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电动车辆升级及检修的便携式设备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动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针对电动车辆升级及检修的便携式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电动车辆的保有量越来越大。在这些电动车辆的使用、研发过程中,如何对电动车辆进行维护检修以及如何对电动车辆中的软件系统进行升级非常重要。目前,公开号为CN109040205A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可以通过云端下载升级包进行升级,以及,公开号为CN109218331A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车载通讯模块先采集车辆状态信息,再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存在故障。但是,上述过程中,通过云端升级以及通过车载通讯模块进行检修,一方面,云端升级需要依赖网络环境,应用场景较为单一,当无线网络环境较为恶劣时,升级效率较低,另一方面,通过车载通讯模块进行检修时,需要对每辆车的车载通信模块均配置检修功能,导致故障检测成本较高。因此,目前针对电动车辆的故障检测成本较高及软件系统升级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电动车辆升级及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电动车辆升级及检修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电源模块、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第一接口模块、第二接口模块、存储卡模块、通信模块、显示触摸模块以及按键模块;/n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第一接口模块、所述第二接口模块、所述存储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显示触摸模块以及所述按键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电动车辆升级及检修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电源模块、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第一接口模块、第二接口模块、存储卡模块、通信模块、显示触摸模块以及按键模块;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第一接口模块、所述第二接口模块、所述存储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显示触摸模块以及所述按键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存储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显示触摸模块以及所述按键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用于与电动车辆的通信接口连接,并在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下与所述电动车辆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用于与计算机设备连接,并在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下与所述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电动车辆的通信接口连接时,为所述电源模块充电以及为所述第一接口模块提供电源,或者,当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与所述计算机设备连接时,为所述电源模块充电;所述存储卡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下存储数据;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下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显示触摸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将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模块以及在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下显示信息;所述按键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按键操作,将所述按键操作对应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设备还包括:升压模块,所述升压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还用于与所述电动车辆各模块的通信接口连接,所述升压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电动车辆各模块的通信接口连接时,为所述第一接口模块提供备用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设备还包括:基准电压模块以及电动车辆电压采样模块;
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为所述电动车辆电压采样模块提供基准电压;
所述电动车辆电压采样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以及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电动车辆的通信接口连接时,获取所述电动车辆的电池包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设备还包括:振动检测电路,所述振动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所述振动检测电路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便携式设备发生振动时,生成振动信号,并将所述振动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STM32F103VE芯片;
所述第一接口模块包括:隔离保护电路以及接口芯片电路;所述隔离保护电路用于为所述接口芯片电路提供隔离电压;
所述隔离保护电路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管、第二MOS管、B0505S/D-1W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电压、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23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B0505S/D-1W芯片的2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B0505S/D-1W芯片的1脚接地,所述B0505S/D-1W芯片的4脚输出隔离电压,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B0505S/D-1W芯片的4脚连接,所述B0505S/D-1W芯片的3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隔离电压对应的地;
所述接口芯片电路包括:第一6N137芯片、第二6N137芯片、MAX485EESA芯片、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一保险丝、第二保险丝、第一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二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三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五十二电容、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以及通用串行总线USB3.0接口;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电压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6N137芯片的8脚、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6N137芯片的6脚、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26脚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6N137芯片的7脚连接,所述第一6N137芯片的5脚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6N137芯片的3脚以及所述MAX485EESA芯片的1脚连接,所述第一6N137芯片的2脚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电压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6N137芯片的8脚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隔离电压对应的地,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6N137芯片的7脚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6N137芯片的6脚、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MAX485EESA芯片的4脚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6N137芯片的3脚以及STM32F103VE芯片的25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1脚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2脚、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24脚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4脚、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3脚连接所述隔离电压对应的地,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电压对应的地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MAX485EESA芯片的2脚以及所述MAX485EESA芯片的3脚的连接,所述MAX485EESA芯片的8脚与所述隔离电压连接,所述MAX485EESA芯片的8脚、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五十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二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均连接所述隔离电压对应的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MAX485EESA芯片的6脚以及所述第一保险丝的一端连接,所述MAX485EESA芯片的7脚、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保险丝的一端连接,所述MAX485EESA芯片的5脚、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十电阻的一端均连接所述隔离电压对应的地,所述