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63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风机,其具有:叶轮,其绕着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马达,其使所述叶轮旋转;以及箱体,其收纳所述叶轮和所述马达,具有涡卷状的流路。所述箱体具有:上罩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上部;下罩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下部;吸气口,其在轴向上贯通;以及排气口,其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所述上罩部在比所述叶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流路的内部上表面向轴向下方延伸的上突出部。所述下罩部在比所述叶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流路的内部下表面向轴向上方延伸并且配置在比所述上突出部的轴向下端靠轴向下方的位置的至少一个下突出部。

Air bl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机
本技术涉及送风机。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现有的离心式送风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离心式送风机具有叶轮和设置有鼻部的外壳,该外壳收纳叶轮并且形成涡卷状流路。外壳具有设置于底板、在叶轮的径向上分隔涡卷状流路并且沿着叶轮的周向延伸的叶片。叶片的后缘在涡卷状流路的主流方向上位于比鼻部靠上游侧的位置。能够利用该叶片来遮断鼻部附近的流体的逆流,能够抑制在鼻部附近产生的作为低频声音的原因的涡流的产生。另外,叶片也不会一并遮断从叶轮流出的流体的流动,能够确保排出流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5234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离心式送风机中,例如在想要实现外壳的小型化的情况下,风量-静压特性有可能降低。而且,当使转速上升以改善风量-静压特性时,有可能产生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机,即使在实现了箱体的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静压,并且能够抑制产生噪声。本技术的例示的方式的送风机具有:叶轮,其绕着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马达,其使所述叶轮旋转;以及箱体,其收纳所述叶轮和所述马达,具有涡卷状的流路。所述箱体具有:上罩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上部;下罩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下部;吸气口,其在轴向上贯通;以及排气口,其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所述上罩部在比所述叶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流路的内部上表面向轴向下方延伸的上突出部。所述下罩部在比所述叶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流路的内部下表面向轴向上方延伸并且配置在比所述上突出部的轴向下端靠轴向下方的位置的至少一个下突出部。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叶轮具有:多个叶片,它们绕着所述中心轴线排列;以及连结部,其沿周向延伸,将多个所述叶片连结起来,与配置有所述吸气口的所述箱体的一面在轴向上对置的所述上突出部和所述下突出部中的一方的轴向前端配置在比所述连结部靠轴向的所述吸气口侧的位置。在上述方式中,所述上突出部的轴向下端与所述下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对置。在上述方式中,所述上突出部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隔着间隙而排列有多个。在上述方式中,所述下突出部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隔着间隙而排列有多个。在上述方式中,所述上突出部或所述下突出部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隔着间隙而排列有多个,至少一个所述上突出部或至少一个所述下突出部与其他所述上突出部或其他所述下突出部在与轴向交叉并且与空气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在上述方式中,所述上突出部或所述下突出部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隔着间隙而排列有多个,至少一个所述上突出部或至少一个所述下突出部与其他所述上突出部或其他所述下突出部在与轴向交叉并且与空气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在上述方式中,所述上突出部或所述下突出部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隔着间隙而排列有多个,在多个所述上突出部或多个所述下突出部中,与轴向交叉并且与空气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随着朝向轴向前端而变短,并且轴向的长度相同。在上述方式中,所述上突出部和所述下突出部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隔着间隙而排列有多个,多个所述上突出部的轴向下端与多个所述下突出部中的任意所述下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对置。在上述方式中,所述流路具有:环状部,其配置于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以及排气部,其配置于所述环状部的径向外侧,向远离所述环状部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排气口,所述上突出部和所述下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配置于所述排气部,与在径向上与所述叶轮对置的所述箱体的侧壁部隔着间隙。根据本技术的例示的送风机,即使在实现了箱体的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静压,并且能够抑制产生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送风机的一例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送风机的主视图。