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苗俊龙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255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长底座和短底座,长底座和短底座底部均设有滚轮,长底座内开有腔室,腔室内插接有调节杆,调节杆与短底座之间固定连接,腔室内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能够对长底座和短底座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长底座顶部两侧和短底座顶部中心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管,三组升降管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可折叠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新颖,能够根据需要对工作台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同时还可以对顶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放置材料和使用,且可对顶板进行折叠,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An auxiliary supporting device for building dec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建筑装饰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简称,建筑装饰是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在对室内进行装饰时,通常需要搭建操作台对室内进行装饰,并且装饰装修材料时,需要人力对装修材料向高度进行搬运,操作较为麻烦,虽然有的操作平台可以进行移动,但是无法对工作平台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作业面积较小,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不仅结构新颖,能够根据需要对工作台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同时还可以对顶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放置材料和使用,且可对顶板进行折叠,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长底座和短底座,所述长底座和短底座底部均设有滚轮,所述长底座内开有腔室,所述腔室内插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短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腔室内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能够对长底座和短底座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所述长底座顶部两侧和短底座顶部中心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管,三组所述升降管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可折叠顶板。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于腔室内,所述第一齿轮位于调节杆上方,所述第一齿轮中心有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转轴内端与腔室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端穿过腔室与第一手转柄相连接,所述调节杆顶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底部开有卡槽,所述长底座前端面有卡杆穿过,所述卡杆与卡槽相卡合,所述卡杆外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通过弹簧与底座外壁之间相连接,所述控制板前端面设有拉环。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插接有内管,所述外管内设有丝杆,所述丝杆通过轴承与外管内底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上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外管与第二手转柄相连接,所述内管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与丝杆螺接,所述滑套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端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外管内壁相接触,其中一组限位板上有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杆顶端与外管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丝杆顶端设有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顶板包括三组放置板,三组所述放置板之间通过两组合页依次铰接,中间一组所述放置板底部两侧均通过销轴铰接有支撑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不仅结构新颖,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根据需要对工作台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操作简单,同时还可以通过升降管对顶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放置材料和使用,且可对顶板进行折叠,使用起来极为方便,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腔室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升降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可折叠顶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长底座2和短底座5,长底座2和短底座5底部均设有滚轮1,长底座2内开有腔室12,腔室12内插接有调节杆6,调节杆6与短底座5之间固定连接,腔室12内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能够对长底座2和短底座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长底座2顶部两侧和短底座5顶部中心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管3,三组升降管3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可折叠顶板4。实施例2本技术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长底座2和短底座5,长底座2和短底座5底部均设有滚轮1,长底座2内开有腔室12,腔室12内插接有调节杆6,调节杆6与短底座5之间固定连接,腔室12内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能够对长底座2和短底座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长底座2顶部两侧和短底座5顶部中心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管3,三组升降管3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可折叠顶板4。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齿轮14,第一齿轮14设于腔室12内,第一齿轮14位于调节杆6上方,第一齿轮14中心有第一转轴15穿过,第一转轴15内端与腔室12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5外端穿过腔室12与第一手转柄11相连接,调节杆6顶部固定连接有齿条13,齿条13与第一齿轮14啮合连接。调节杆6底部开有卡槽16,长底座2前端面有卡杆10穿过,卡杆10与卡槽16相卡合,卡杆10外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8,控制板8通过弹簧7与底座外壁之间相连接,控制板8前端面设有拉环9,需要调节长底座2与短底座5之间的距离时,拉动拉环9,拉环9通过控制板8带动卡杆10运动,卡杆10与卡槽16分离,此时,可转动第一手转柄11,第一手转柄11通过第一转轴15带动第一齿轮14转动,第一齿轮14通过齿条13带动调节杆6运动,调节杆6带动短底座5运动,可对长底座2与短底座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对长底座2与短底座5上顶板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可松开拉环9,在弹簧7回复力的作用下,卡杆10重新卡入卡槽16内,对调节杆6进行固定。实施例3本技术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长底座2和短底座5,长底座2和短底座5底部均设有滚轮1,长底座2内开有腔室12,腔室12内插接有调节杆6,调节杆6与短底座5之间固定连接,腔室12内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能够对长底座2和短底座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长底座2顶部两侧和短底座5顶部中心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管3,三组升降管3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可折叠顶板4。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齿轮14,第一齿轮14设于腔室12内,第一齿轮14位于调节杆6上方,第一齿轮14中心有第一转轴15穿过,第一转轴15内端与腔室12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5外端穿过腔室12与第一手转柄11相连接,调节杆6顶部固定连接有齿条13,齿条13与第一齿轮14啮合连接。调节杆6底部开有卡槽16,长底座2前端面有卡杆10穿过,卡杆10与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底座(2)和短底座(5),所述长底座(2)和短底座(5)底部均设有滚轮(1),所述长底座(2)内开有腔室(12),所述腔室(12)内插接有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与短底座(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腔室(12)内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能够对长底座(2)和短底座(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所述长底座(2)顶部两侧和短底座(5)顶部中心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管(3),三组所述升降管(3)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可折叠顶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底座(2)和短底座(5),所述长底座(2)和短底座(5)底部均设有滚轮(1),所述长底座(2)内开有腔室(12),所述腔室(12)内插接有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与短底座(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腔室(12)内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能够对长底座(2)和短底座(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所述长底座(2)顶部两侧和短底座(5)顶部中心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管(3),三组所述升降管(3)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可折叠顶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齿轮(14),所述第一齿轮(14)设于腔室(12)内,所述第一齿轮(14)位于调节杆(6)上方,所述第一齿轮(14)中心有第一转轴(15)穿过,所述第一转轴(15)内端与腔室(12)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5)外端穿过腔室(12)与第一手转柄(11)相连接,所述调节杆(6)顶部固定连接有齿条(13),所述齿条(13)与第一齿轮(14)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装饰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6)底部开有卡槽(16),所述长底座(2)前端面有卡杆(10)穿过,所述卡杆(10)与卡槽(16)相卡合,所述卡杆(10)外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8),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俊龙李孟龙董志辉杨瑄
申请(专利权)人:苗俊龙李孟龙董志辉杨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