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063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一端设有入口端,所述过滤层的另一端设有出口端,且所述入口端与污水源相连通,所述出口端与清水池相连通。该系统过滤简单,去污效果好,成本低。

A filter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
,尤其涉及一种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国民意识的逐渐提高,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亦要避免环境污染,工业废水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现有技术中,对于工业污水的过滤较为复杂,而且效果不佳,去污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过滤系统,该系统过滤简单,去污效果好,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一端设有入口端,所述过滤层的另一端设有出口端,且所述入口端与污水源相连通,所述出口端与清水池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污水由过滤层上端的入口端进入过滤层内,经过过滤层层的层层过滤,将污水中的杂质颗粒过滤掉,使其符合国家排污标准,并由过滤层下端的出口端流出进入清水池;该系统过滤简单,去污效果好,成本低。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过滤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的过滤精度由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子过滤层、第二子过滤层和第三子过滤层,且所述第二子过滤层的过滤精度大于所述第一子过滤层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第三子过滤层的过滤精度。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的上端设有与之相连通的进水腔,所述入口端设于所述进水腔上。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的下端设有与之相连通的出水腔,所述出口端设于所述出水腔上。附图说明图1为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过滤系统100;过滤层10;第一子过滤层11;第二子过滤层12;第三子过滤层13;入口端101;出口端102;进水腔20;出水腔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过滤系统100,包括:过滤层10,所述过滤层10的一端设有入口端101,所述过滤层10的另一端设有出口端102,且所述入口端101与污水源相连通,所述出口端102与清水池相连通。也就是说,污水由过滤层10上端的入口端101进入过滤层10内,经过过滤层10层的层层过滤,将污水中的杂质颗粒过滤掉,使其符合国家排污标准,并由过滤层10下端的出口端102流出进入清水池;该系统过滤简单,去污效果好,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10的过滤精度由所述入口端101向所述出口端102逐渐增大,这样可以保证过滤层10在入口端101可以过滤掉比较大的杂质颗粒,而在过滤层10的出口端102过滤掉比较小的杂质颗粒。具体地,所述过滤层1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子过滤层11、第二子过滤层12和第三子过滤层13,且所述第二子过滤层12的过滤精度大于所述第一子过滤层11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第三子过滤层13的过滤精度。为了方便蓄水和使污水均匀进入过滤层10内,所述过滤层10的上端设有与之相连通的进水腔20,所述入口端101设于所述进水腔20上。为了方便蓄水和使过滤后的污水均匀流出过滤层10,所述过滤层10的下端设有与之相连通的出水腔30,所述出口端102设于所述出水腔30上。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一端设有入口端,所述过滤层的另一端设有出口端,且所述入口端与污水源相连通,所述出口端与清水池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一端设有入口端,所述过滤层的另一端设有出口端,且所述入口端与污水源相连通,所述出口端与清水池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的过滤精度由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子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慧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全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