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热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55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种预热蒸汽发生器中,通过倒J字型管子(50)将进料水输入到进水空间(34)中,因而与从水一汽分离器出来的再循环水混合,以保证对所说的进料水预热。为防止进料水再次从外部确定的空间(34)升到裙筒(30)上缘(30a)的上方,利用四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实现,它们包括利用空间(34)顶部的平板(52),向下延长管子(50),增加管子端部附近的直径以及向上延长裙筒(30),从而部分阻碍进料水再次升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水堆中用的予热蒸汽发生器。本专利技术特别是对FR-A-2477265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改进。该发生器中,通常被称为进料水的二次水径立管注入一个半圆形进水空间上部开口的漏斗端。该进水空间是在内壳和裙筒之间形成的,所说内壳环绕着发生器的一束U型管,而裙筒则从外面套住这个环绕着各个U型管的内壳的一部分。一次水经这些U型管流向排放一次水的汇流器。随着进料水在进水空间中自顶部流向底部,和叫做再循环水的一部分混合,并经位于交换器内壳上部的水一汽分离器排出。剩下的再循环水向下流入蒸汽发生器外壳和由内壳及裙筒形成的组合体之间的空间。这一结构能够保证进料水在沿着那组管子升入内壳之前,在进水空间中由再循环水均匀予热,以便在接触中随即汽化。为此,也把进水空间称为节热器。在这样的蒸汽发生器中,供水管或进水管(由它得到进料水)一般呈倒J字型。此外,裙筒与发生器外壳的外形相似,它们上部呈漏斗状,以进水空间在这个平面上呈环形。考虑到进水管及使进水空间的这些特殊形状,还由于进料水由所说的管中高速喷出,于是在进水空间的上部出现涡旋。这些涡旋可升到与进水管相连的进料环上方,并产生大量由饱和再循环水与进料水形成的混合物。进而,当温度低于饱和点时,一部分混合物通过发生器外壳和由内壳与裙筒形成的组合体之间形成的空间下行。在温度超过进料水温时,其余部分的混合物注入进水空间。这个现象的影响在于降低了蒸汽发生器的予热效果,从而使其中的压力降低。因此,蒸汽发生器的交换面不能以最佳方式来使用,并由此使热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其基本构思与FR-A-2477265所述的相同,但是,由于本专利技术更有效地防止了进料水在离开进水管时所形成的涡旋,因而提高了热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借助一个外部带有竖直缩小(axed)的回转体包壳的蒸汽发生器来实现这一结果。包壳确定一个内部空间,这个空间被一个带有水平管子的板分成一次下区和二次上区,一次下区被一个竖直隔板细分成一次液流的供给汇流器和排放汇流器;一组倒U字型管子位于二次上区并与所说的管板相连,它们的端部分别伸入供给汇流器和排放汇流器中;一个内壳罩住这组管子,它的下缘不与该管板相接触;一个裙筒环绕着竖直定位在排放汇流器的那部分内壳;由内壳通过下述方式确定一个二次水的供给空间,这个空间的顶部打开,而底部与内壳中的空间相连,所说内部空间通过横跨在内壳上壁的水一汽分离器与二次上区的上部相连,二次供水装置配有供水管,供水管的出口在进水空间的顶部;还有一个二次蒸汽排放装置,它横跨在内壳的上部,本发生器的特征在于它包括防回流装置,防止从进水管流出的二次水从裙筒上方的进水空间流出。在这个蒸汽发生器中,防回流或无回流装置可包括四个任意结合的不同结构,它们是-一块固定在面对裙筒的内壳上的平板,而且差不多与裙筒上缘同处一个平面,以便二次水供水空间在这个平面上的通道截面有所缩减;-各个进水管的延长部分,它们的出口明显处于裙筒上缘平面的下方;-各个进水管的终结端,它们具有比所说管子上游部分更大的横截面;以及-裙筒向上延长的部分,它明显地处于管子下端上方的平面处。下面结合非限定性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装有本专利技术防回流装置的蒸汽发生器下部的纵截面视图;图2为沿图1中Ⅱ-Ⅱ线截面的视图;图3至图6是以较大比例尺表示向蒸汽发生器进水空间供给进料水的装置的截面视图,给出了本专利技术防回流装置的四种形式;图7至图17相对于图3至图6,给出了图3至图6所示各种形式可能的不同组合的视图;图18相对于图3至图17,给出了图3,5和6所示形式组合的视图,其中对这些形式做了一定的改进。图1和图2中,参考数字10标明蒸汽发生器的回转体的竖直缩小(axed)外壳,它用于保证压水堆一次水回路和二次水一汽回路之间的热传递。