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照明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080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慧照明灯,包括大棚横梁和与大棚横梁两端连接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连接有补光灯,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电动杆,所述电动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补光灯侧壁连接,所述补光灯两侧壁连接有转动支撑件,且转动支撑件远离补光灯侧壁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所述补光灯远离大棚横梁的一端两侧连接有导光件,所述大棚横梁底部连接有可接受光照强度信号的控制装置,此智慧照明灯,通过所设的控制装置监控中午太阳光照强度,同时控制电动杆带动补光灯进行转动,便于将补光灯在阳光下的阴影部分尽量减少,避免阴影影响果蔬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在补光灯转动到合适位置,光照经过导光件的导光作用,光照被导向果蔬吸收位置,增强果蔬光合作用。

Intelligent ligh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慧照明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备
,具体为智慧照明灯。
技术介绍
温室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温室大棚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同时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温室大棚也可以创造环境,让北方种植南方的蔬菜水果,如此一来,北方的人们可以花相对便宜的价格吃到南方的蔬菜水果。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分的白天,它们利用太阳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以取得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在室内种植植物,光照是阻碍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一些对光需求度较高的植物,温室大棚为了提高植物的生长,在大棚内部增设补光系统,通过在大棚顶部设置补光灯,在电源带动下补光灯在夜晚时对大棚内部的蔬菜水果等进行光能补充,在白天有太阳光对蔬果照射进行光合作用,白天情况下,太阳光对补光灯直射,由于补光灯有一定的面积,太阳光照射时,补光灯底部形成一定的投影面积,位于该投影面积下的蔬果无法接收光照,不利于此处果蔬的生长,现有的大棚,为了提高白天的光合作用,顶层多为透明设计,在早晨至上午时间阶段和下午至黄昏时间段,太阳光能够沿着照射的斜向照射到补光灯底部的果蔬,促进果蔬的光合作用,在中午时分,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补光灯的遮蔽面积达到最大,补光灯底部的果蔬不能接收到光照,不利于植物生长,为此,我们提出智慧照明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减少补光灯阴影影响,增加果蔬的光合作用的智慧照明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慧照明灯,包括大棚横梁和与大棚横梁两端连接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连接有补光灯,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电动杆,所述电动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补光灯侧壁连接,所述补光灯两侧壁连接有转动支撑件,且转动支撑件远离补光灯侧壁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所述补光灯远离大棚横梁的一端两侧连接有导光件,所述大棚横梁底部连接有可接受光照强度信号的控制装置,且控制装置通过该信号驱动电动杆。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PLG控制器和光照传感器,所述PLG控制器连接在大棚横梁底部,且PLG控制器与电动杆电性连接,所述大棚横梁顶部连接有安装壳,所述光照传感器连接在安装壳内部,且安装壳顶部连接有透镜,所述光照传感器与PLG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透镜和光照传感器共同监控光照情况,便于PLG控制器及时控制电动杆运动。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撑件包括金属转板,所述金属转板一端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金属转板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金属转板的一端的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补光灯侧壁连接,金属转板与连接杆的连接,有利于保证补光灯在电动杆转动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导光件包括三棱镜,所述三棱镜位于补光灯外侧,且三棱镜两端连接有镜座,所述镜座底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连接在补光灯上,镜座有利于保证三棱镜两端稳定,同时通过固定块将三棱镜固定在补光灯外侧。优选的,所述镜座远离补光灯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挡板有利于将三棱镜折射的光单侧折射到底部,增加补光灯底部的光照面积。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底部连接有导光板,且导光板位于三棱镜底部,导光板有利于将三棱镜折射的光进行导光,避免棱镜折射产生的散光直接照射。