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80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包括顶盒,顶盒的俯视面为圆形结构设计,顶盒的下端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筋带,固定板左侧橡筋带的上表面粘贴固定有魔术粘毛带,固定板右侧的橡筋带的下表面粘贴固定有魔术粘刺带,顶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且突出于顶盒的下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护理用加压止血带,通过顶盒、顶块、第一海绵垫、固定板、橡筋带、气囊、以及单向气阀的结构设计,有效的使得该加压止血带具有对近心端动脉施压的效果,从而避免了止血带捆绑在近心端后依然出现血液流出的情况出现,有效解决了因患者伤口处持续的血液流出导致影响手术过程的正常进行的问题。

A kind of pressure tourniquet for nur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用加压止血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护理用加压止血带。
技术介绍
止血带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天然橡胶或特种橡胶精制而成,乳白色,长条扁平型,点连叠型装盒,伸缩性强,可连续性抽取,适用于医疗机构在常规治疗及救治中输液、抽血、输血,止血时一次性使用。当有患者出现大动脉大量出血时,医护人员需要先将利用止血带捆绑至患者伤口的近心端,随后在进行后续手术,但是,现有的止血带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伤口处的止血效果并不明显,在往患者近心端捆绑止血带后依然会有一部分血液流出,对医护人员的后续手术造成一定的麻烦,影响正常手术过程进行,并且,在绑好止血带后,要注意捆绑止血带的时间,冬天每隔半小时、夏天每隔1小时要放松半分钟,然后再绑起来,再绑时部位要向上、下略加移动,但是现有的止血带,在松绑后,重新捆绑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捆绑,浪费了治疗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具有了在松弛止血带时避免血液大量流出的效果,有效解决了松弛止血带时患者伤口大量出血导致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大量血液输入的问题。本技术的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包括顶盒,顶盒的俯视面为圆形结构设计,顶盒的下端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筋带,固定板左侧橡筋带的上表面粘贴固定有魔术粘毛带,固定板右侧的橡筋带的下表面粘贴固定有魔术粘刺带,顶盒与固定板的内部均开设为中空结构,顶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且突出于顶盒的下端面,顶块位于顶盒的内部且与顶盒内壁的上端面之间留有空槽,该空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气囊,气囊的背面且靠左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单向气阀,气囊的背面且靠右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排气管,单向气阀与排气管均延伸至顶盒的背面,顶盒内腔的右侧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活动贯穿有止血带滚筒,止血带滚筒上缠绕有橡胶带,橡胶带的首端贯穿顶盒的右侧,顶盒的正面中央插接有上缠线台和下缠线台,上缠线台和下缠线台贯穿顶盒的一端连接有位于顶盒内部的推板,下缠线台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指板,上缠线台和下缠线台之间留有间隙。本技术的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其中顶块的上端面且靠近外侧的位置处沿环形一体成型有第一限位板,顶块的外侧且靠近下端面的位置处沿环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本技术的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其中顶块的外表面均为光滑面结构设计,顶块均与顶盒和固定板滑动连接。本技术的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其中气囊充气后的大小与顶块的内部大小相适配。本技术的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其中顶块的下端面粘贴有第一海绵垫,第一海绵垫的形状大小与顶块下端面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本技术的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其中固定板左边的橡筋带以及魔术粘毛带的表面均沿垂直方向贯穿开设有多个出气孔,固定板右边的橡筋带以及魔术粘刺带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排气孔,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金属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护理用加压止血带,通过顶盒、顶块、第一海绵垫、固定板、橡筋带、气囊、以及单向气阀的结构设计,有效的使得该加压止血带具有对近心端动脉施压的效果,从而避免了止血带捆绑在近心端后依然出现血液流出的情况出现,有效解决了因患者伤口处持续的血液流出导致影响手术过程的正常进行的问题,并且通过设置的止血带滚筒、橡胶带、上缠线台、下缠线台、通孔和推板的设计,能够在需要对止血带松开的时候,将橡胶带缠绕两圈在患者的出血处的下一位置,并且在缠绕的过程中,橡胶带分别两次经过接触患者的止血处和上缠线台、下缠线台,并在上缠线台上打紧一个活结,然后松开魔术粘刺带和魔术粘毛带,从而完成止血带的松开,然后等待半分钟或者一分钟后,通过将上缠线台和下缠线台通过指板推入到顶盒内,然后抽动活结的拉绳,使活结将止血带的顶盒固定在患者的出血处,从而无需浪费中途的捆绑时间,达到了节约工作时间的目的。