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946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辊压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辊压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机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传动轮,所述机箱的内壁正面活动安装有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的外壁套接有飞轮,所述飞轮通过皮带与传动轮传动连接。该辊压机,通过刮板刮除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上的原料,再通过刷杆和毛刷二次刷去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上的原料,防止原料黏附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导致原料碾压不均的情况发生,再通过磨合板与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对原料进行碾压二次碾压,达到高效均匀碾压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该碾压机的实用性。

A roller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压机
本技术涉及辊压机
,具体为一种辊压机。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石墨烯浆料在加工时需用到辊压机进行碾压,辊压机又名挤压磨和辊压磨,是国际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水泥节能粉磨设备,具有替代能耗高、效率低球磨机预粉磨系统,并且降低钢材消耗及噪声的功能,经过挤压后的物料料饼中零点零八毫米细料占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五,小于两毫米占百分之六十五至百分之八十五,小颗粒的内部结构因受挤压而充满许多微小裂纹,易磨性大为改善,辊面采用热堆焊,耐磨层维修更为方便。传统的石墨烯浆料辊压机辊轴一般为整体固定式,不方便拆卸和安装及维修,而且传统的辊压机的辊轴容易黏附原料,造成原料碾压不均或辊轴损坏的情况发生,故而提出一种辊压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压机,具备方便安装拆卸和碾料均匀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石墨烯浆料辊压机辊轴一般为整体固定式,不方便拆卸和安装及维修,而且传统的辊压机的辊轴容易黏附原料,造成原料碾压不均或辊轴损坏的情况发生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方便安装拆卸和碾料均匀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辊压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机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传动轮,所述机箱的内壁正面活动安装有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的外壁套接有飞轮,所述飞轮通过皮带与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轴的外壁且位于飞轮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辊轴的外壁且位于第一连接盘的背面活动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机箱内壁左侧且位于第一齿轮的后方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机箱内壁右侧的隔板,所述机箱的内壁正面且位于第一辊轴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贯穿隔板并延伸至机箱内壁背面的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的外壁且位于隔板的前方套接有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机箱的内壁左侧和内壁右侧且位于隔板的后方固定安装有磨合板,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机箱内壁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刮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刮板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刷杆,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刮板之间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刮板与刷杆之间开设有第二出料口。优选的,所述第一辊轴的外壁且位于隔板的背面套接有与磨合板相啮合的第一碾压辊,所述第二辊轴的外壁且位于隔板的后方套接有与第一碾压辊和磨合板相啮合的第二碾压辊。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盘包括内盘和外盘,所述内盘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贯穿第一齿轮并延伸至第一碾压辊内部的定位销,所述外盘的正面活动安装有贯穿第一齿轮并延伸至第一碾压辊内部的固定螺栓。优选的,所述定位销和固定螺栓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所述定位销与三个所述固定螺栓在第一连接盘上呈等角度交叉分布。优选的,所述皮带为三角齿轮带,所述皮带的长度为八十厘米。优选的,所述刷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毛刷,所述毛刷为热塑性塑胶,所述毛刷的长度为十厘米。(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压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辊压机,通过启动电机,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传动轮旋转,所述传动轮通过皮带带动飞轮、第一辊轴和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辊轴旋转,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分别带动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啮合相向运动,再通过将原料倒入进料斗,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入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之间,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对原料进行碾压,达到粉碎的效果,通过刮板刮除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上的原料,再通过刷杆和毛刷二次刷去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上的原料,防止原料黏附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导致原料碾压不均的情况发生,再通过磨合板与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对原料进行碾压二次碾压,达到高效均匀碾压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该碾压机的实用性。