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印戈专利>正文

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2599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内腔中部插接有油管,所述套管底端焊接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外壁均匀开设有接管口,且接管口内腔螺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外端端口安装有喷嘴,所述的外端端壁箍有连接固位件,所述连接固位件上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套管外侧管壁上套接有调节环,且调节环底部与调节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固位件、调节杆和调节环的铰接配合关系,当调节环沿套管的外侧管壁上下滑动时,能够改变波纹管外端端口的朝向,从而使药液喷向井中的不同方向,增加了药液扩散的起始范围,有利于药液在井中较快速地扩散。

A downhole liquid release device for oil and gas fiel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其具有工业油气流以后,紧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投入开发。所谓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按照国家对原油生产的要求,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的全过程。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常常需要向油井中投加各种化学药剂,以达到防腐、防垢、防蜡等目的,减少油井生产故障,维护油井的正常生产。传统的液体井口加药,是将药剂从井口加入油套环空,药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到井下。但是,这种方式,药液初始阶段只仅在套管底端的端口处,然后由套管底端的端口处向外缓慢扩散,端口的面积较小,即药液初始扩散范围较小,不利于药液的快速地扩散。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方式,药液初始阶段只仅在套管底端的端口处,然后由套管底端的端口处向外缓慢扩散,端口的面积较小,即药液初始扩散范围较小,不利于药液的快速地扩散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内腔中部插接有油管,所述套管底端焊接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外壁均匀开设有接管口,且接管口内腔螺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外端端口安装有喷嘴,所述的外端端壁箍有连接固位件,所述连接固位件上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套管外侧管壁上套接有调节环,且调节环底部与调节杆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分流器为顶部开口的球体空腔结构,且分流器内腔与套管内腔连通,所述分流器内腔底壁为圆弧型凸起状,所述油管底端贯穿分流器底壁的中心与外界连通。优选的,所述连接固位件包括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且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均为半圆形抱箍结构,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呈上下对称状分布,且第二卡箍位于第一卡箍顶部,所述第二卡箍顶部的凸弧面中心焊接有第一U型铰接头。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为长条形方柱,且连杆的上下两端端面为凸弧形端面,所述连杆上下两端的前后两壁均焊接有销柱,连杆底部的销柱与第一U型铰接头相铰接。优选的,所述调节环包括配重环,所述配重环的环壁顶端端面均匀焊接有耳块,所述配重环环壁底端端面焊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外侧壁均匀焊接有第二U型铰接头,且第二U型铰接头与连杆顶部的销柱相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连接固位件、调节杆和调节环的铰接配合关系,当调节环沿套管的外侧管壁上下滑动时,能够改变波纹管外端端口的朝向,从而使药液喷向井中的不同方向,增加了药液扩散的起始范围,有利于药液在井中较快速地扩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固位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调节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调节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0-套管,110-油管,200-分流器,300-波纹管,310-喷嘴,400-连接固位件,410-第一卡箍,420-第二卡箍,421-第一U型铰接头,500-调节杆,510-连杆,511-销柱,600-调节环,610-配重环,611-耳块,620-连接环,621-第二U型铰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包括套管100,套管100内腔中部插接有油管110,套管100底端焊接有分流器200,分流器200外壁均匀开设有接管口,接管口内腔螺接有波纹管300,波纹管300的外端端口安装有喷嘴310,330的外端端壁箍有连接固位件400,连接固位件400上方连接有调节杆500,套管100外侧管壁上套接有调节环600,调节环600底部与调节杆500相连接。进一步地,分流器200为顶部开口的球体空腔结构,分流器200内腔与套管100内腔连通,分流器200内腔底壁为圆弧型凸起状,油管110底端贯穿分流器200底壁的中心与外界连通,方便对药液进行分流。进一步地,连接固位件400包括第一卡箍410和第二卡箍420,第一卡箍410和第二卡箍420均为半圆形抱箍结构,第一卡箍410和第二卡箍420呈上下对称状分布,第二卡箍420位于第一卡箍410顶部,第二卡箍420顶部的凸弧面中心焊接有第一U型铰接头421,方便对波纹管300的外端端壁进行箍接。进一步地,调节杆500包括连杆510,连杆510为长条形方柱,连杆510的上下两端端面为凸弧形端面,连杆510上下两端的前后两壁均焊接有销柱511,连杆510底部的销柱511与第一U型铰接头421相铰接,方便连接固位件400的位置调整。进一步地,调节环600包括配重环610,配重环610的环壁顶端端面均匀焊接有耳块611,配重环610环壁底端端面焊接有连接环620,连接环620外侧壁均匀焊接有第二U型铰接头621,第二U型铰接头621与连杆510顶部的销柱511相铰接,方带动调节杆500移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调节环600通过耳块611外接铰链,通过外接的铰链可拉动调节环600沿套管100外侧管壁向上滑动;取消外接铰链对调节环600的牵拉作用力,配重环610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使调节环600沿套管100外侧管壁向下滑动。在对本技术的使用中,其原理如下,通过利用外接的铰链和配重环610的自重,使调节环600沿套管100外侧管壁上下滑动,调节调节环600的位置高度,调节环600的位置调节会带动调节杆500运动,调节杆500再带动连接固位件400运动,通过连接固位件400的位置变化来改变喷嘴310的位置和朝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包括套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0)内腔中部插接有油管(110),所述套管(100)底端焊接有分流器(200),所述分流器(200)外壁均匀开设有接管口,且接管口内腔螺接有波纹管(300),所述波纹管(300)的外端端口安装有喷嘴(310),所述(330)的外端端壁箍有连接固位件(400),所述连接固位件(400)上方连接有调节杆(500),所述套管(100)外侧管壁上套接有调节环(600),且调节环(600)底部与调节杆(500)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包括套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0)内腔中部插接有油管(110),所述套管(100)底端焊接有分流器(200),所述分流器(200)外壁均匀开设有接管口,且接管口内腔螺接有波纹管(300),所述波纹管(300)的外端端口安装有喷嘴(310),所述(330)的外端端壁箍有连接固位件(400),所述连接固位件(400)上方连接有调节杆(500),所述套管(100)外侧管壁上套接有调节环(600),且调节环(600)底部与调节杆(50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200)为顶部开口的球体空腔结构,且分流器(200)内腔与套管(100)内腔连通,所述分流器(200)内腔底壁为圆弧型凸起状,所述油管(110)底端贯穿分流器(200)底壁的中心与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井下液体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位件(400)包括第一卡箍(410)和第二卡箍(420),且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戈许洁乔治黄陈晨胡小凡王雨
申请(专利权)人:印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