;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的底部设有雾化器;设在所述储水腔一侧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底部设有风机,所述风道的上末端设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盖、导风通道和导流板,所述导风盖扣设在所述风道及所述雾化腔上,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导风盖的顶壁上而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雾化腔内,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雾化腔上末端,所述风机排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导风通道导流至所述导流板处,以使所述导流板将气流沿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导向至所述雾化腔的下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加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内设有雾化罩,所述雾化罩的下末端设有进水孔,所述雾化器位于所述雾化罩内,所述导风盖可拆卸地扣设在所述雾化罩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加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罩包括向所述风道方向横向延伸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开设的通孔,所述导风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风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加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盖包括:与所述导风板相连以形成所述导风通道的第一盖体,从所述第一盖体延伸设置的第二盖体,所述导风盖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在所述雾化罩的上末端,所述第二盖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峰黎鉴池梁海权
申请(专利权)人: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