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切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66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压切换阀,包括按压开关模块和阀体,按压开关模块至少部分安装在阀体中,还包括壳体和切换模块,按压开关模块、阀体和切换模块安装在壳体中,壳体包括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按压开关模块用于控制进水通道与第一出水通道之间的通断,切换模块位于进水通道与第二出水通道之间;第一出水通道被阻断时,切换模块连通进水通道与第二出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与进水通道连通时,切换模块阻断第二出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按压开关模块和切换模块共同作用来实现第一出水通道与第二出水通道之间的水路切换,操作手感不受水压影响,低水压依然可以完成分水功能。

Press switch over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压切换阀
本技术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压切换阀。
技术介绍
在卫浴行业中,现有的龙头多采用提拉切换器来完成出水的切换,由于结构限制,在高水压情况下分水困难,低水压时分不了水,部分地区水质较差,经常会出现由于水垢的原因造成的切换器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操作手感不受水压影响,低水压依然可以完成分水功能的按压切换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手感不受水压影响,低水压依然可以完成分水功能的按压切换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按压切换阀,包括按压开关模块和阀体,所述按压开关模块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阀体中,还包括壳体和切换模块,所述按压开关模块、所述阀体和所述切换模块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按压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之间的通断,所述切换模块位于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之间;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被阻断时,所述切换模块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时,所述切换模块阻断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模块包括支架和滑动组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滑动组件穿过所述支架并能够上下滑动;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被阻断时,所述滑动组件向下滑动并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时,所述滑动组件向上滑动并阻断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和滑杆,所述滑杆穿过所述支架,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分别连接在所述滑杆的上下端,所述上端盖的面积大于所述下端盖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包括底盘和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底盘呈发射状的辐条。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外框架、中心滑道、透水通道和下水孔,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透水通道位于所述外框架与所述中心滑道之间,所述滑杆穿过所述中心滑道并能够在所述中心滑道中滑动,所述下端盖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下水孔,所述透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下水孔。进一步地,所述下端盖的外缘套设有密封圈,所述滑杆向上移动时,所述密封圈封堵所述下水孔。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开关模块包括开关组件、堵头组件、膜片组件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所述开关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堵头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堵头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膜片组件封堵或打开所述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膜片组件包括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的流量小于所述出水孔的流量,所述堵头组件上下移动时能够打开或封堵所述出水孔,从而使得所述膜片组件能够打开或封堵所述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按钮、滑块和滑座;所述按钮上下按动时,控制所述滑块上下移动,所述滑块控制所述滑座上下移动,所述滑座控制所述堵头组件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滑座中设有磁铁,所述滑座上下移动时,所述磁铁能够带动所述堵头组件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堵头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磁性滑块和堵头;当所述磁铁上下移动时,所述磁铁的磁力带动所述磁性滑块上下移动,所述磁性滑块带动所述堵头上下移动,所述堵头上下移动时,封堵或打开所述出水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按压开关模块和切换模块共同作用来实现第一出水通道与第二出水通道之间的水路切换,操作手感不受水压影响,低水压依然可以完成分水功能。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切换阀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切换阀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切换模块的支架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切换模块的滑杆和下端盖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切换模块的上端盖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开关模块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开关模块的爆炸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开关模块的罩子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开关模块的导向组件的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开关模块的第二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开关模块的滑块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开关模块的滑座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开关模块的堵头组件的立体图;图1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开关模块的膜片组件的分解图;图1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切换阀的第二出水通道出水时的剖视图;图1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按压切换阀的第一出水通道出水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0-按压开关模块20-阀体30-壳体40-切换模块301-进水通道302-第一出水通道303-第二出水通道401-支架402-滑动组件4011-外框架4012-中心滑道4013-透水通道4014-下水孔4021-上端盖4022-下端盖4023-滑杆4024-密封圈4011a-镂空4021a-过水孔4021b-辐条1-开关组件2-堵头组件3-膜片组件7-罩子8-固定块11-按钮12-滑块13-第四弹簧14-第一导向块15-第二导向块16-顶针17-第五弹簧121-第一螺纹部122-矩形柱123-螺纹头141-矩形孔142-矩形定位面15a-第一定位点15b-第二定位点15c-弧形轨迹15d-直线轨迹21-第一弹簧22-磁性滑块23-堵头24-耐磨片31-橡胶圈32-支撑件33-疏通弹簧34-进水孔35-出水孔311-中心孔312-边缘孔42-出水口43-上水腔44-下水腔52-滑座53-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按压切换阀,包括按压开关模块10和阀体20,按压开关模块10至少部分安装在阀体20中,还包括壳体30和切换模块40,按压开关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压切换阀,包括按压开关模块和阀体,所述按压开关模块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阀体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和切换模块,所述按压开关模块、所述阀体和所述切换模块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按压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之间的通断,所述切换模块位于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之间;/n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被阻断时,所述切换模块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n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时,所述切换模块阻断所述第二出水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压切换阀,包括按压开关模块和阀体,所述按压开关模块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阀体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和切换模块,所述按压开关模块、所述阀体和所述切换模块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按压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之间的通断,所述切换模块位于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之间;
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被阻断时,所述切换模块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
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时,所述切换模块阻断所述第二出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支架和滑动组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滑动组件穿过所述支架并能够上下滑动;
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被阻断时,所述滑动组件向下滑动并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
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时,所述滑动组件向上滑动并阻断所述第二出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和滑杆,所述滑杆穿过所述支架,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分别连接在所述滑杆的上下端,所述上端盖的面积大于所述下端盖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包括底盘和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底盘呈发射状的辐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外框架、中心滑道、透水通道和下水孔,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透水通道位于所述外框架与所述中心滑道之间,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光杨小正祁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