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外侧连接有可吸附金属的磁石,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凹槽,且连接杆滑动连接在凹槽内部,有利于在补光灯收缩时,金属转板的限位稳定,防止补光等的晃动。优选的,所述补光灯顶部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在白天时进行光照充能,在夜晚时进行放电,减少能源投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设的控制装置监控中午太阳光照强度,同时控制电动杆带动补光灯进行转动,便于将补光灯在阳光下的阴影部分尽量减少,避免阴影影响果蔬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在补光灯转动到合适位置后,光照经过导光件的导光作用,光照被导向果蔬吸收位置,增强果蔬的光合作用,在补光灯外侧通过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光照时进行光照充能,在夜晚时进行放电,减少能源投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展开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展开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收缩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收缩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控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半剖结构示意图;图7为导光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模块图。图中:1-大棚横梁;2-补光灯;3-连接板;4-控制装置;5-电动杆;6-转动支撑件;7-导光件;8-PLG控制器;9-光照传感器;10-安装壳;11-透镜;12-金属转板;13-连接杆;14-三棱镜;15-镜座;16-挡板;17-导光板;18-磁石;19-凹槽;20-太阳能电池板;21-固定座;22-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方案中智慧照明灯,包括大棚横梁1和补光灯2,大棚横梁1安装在果蔬种植大棚的顶部,同时种植大棚顶部为透明膜构成,有利于光照直射,便于果蔬进行光合作用,在大棚横梁1底部连接有两个连接板3,所述补光灯2两侧与连接板3连接,所述大棚横梁1上连接有控制装置4,两个所述连接板3上连接有电动杆5,所述电动杆5远离连接板3的一端与补光灯2侧壁连接,所述补光灯2两侧壁连接有转动支撑件6,且转动支撑件6远离补光灯2侧壁的一端与连接板3外壁连接,白天在早晨至上午时间段和下午至黄昏时间段,补光灯2可布置在水平位置,此两处的时间段光照可从斜面照射至补光灯2底部,补光灯2底部的果蔬能够接收到光照,在正午时分,太阳光照直射至光照传感器9,光照传感器9接收信号后通过PLG控制器8控制电动杆5进行转动,同时由于补光灯2两侧通过转动支撑件6与连接板3转动连接,补光灯2在电动杆5的动力作用下转动至垂直位置,减少了太阳光照对补光灯2照射产生的阴影面积,增加果蔬的光照强度,所述补光灯2远离大棚横梁1的一端两侧连接有导光件7,导光件7有利于将光照导入,增加补光灯2底部的光照强度。本方案中的控制装置4包括PLG控制器8优选AX3U-16MR-001和光照传感器9优选GHHB-002-485,所述PLG控制器8连接在大棚横梁1底部,且PLG控制器8与电动杆5电性连接,所述大棚横梁1顶部连接有安装壳10,所述光照传感器9连接在安装壳10内部,且安装壳10顶部连接有透镜11,所述光照传感器9与PLG控制器8电性连接,当白天处于正午时分时,光照直射透镜11,由透镜11将传入安装壳10内部的光照传感器9的光照加强,光照传感器9接受到透镜11传递过来的光照信号,光照传感器将9光照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传递至PLG控制器8,PLG控制器8控制电动杆5转动收缩,补光灯2由水平位置转动向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慧照明灯,包括大棚横梁(1)和与大棚横梁(1)两端连接的连接板(3),两个所述连接板(3)之间连接有补光灯(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上连接有电动杆(5),所述电动杆(5)远离连接板(3)的一端与补光灯(2)侧壁连接,所述补光灯(2)两侧壁连接有转动支撑件(6),且转动支撑件(6)远离补光灯(2)侧壁的一端与连接板(3)连接,所述补光灯(2)远离大棚横梁(1)的一端两侧连接有导光件(7),所述大棚横梁(1)底部连接有可接受光照强度信号的控制装置(4),且控制装置(4)通过该信号驱动电动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慧照明灯,包括大棚横梁(1)和与大棚横梁(1)两端连接的连接板(3),两个所述连接板(3)之间连接有补光灯(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上连接有电动杆(5),所述电动杆(5)远离连接板(3)的一端与补光灯(2)侧壁连接,所述补光灯(2)两侧壁连接有转动支撑件(6),且转动支撑件(6)远离补光灯(2)侧壁的一端与连接板(3)连接,所述补光灯(2)远离大棚横梁(1)的一端两侧连接有导光件(7),所述大棚横梁(1)底部连接有可接受光照强度信号的控制装置(4),且控制装置(4)通过该信号驱动电动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PLG控制器(8)和光照传感器(9),所述PLG控制器(8)连接在大棚横梁(1)底部,且PLG控制器(8)与电动杆(5)电性连接,所述大棚横梁(1)顶部连接有安装壳(10),所述光照传感器(9)安装在安装壳(10)内部,且安装壳(10)顶部连接有透镜(11),所述透镜(11)为可聚光的凸度镜,所述光照传感器(9)在透镜(11)聚光下检测光照强度,所述光照传感器(9)与PLG控制器(8)电性连接,且光照传感器(9)将检测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8),所述PLC控制器(8)在该信号作用下驱动电动杆(5)。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翠凤叶华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