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少宏专利>正文

一种玻璃收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33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玻璃收纳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毛刷、用于承载玻璃的玻璃承载盒以及用于承载隔离纸的隔离纸承载盒,所述隔离纸承载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毛刷位于隔离纸承载盒的所述一侧,所述第一毛刷的刷毛经所述第一开槽后突伸入所述隔离纸承载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隔离纸承载盒,使得在玻璃承载盒内放入一片玻璃以后,再从隔离纸承载盒内取出一片隔离纸盖在该玻璃上,然后才会放入下一片玻璃,保证了两片叠放的玻璃之间不会发生接触而粘合。

A glass storag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收纳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
,尤其是指一种玻璃收纳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自动化设备中对于玻璃的取放,一般是通过吸盘加上负压来进行的,而吸盘是由软胶制成的,因此吸盘吸取玻璃以后,难免会在玻璃上留下胶痕,这就是会导致两片叠放的玻璃会有黏住的后果,不便于后续对于玻璃的再取出。而现有技术中也没有一种玻璃的收纳机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玻璃收纳机构,能够使得相互叠放的两片玻璃进行隔离。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玻璃收纳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毛刷、用于承载玻璃的玻璃承载盒以及用于承载隔离纸的隔离纸承载盒,所述隔离纸承载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毛刷位于隔离纸承载盒的一侧,所述第一毛刷的刷毛经所述第一开槽突伸入所述隔离纸承载盒内。进一步的,所述玻璃承载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槽,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毛刷,所述第二毛刷的刷毛经所述第二开槽突伸入所述玻璃承载盒内。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隔离纸承载盒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当所述隔离纸承载盒安装于所述底座时,所述第一固定柱装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玻璃承载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当所述玻璃承载盒装设于所述底座时,所述第二固定柱装配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性圈,所述第一弹性圈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侧壁抵触。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内设置有第一吸合件,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一吸合件通过磁性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侧装设有第二弹性圈,所述第二弹性圈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内侧壁抵触。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有第二吸合件,所述第二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吸合件通过磁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设置有整放平台,所述整放平台用于平放待收纳的玻璃。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设置有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位于所述隔离纸承载盒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玻璃承载盒的正下方。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纸承载盒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一检测孔,所述玻璃承载盒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检测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隔离纸承载盒,使得在玻璃承载盒内放入一片玻璃以后,再从隔离纸承载盒内取出一片隔离纸盖在该玻璃上,然后才会放入下一片玻璃,保证了两片叠放的玻璃之间不会发生接触而粘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隔离纸承载盒的底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玻璃承载盒的底部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毛刷,3—隔离纸承载盒,4—玻璃承载盒,5—第二毛刷,11—第一固定柱,12—第二固定柱,13—第一弹性圈,14—第二弹性圈,15—第一感应器,16—第二感应器,17—整放平台,31—第一开槽,32—第一固定孔,33—第一检测孔,41—第二开槽,42—第二固定孔,43—第二检测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玻璃收纳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设置有第一毛刷2、用于承载玻璃的玻璃承载盒4以及用于承载隔离纸的隔离纸承载盒3,所述隔离纸承载盒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槽31,所述第一毛刷2位于隔离纸承载盒3的一侧,所述第一毛刷2的刷毛经所述第一开槽31突伸入所述隔离纸承载盒3内所容设的层层堆叠的隔离纸之间。当外界的吸盘把玻璃吸取并需要放入本技术进行储纳时,先由吸盘把该玻璃移动至玻璃承载盒4内并由吸盘通入正压而把玻璃吹离吸盘,使得玻璃落入到玻璃承载盒4内;然后吸盘移动至隔离纸承载盒3,吸盘吸取隔离纸,由于第一毛刷2的存在,因此除了被吸盘通过负压吸取住的隔离纸以外,其他隔离纸会被第一毛刷2的刷毛阻挡而不会随着被吸盘吸住的隔离纸离开隔离纸承载盒3;再由吸盘把该隔离纸移送至玻璃承载盒4内并把该隔离纸盖在上述的玻璃顶部;最后吸盘即可重复上述动作,即把下一玻璃吸取并放入玻璃承载盒4内,由于两块玻璃之间有隔离纸的存在,因此两块玻璃不会发生接触,避免了两块玻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而粘合。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承载盒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槽41,所述底座1设置有第二毛刷5,所述第二毛刷5的刷毛经所述第二开槽41后突伸入所述玻璃承载盒4内。该第二开槽41和第二毛刷5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当需要从玻璃承载盒4内逐一取出玻璃时,能够防止两块玻璃之间的隔离纸黏在玻璃上而随着玻璃一起被带离。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设置有第一固定柱11,所述隔离纸承载盒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孔32;当所述隔离纸承载盒3安装于所述底座1时,所述第一固定柱11装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32内,起到定位的效果,保证了隔离纸承载盒3所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柱1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弹性圈13,所述第一弹性圈13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孔32的内侧壁抵触。通过该第一弹性圈13的设置,用于起到卡住隔离纸承载盒3的效果,从而保证了隔离纸承载盒3安装至底座1以后不会发生晃动。当然,第一固定柱11与隔离纸承载盒3还有另一种固定的方式:所述第一固定孔32内设置有第一吸合件(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一固定柱11和所述第一吸合件通过磁性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固定孔32内设置有磁铁或者金属,而第一吸合件对应由金属或者磁铁制成,通过两者相吸来保证隔离纸承载盒3的稳定性。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设置有第二固定柱12,所述玻璃承载盒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孔42;当所述玻璃承载盒4装设于所述底座1时,所述第二固定柱12装配于所述第二固定孔42内,起到定位的效果,保证了玻璃承载盒4所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固定柱1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弹性圈14,所述第二弹性圈14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孔42的内侧壁抵触。通过该第二弹性圈14的设置,用于起到卡住玻璃承载盒4的效果,从而保证了玻璃承载盒4安装至底座1以后不会发生晃动。当然,第二固定柱12与玻璃承载盒4的配合方式也还有一种:所述第二固定孔42内设置有第二吸合件(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二固定柱12和所述第二吸合件通过磁性连接。其原理与上述的第一固定柱11与隔离纸承载盒3的配合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还设置有第一感应器15和第二感应器16,所述第一感应器15位于所述隔离纸承载盒3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感应器16位于所述玻璃承载盒4的正下方。通过第一感应器15和第二感应器16的设置,用于感应隔离纸承载盒3和玻璃承载盒4是否有安装至底座1的对应位置,从而保证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收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毛刷、用于承载玻璃的玻璃承载盒以及用于承载隔离纸的隔离纸承载盒,所述隔离纸承载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毛刷位于隔离纸承载盒的一侧,所述第一毛刷的刷毛经所述第一开槽突伸入所述隔离纸承载盒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收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毛刷、用于承载玻璃的玻璃承载盒以及用于承载隔离纸的隔离纸承载盒,所述隔离纸承载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毛刷位于隔离纸承载盒的一侧,所述第一毛刷的刷毛经所述第一开槽突伸入所述隔离纸承载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收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承载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槽,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毛刷,所述第二毛刷的刷毛经所述第二开槽突伸入所述玻璃承载盒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收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隔离纸承载盒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当所述隔离纸承载盒安装于所述底座时,所述第一固定柱装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玻璃承载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当所述玻璃承载盒装设于所述底座时,所述第二固定柱装配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收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性圈,所述第一弹性圈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侧壁抵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少宏苏钱艺杨灵曦杨竣麟
申请(专利权)人:杨少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