2、本技术的护理用加压止血带,通过橡筋带、魔术粘毛带、出气孔、魔术粘刺带以及金属网的结构设计,有效使得该加压止血带具有了透气性良好的效果,避免了该加压止血带绑至患者手臂时间过长而出现手臂出汗的情况,有效解决了原有的止血带透气性不足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该加压止血带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加压止血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该加压止血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该加压止血带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该加压止血带的左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盒;2、顶块;3、第一海绵垫;4、固定板;5、橡筋带;6、魔术粘毛带;7、单向气阀;8、排气管;9、气囊;10、第一限位板;11、出气孔;12、第二限位板;13、魔术粘刺带;14、金属网;15、止血带滚筒;16、橡胶带;17、上缠线台;18、下缠线台;19、通孔;20、指板;21、推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包括顶盒1,顶盒1的俯视面为圆形结构设计,顶盒1的下端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筋带5,固定板4左侧橡筋带5的上表面粘贴固定有魔术粘毛带6,固定板4右侧的橡筋带5的下表面粘贴固定有魔术粘刺带13,顶盒1与固定板4的内部均开设为中空结构,顶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2且突出于顶盒1的下端面,顶块2位于顶盒1的内部且与顶盒1内壁的上端面之间留有空槽,该空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气囊9,气囊9的背面且靠左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单向气阀7,气囊9的背面且靠右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排气管8,单向气阀7与排气管8均延伸至顶盒1的背面,顶盒1内腔的右侧开设有通孔19,通孔19内活动贯穿有止血带滚筒15,止血带滚筒15上缠绕有橡胶带16,橡胶带16的首端贯穿顶盒1的右侧,顶盒1的正面中央插接有上缠线台17和下缠线台18,上缠线台17和下缠线台18贯穿顶盒1的一端连接有位于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包括顶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盒(1)的俯视面为圆形结构设计,所述顶盒(1)的下端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筋带(5),所述固定板(4)左侧橡筋带(5)的上表面粘贴固定有魔术粘毛带(6),所述固定板(4)右侧的橡筋带(5)的下表面粘贴固定有魔术粘刺带(13),所述顶盒(1)与固定板(4)的内部均开设为中空结构,所述顶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2)且突出于顶盒(1)的下端面,所述顶块(2)位于顶盒(1)的内部且与顶盒(1)内壁的上端面之间留有空槽,该空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气囊(9),所述气囊(9)的背面且靠左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单向气阀(7),所述气囊(9)的背面且靠右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排气管(8),所述单向气阀(7)与排气管(8)均延伸至顶盒(1)的背面,所述顶盒(1)内腔的右侧开设有通孔(19),所述通孔(19)内活动贯穿有止血带滚筒(15),所述止血带滚筒(15)上缠绕有橡胶带(16),所述橡胶带(16)的首端贯穿顶盒(1)的右侧,所述顶盒(1)的正面中央插接有上缠线台(17)和下缠线台(18),所述上缠线台(17)和下缠线台(18)贯穿顶盒(1)的一端连接有位于顶盒(1)内部的推板(21),所述下缠线台(18)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指板(20),所述上缠线台(17)和下缠线台(18)之间留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用加压止血带,包括顶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盒(1)的俯视面为圆形结构设计,所述顶盒(1)的下端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筋带(5),所述固定板(4)左侧橡筋带(5)的上表面粘贴固定有魔术粘毛带(6),所述固定板(4)右侧的橡筋带(5)的下表面粘贴固定有魔术粘刺带(13),所述顶盒(1)与固定板(4)的内部均开设为中空结构,所述顶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2)且突出于顶盒(1)的下端面,所述顶块(2)位于顶盒(1)的内部且与顶盒(1)内壁的上端面之间留有空槽,该空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气囊(9),所述气囊(9)的背面且靠左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单向气阀(7),所述气囊(9)的背面且靠右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排气管(8),所述单向气阀(7)与排气管(8)均延伸至顶盒(1)的背面,所述顶盒(1)内腔的右侧开设有通孔(19),所述通孔(19)内活动贯穿有止血带滚筒(15),所述止血带滚筒(15)上缠绕有橡胶带(16),所述橡胶带(16)的首端贯穿顶盒(1)的右侧,所述顶盒(1)的正面中央插接有上缠线台(17)和下缠线台(18),所述上缠线台(17)和下缠线台(18)贯穿顶盒(1)的一端连接有位于顶盒(1)内部的推板(21),所述下缠线台(18)的底部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芬范志辉尹红梅董健梅杨健英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