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i微合金化低碳钢晶粒超细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
,特别是涉及一种Ti微合金化低碳钢奥氏体晶粒超细化的控轧方法。
技术介绍
Ti(钛)微合金化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度对钢材的屈服强度、韧性和塑性等有很大影响,因而如何在轧制阶段控制奥氏体的晶粒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细晶强化是唯一一种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又能提高材料塑性、韧性的方法,因而对于细化晶粒的研究一直都是关注的热点。Ti(钛)微合金化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度对钢材的屈服强度、韧性和塑性等有很大影响,因而如何在轧制阶段控制奥氏体的晶粒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钢铁领域有多种细晶强化的手段,例如累积叠轧、高压扭转和等径角挤压等方法,但由于这一类方法要求大的变形量,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由于Ti的化学性质相当活泼,易与钢中的O、N、S等杂质元素结合形成尺寸较大的夹杂物,因此钢中O、N、S质量分数的波动造成钢中有效Ti含量的波动。另外,TiC的析出具有较高的温度敏感性,导致钢板性能波动。鉴于以上原因,Ti微合金化技术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影响了Ti的使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i微合金化低碳钢晶粒超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1)将添加了辅助元素的C含量为0.01~0.09%、Ti含量为0.1~0.2%的低碳钛微合金化钢加热到1200℃~1250℃,并保温300s,然后冷却至1025~1075℃开始第一道次轧制,第一道次轧制变形速率控制在4~6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i微合金化低碳钢晶粒超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添加了辅助元素的C含量为0.01~0.09%、Ti含量为0.1~0.2%的低碳钛微合金化钢加热到1200℃~1250℃,并保温300s,然后冷却至1025~1075℃开始第一道次轧制,第一道次轧制变形速率控制在4~6s-1,变形量控制在33~36%;
(2)第一道次轧制完成2s后,立刻进行第二道次轧制,第二道次轧制保持温度在1025~1050℃,变形速率控制在4~6s-1,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春,吴雍壕,周晓龙,高鹏,杨银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