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同卫专利>正文

一种产科中医临床治疗消乳散痞汤剂保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033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科中医临床治疗消乳散痞汤剂保湿装置,包括保湿箱和汤剂碗,所述保湿箱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储水仓,且保湿箱内部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储水仓内部底部的一侧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储水仓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两组蒸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保湿盖密封块、保湿盖、保湿盖密封槽组成的密封结构,医护人员将汤剂放入汤剂碗中,然后放在保湿箱中,将保湿箱顶部的保湿盖密封块插入保湿盖底部的保湿盖密封槽内,使得装置的密封效果更好,且装置安装有蒸发孔,使用过的水可以通过蒸发孔重新流入储水仓,这样能够对使用后的水进行收集,使保湿用的水可以回收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A moisturizing device for Xiaoru Sanpi Deco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科中医临床治疗消乳散痞汤剂保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保湿装置
,具体为一种产科中医临床治疗消乳散痞汤剂保湿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发展到现在已经划分的比较明确,产科中医又称中医妇科,中医妇科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为患者治疗时,会需要熬制一些汤剂给病人服用,消乳散痞汤剂的熬制和中医汤剂的原理一样,一次熬制太少既会浪费时间,可能也不够患者服用,熬制太多又不方便保存,所以需要一种保湿装置来保证汤剂的效果,现有的保湿装置只具备短期或长期保湿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科中医临床治疗消乳散痞汤剂保湿装置,包括保湿箱(2)、汤剂碗(10)和底座(19),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箱(2)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储水仓(15),且保湿箱(2)内部的顶部设置有把手(7),所述储水仓(15)内部底部的一侧安装有电加热器(16),所述储水仓(15)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两组蒸发孔(20),所述储水仓(15)内部底部远离电加热器(16)的一侧安装有水泵(18),所述水泵(18)的输出端安装有导液管(17),所述把手(7)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三通(14),且三通(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口(21),所述三通(14)靠近水泵(1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口(22),且三通(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科中医临床治疗消乳散痞汤剂保湿装置,包括保湿箱(2)、汤剂碗(10)和底座(19),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箱(2)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储水仓(15),且保湿箱(2)内部的顶部设置有把手(7),所述储水仓(15)内部底部的一侧安装有电加热器(16),所述储水仓(15)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两组蒸发孔(20),所述储水仓(15)内部底部远离电加热器(16)的一侧安装有水泵(18),所述水泵(18)的输出端安装有导液管(17),所述把手(7)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三通(14),且三通(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口(21),所述三通(14)靠近水泵(1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口(22),且三通(14)远离水泵(18)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通口(23),所述底座(19)的顶部设置有汤剂碗(10),所述把手(7)内部两侧的底部皆安装有喷雾管(3),所述喷雾管(3)靠近三通(14)的一侧皆均匀安装有雾状喷头(4),所述第二通口(22)与第三通口(23)的内部皆安装有蒸发管(11),所述蒸发管(11)远离三通(14)的一端皆与喷雾管(3)连通,所述导液管(17)远离水泵(18)的一端与第一通口(21)连通,所述保湿箱(2)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保湿盖密封块(5),且保湿箱(2)的顶部安装有保湿盖(6),所述保湿盖(6)底部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与保湿盖密封块(5)相互配合的保湿盖密封槽(9),所述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同卫于振美于洋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于同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