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保险丝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2脚以及USB3.0接口的3脚连接,所述第二保险丝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USB3.0接口的2脚连接,所述第三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隔离电压对应的地,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1脚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的3脚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4脚、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29脚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所述USB3.0接口的11脚、所述USB3.0接口的10脚以及所述USB3.0接口的4脚均接地,所述USB3.0接口的7脚连接所述隔离电压对应的地,当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电动车辆的通信接口连接时,所述USB3.0接口的1脚与所述电动车辆的电池包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电池接口、开机按键、LM1117-3.3芯片、第一电感、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以及第四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
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接口上,所述电池接口的2脚接地,所述电池接口的1脚、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开机按键的1脚以及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电压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所述开机按键的4脚、所述开机按键的5脚、所述开机按键的6脚以及所述开机按键的7脚均接地,所述开机按键的2脚输出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电压,所述开机按键的2脚、所述第四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LM1117-3.3芯片的2脚连接,所述LM1117-3.3芯片的1脚、所述第四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LM1117-3.3芯片的3脚、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输出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包括:降压电路以及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电路;
所述降压电路包括:SY8501FCC芯片、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一钽电容、第二钽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以及第二电感;
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USB3.0接口的1脚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钽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一端、所述SY8501FCC芯片的2脚以及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钽电容的负极、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SY8501FCC芯片的3脚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SY8501FCC芯片的4脚连接,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SY8501FCC芯片的9脚均接地,所述SY8501FCC芯片的5脚、所述第十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十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SY8501FCC芯片的6脚与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SY8501FCC芯片的7脚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SY8501FCC芯片的8脚、所述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钽电容的正极以及所述第十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的一端输出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第三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钽电容的负极以及所述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电路包括:BL4056B芯片、第四整流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十七电容以及第十八电容;
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中的UAF95-05124-S136接口的1脚连接,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一端、所述BL4056B芯片的4脚以及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BL4056B芯片的6脚连接,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BL4056B芯片的7脚连接,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BL4056B芯片的8脚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90脚连接,所述BL4056B芯片的3脚以及所述BL4056B芯片的9脚均接地,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BL4056B芯片的1脚连接,所述BL4056B芯片的5脚与所述第十八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BL4056B芯片的5脚的输出所述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电压,所述BL4056B芯片的2脚与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模块包括:UAF95-05124-S136接口、第五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六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七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十九电容、第三十八电阻、第三十九电阻以及第一三极管;
所述UAF95-05124-S136接口的1脚、所述第五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九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UAF95-05124-S136接口的2脚、所述第六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70脚连接,所述UAF95-05124-S136接口的3脚、所述第七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71脚连接,所述UAF95-05124-S136接口的5脚、所述UAF95-05124-S136接口的6脚、所述UAF95-05124-S136接口的7脚、所述UAF95-05124-S136接口的8脚、所述UAF95-05124-S136接口的9脚、所述第五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三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16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卡模块包括:存储卡、CAF11-08193-S109接口、第四十电阻、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四电阻、第四十五电阻、第四十六电阻、第四十七电阻、第八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九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十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十一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十二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第十三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以及第二十电容;
所述存储卡设置于所述CAF11-08193-S109接口上,所述CAF11-08193-S109接口的1脚、所述第四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八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78脚连接,所述CAF11-08193-S109接口的2脚、所述第四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九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79脚连接,所述CAF11-08193-S109接口的3脚、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83脚连接,所述CAF11-08193-S109接口的5脚、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80脚连接,所述CAF11-08193-S109接口的7脚、所述第四十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65脚连接,所述CAF11-08193-S109接口的8脚、所述第四十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以及所述STM32F103VE芯片的66脚连接,所述CAF11-08193-S109接口的4脚、所述第四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十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十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十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所述CAF11-08193-S109接口的6脚、所述CA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依林,汤涛,徐佳伟,廖晋,
申请(专利权)人:逍牛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