外壳10确定一封闭的内部空间,这个空间被一个带有水平管子的平板12分成一次下区和二次上区,平板12与外壳10紧密相连。竖直隔板14把通常称之为水箱的一次下区分成用于供排反应堆一次回路中水的供水汇流器16和排水汇流器18。焊在发生器外壳10上的管座或小管20及22分别使汇流器16和18与所说的一次回路相接。在由管板12限定的二次上区中,有一组或者一束倒U字型管子24紧密连接到管板12上,每根管子的两端分别伸入到供水汇流器16和排水汇流器18中。外壳10内同轴安置着内壳26,将那组管子24包围起来并罩住。所说内壳26的上部水平壁上横跨有水一汽分离器28,以使内壳26中的空间27与外壳10内由管板12所确定的二次上区的上部空间相连。内壳26的下缘放在管板12上方的一个予定的距离处,以便在由包壳10和26所确定的环形空间与内壳26中的空间27之间形成一个通道。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蒸汽发生器有一个裙筒30,它具有半圆形截面,包围住内壳26的一部分,竖直地定位于排放汇流器18上,而且里面设有叫做管24的冷却的下行支管。更具体地,裙筒30在其圆周的两端以两个经向隔板30a做为终结(图2),隔板30a紧密地连接到内壳26上。裙筒30在内壳26的大部分高度范围内延伸,其底缘由半紧固连接32与管板12相连。这样,在裙筒30和内壳26之间确定一个供水或进水空间,或者叫做节热器34,它的顶部开口,通过内壳26的底缘与管板12间形成的通道与空间27相连。空间34下部有一个穿孔的水平板36与内壳26和裙筒30相连,用来控制进入空间27的进料水流量。内壳26内部形成的空间27的下部,在隔板14的延长部分接有一个竖直平板38,用来将管子24的两类支管分开。平板38由半紧固连接40装在管板12上并升到空间27大约中间的高度。当进料水穿过空间27时,这个平板可为从空间34流出的进料水顺着管束24的冷支开出一个通道,从而保证了进料水在流入整个管子24周围的内部空间27之前的充分予热。在空间27的下端,竖直平板38的两边放有水平分配板42,管子24从板42中穿过而且板42被穿孔,以使水在空间27中的流速自底部到顶部有个基本均匀的径向分布。在具有更大直径的外壳10的上部,在介于裙筒30的上缘30a与内壳26的上部隔板之间的地方,进料水经与外壳10紧密相连的小管或管座44被引入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上区。管座44由导管46伸到外壳10内部,导管46的出口伸接到一个接近半圆环形汇流器48中,汇流器48位于进水空间34的上方,如图2所示。倒J字型的管子50连接到环形汇流器48的顶部并沿近乎垂直的方向下沿,它们下端的出口在进水空间34的顶部。为了完整地说明该蒸汽发生器,应指出在外壳10的上部圆顶中形成的蒸汽由未予表示的小管排出。上面相对于图1和图2所表述的蒸汽发生器的一般操作和FR-A-2477265所表述的蒸汽发生器的操作相同。这样,一次回路的水自供水汇流器经过管子24流入排水汇流器18。同时,由管座44接纳的进料水由进水管50注入空间34的顶部,并在它再次顺着管子24的冷支上升之前下流到空间34的底部,以使其予热。被予热的进料水在空间27中持续流向顶部,并逐渐分布在整个顶部截面上直至达到它的汽化温度。这样,空间27的上部充满蒸汽,它们穿过水一汽分离器28。从分离器出来的蒸汽经管座离开蒸汽发生器,管座是为此目的而形成在外壳10的圆顶上的。然而,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发生器,具有:  ——一个竖直缩小(axed)的外部回转体包壳(10),它确定一个内部空间,由一带有水平管子的平板(12)分成一次下区和二次上区;  ——竖直隔板(14)把一次下区分成一次液流供给汇流器(16)和排放汇流器(18);  ——组倒U字型管子置于二次上区并与所说的管板相连,它们的端部分别伸入到供给汇流器与排放汇流器中;  ——内壳(26)罩住这组管子,而且它的下缘不与该管板相接触;  ——裙筒(30)环绕着竖直定位于排放汇流器上的内壳那部分;  ——该内壳通过下述方式确定一个二次水的供水空间(34),其顶部打开,底部与内壳内部的空间(27)相连,所说的内部空间通过横跨在内壳上壁的水-汽分离器(28)与二次上区的上部相连;  ——二次水供水装置配有进水管(50),进水管的出口在进水空间的顶部;以及  ——二次蒸汽排放装置,它横跨在内壳的上壁;  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回流装置(52,52a,50b,30b),防止从进水管(50)流出的二次水从进水空间34流到裙筒30的上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夫斯帕斯卡吉利代格
申请(专利权)人:费罗马托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