图3是送风机的俯视图。图4是送风机的纵剖视图。图5是送风机的横剖视图。图6是变形例1的送风机的局部主视图。图7是变形例2的送风机的局部主视图。图8是变形例3的送风机的局部主视图。图9是变形例4的送风机的局部主视图。图10是变形例5的送风机的局部主视图。图11是变形例6的送风机的局部主视图。图12是变形例7的送风机的局部主视图。图13是变形例8的送风机的局部主视图。图14是变形例9的送风机的局部主视图。图15是变形例10的送风机的纵剖视图。标号说明1:送风机;10:叶轮;11:叶片;12:连结部;12a:环部;12b:连接部;13:叶轮杯;14:支承部;20:马达;30:箱体;31:流路;31a:卷曲结束部;31b:舌部;32:上罩部;33:下罩部;34:吸气口;34A:上吸气口;34B:下吸气口;35:排气口;36:轴向间隙;37:间隙;38:间隙;40:上突出部;41:第一上突出部;42:第二上突出部;50:下突出部;51:第一下突出部;52:第二下突出部;311:环状部;312:排气部;321:顶板部;322:侧壁部;331:底板部;332:侧壁部;401:上突出部;402:上突出部;403:上突出部;404:上突出部;405:上突出部;406:上突出部;407:上突出部;408:上突出部;409:上突出部;411:第一上突出部;412:第一上突出部;413:第一上突出部;414:第一上突出部;416:第一上突出部;419:第一上突出部;421:第二上突出部;422:第二上突出部;423:第二上突出部;424:第二上突出部;426:第二上突出部;429:第二上突出部;501:下突出部;502:下突出部;503:下突出部;504:下突出部;505:下突出部;506:下突出部;507:下突出部;508:下突出部;509:下突出部;511:第一下突出部;512:第一下突出部;513:第一下突出部;514:第一下突出部;515:第一下突出部;519:第一下突出部;521:第二下突出部;522:第二下突出部;523:第二下突出部;524:第二下突出部;525:第二下突出部;529:第二下突出部;C:中心轴线;R:旋转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送风机的叶轮的中心轴线所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叶轮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沿着以叶轮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将图1和图2中的上下方向作为送风机的上下方向而对各部分的形状及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送风机的“上侧”是“吸气侧”。另外,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使用送风机时的朝向及位置关系。在本说明书中,将与轴向平行的截面称为“纵截面”,将与轴向垂直的截面称为“横截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平行”、“垂直”、“正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垂直、正交,包含大致平行、大致垂直、大致正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该送风机具有:/n叶轮,其绕着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n马达,其使所述叶轮旋转;以及/n箱体,其收纳所述叶轮和所述马达,具有涡卷状的流路,/n所述箱体具有:/n上罩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上部;/n下罩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下部;/n吸气口,其在轴向上贯通所述箱体;以及/n排气口,其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所述箱体,/n所述上罩部在比所述叶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流路的内部上表面向轴向下方延伸的上突出部,/n所述下罩部在比所述叶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流路的内部下表面向轴向上方延伸并且配置在比所述上突出部的轴向下端靠轴向下方的位置的至少一个下突出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2 JP 2018-1122091.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该送风机具有:
叶轮,其绕着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
马达,其使所述叶轮旋转;以及
箱体,其收纳所述叶轮和所述马达,具有涡卷状的流路,
所述箱体具有:
上罩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上部;
下罩部,其覆盖所述叶轮的下部;
吸气口,其在轴向上贯通所述箱体;以及
排气口,其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所述箱体,
所述上罩部在比所述叶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流路的内部上表面向轴向下方延伸的上突出部,
所述下罩部在比所述叶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流路的内部下表面向轴向上方延伸并且配置在比所述上突出部的轴向下端靠轴向下方的位置的至少一个下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具有:
多个叶片,它们绕着所述中心轴线排列;以及
连结部,其沿周向延伸,将多个所述叶片连结起来,
与配置有所述吸气口的所述箱体的一面在轴向上对置的所述上突出部和所述下突出部中的一方的轴向前端配置在比所述连结部靠轴向的所述吸气口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突出部的轴向下端与所述下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突出部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隔着间隙而排列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突出部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隔着间隙而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亮介吉留俊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