2、该辊压机,通过第一连接盘将第一辊轴与第一碾压辊固定连接,再通过和第二连接盘将第二辊轴与第二碾压辊固定连接,达到该碾压机方便拆卸和安装的效果,使得该碾压机后期维护更方便,通过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将加工过后的原料进行分类,使得该碾压机更方便员工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出处放大图。图中:1机箱、2进料斗、3固定座、4电机、5传动轮、6第一辊轴、7飞轮、8皮带、9第一连接盘、10第一齿轮、11隔板、12第二辊轴、13第二连接盘、14第二齿轮、15磨合板、16底板、17刮板、18刷杆、19第一出料口、20第二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辊压机,包括机箱1,机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料斗2,机箱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固定座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4,电机4的型号为Y160M-4,电机4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传动轮5,机箱1的内壁正面活动安装有第一辊轴6,第一辊轴6的外壁套接有飞轮7,飞轮7通过皮带8与传动轮5传动连接,皮带8为三角齿轮带,皮带8的长度为八十厘米,第一辊轴6的外壁且位于飞轮7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盘9,定位销和固定螺栓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定位销与三个固定螺栓在第一连接盘9上呈等角度交叉分布,第一辊轴6的外壁且位于第一连接盘9的背面活动安装有第一齿轮10,第一连接盘9包括内盘和外盘,内盘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贯穿第一齿轮10并延伸至第一碾压辊内部的定位销,外盘的正面活动安装有贯穿第一齿轮10并延伸至第一碾压辊内部的固定螺栓,机箱1内壁左侧且位于第一齿轮10的后方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机箱1内壁右侧的隔板11,机箱1的内壁正面且位于第一辊轴6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贯穿隔板11并延伸至机箱1内壁背面的第二辊轴12,第二辊轴12的外壁且位于隔板11的前方套接有第二连接盘13,第二连接盘13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4,机箱1的内壁左侧和内壁右侧且位于隔板11的后方固定安装有磨合板15,第一辊轴6的外壁且位于隔板11的背面套接有与磨合板15相啮合的第一碾压辊,第二辊轴12的外壁且位于隔板11的后方套接有与第一碾压辊和磨合板15相啮合的第二碾压辊,隔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机箱1内壁的底板16,底板16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辊轴6和第二辊轴1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刮板17,底板16的顶部且位于刮板17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刷杆18,刷杆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毛刷,毛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压机,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料斗(2),所述机箱(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传动轮(5),所述机箱(1)的内壁正面活动安装有第一辊轴(6),所述第一辊轴(6)的外壁套接有飞轮(7),所述飞轮(7)通过皮带(8)与传动轮(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轴(6)的外壁且位于飞轮(7)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盘(9),所述第一辊轴(6)的外壁且位于第一连接盘(9)的背面活动安装有第一齿轮(10),所述机箱(1)内壁左侧且位于第一齿轮(10)的后方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机箱(1)内壁右侧的隔板(11),所述机箱(1)的内壁正面且位于第一辊轴(6)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贯穿隔板(11)并延伸至机箱(1)内壁背面的第二辊轴(12),所述第二辊轴(12)的外壁且位于隔板(11)的前方套接有第二连接盘(13),所述第二连接盘(13)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4),所述机箱(1)的内壁左侧和内壁右侧且位于隔板(11)的后方固定安装有磨合板(15),所述隔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机箱(1)内壁的底板(16),所述底板(16)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辊轴(6)和第二辊轴(1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刮板(17),所述底板(16)的顶部且位于刮板(17)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刷杆(18),所述底板(16)的顶部且位于刮板(17)之间开设有第一出料口(19),所述底板(16)的顶部且位于刮板(17)与刷杆(18)之间开设有第二出料口(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机,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料斗(2),所述机箱(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传动轮(5),所述机箱(1)的内壁正面活动安装有第一辊轴(6),所述第一辊轴(6)的外壁套接有飞轮(7),所述飞轮(7)通过皮带(8)与传动轮(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轴(6)的外壁且位于飞轮(7)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盘(9),所述第一辊轴(6)的外壁且位于第一连接盘(9)的背面活动安装有第一齿轮(10),所述机箱(1)内壁左侧且位于第一齿轮(10)的后方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机箱(1)内壁右侧的隔板(11),所述机箱(1)的内壁正面且位于第一辊轴(6)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贯穿隔板(11)并延伸至机箱(1)内壁背面的第二辊轴(12),所述第二辊轴(12)的外壁且位于隔板(11)的前方套接有第二连接盘(13),所述第二连接盘(13)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4),所述机箱(1)的内壁左侧和内壁右侧且位于隔板(11)的后方固定安装有磨合板(15),所述隔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机箱(1)内壁的底板(16),所述底板(16)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辊轴(6)和第二辊轴(1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刮板(17),所述底板(16)的顶部且位于刮板(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禹马有明王绪金亓秀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冠智能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