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27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球形网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旨在解决现有球形网架起步架合拢操作不安全、精度低的技术问题。包括两个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皆包括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管、水平固定在钢管上端的钢板、竖直固定在钢板上表面的千斤顶及竖直固定在钢管侧面的爬梯,所述爬梯上端到达至钢板、下端到达至地面,所述钢板封闭所述钢管的上端且形成有外伸部,两个支撑机构的钢板的外伸部相对设置,且两个外伸部共同支承有用以站人的站板。

Spherical grid start overhead middle closure operation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
本技术涉及球形网架相关
,具体是一种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
技术介绍
在节能减排压力空前、倡导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网架钢结构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储煤场,尤其是大跨度的储煤场,为满足环保的要求,需全程采用封闭式储运的模式,其封闭采用网架结构科学合理,运行可靠,能够满足煤炭的存放要求,得到了所有业主及环保部门的认可。网架结构主要有以下几项明显的优点:1)网架结构可大幅减少水泥、沙石等资源消耗,从而大幅减少矿物开挖、冶炼及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2)网架钢结构建筑自重减轻,还节省约30%的地下桩基;3)网架结构装配式施工,降低了施工现场噪音扰民、废水排放及粉尘污染,同时减少了沙石开采和建筑垃圾排放,保护环境;4)由于网架结构建筑大部分部品和构件在工厂标准化精确预制,其加工精度和品质是传统现场操作无法比拟的。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受整体吊装荷载过大和地理、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采用高空散装、由两边向中间分区合拢的方法。现有球形网架起步架合拢操作一般采用汽车吊吊起网架起步架两头,人员站在网架弦杆上高空操作连接后汽车吊自然卸载的方式。这种施工方法存在人员无站立平台操作的安全隐患及弦杆固定精度无法精确控制的问题。同时,《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明确:严禁在吊起的构件上行走和站立,不得用起重机载运人员,且起吊时应匀速,不得突然制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球形网架起步架高空合拢操作不安全、螺栓球连接弦杆构件精度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包括两个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皆包括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管、水平固定在钢管上端的钢板、竖直固定在钢板上表面的千斤顶及竖直固定在钢管侧面的爬梯,所述爬梯上端到达至钢板、下端到达至地面,所述钢板封闭所述钢管的上端且形成有外伸部,两个支撑机构的钢板的外伸部相对设置,且两个外伸部共同支承有用以站人的站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设置有两个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共同支承有站板,人站于站板上对两半球形网架进行合拢操作,相对现有在网架结构的弦杆上直接进行操作,更加安全,且由于站板是固定的,不会随网架的移吊而摆动,所以安装精度更高;支撑结构还包括千斤顶,在安装时,用两个千斤顶支撑住球形架节点螺栓球,合拢完成时,吊车卸载,但在千斤顶的作用下可缓慢下移,微调连接位置,进一步紧固,避免了现有操作的突然制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系数,且有效保证了构件的安装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操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包括两个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皆包括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管1、水平固定在钢管1上端的钢板2、竖直固定在钢板2上表面的千斤顶3及竖直固定在钢管1侧面的爬梯4,所述爬梯4上端到达至钢板2、下端到达至地面,所述钢板2封闭所述钢管1的上端且形成有外伸部5,两个支撑机构的钢板2的外伸部5相对设置,且两个外伸部5共同支承有用以站人的站板6。使用时,将站板6放置在两半球形网架的下方,然后用吊车将球形网架吊起并相接,使相接位置置于站板6的正上方,操作人员站在站台上对两半球形网架进行合拢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3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中部开设有用以嵌装球形网架的节点螺栓球的球形槽。通过节点螺栓球与球形槽的嵌装来实现球形网架与连接板7的连接,使得千斤顶3对球形网架的球、杆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所述爬梯4上焊接有拱形且朝外的防护笼8,拱形的轴线与爬梯4平行,且拱形的两直边分别焊接在爬梯4的两竖边上。一方面,防护笼8可有效防止操作人员摔落,提高了安全系数,另一方面,由于钢管1较高,若操作人员攀爬至爬梯4中部略感乏累时,可背靠在防护笼8上进行休息。显而易见的,防护笼8与爬梯4之间的空间不能过大,这样起不到防护的作用。细节的,如果沿着爬梯4全程都设置有防护笼8,会导致攀爬不方便,所以优选的,沿着爬梯4均布有两个或多个间隔分布的防护笼8。为提高外伸部5的抗弯性能,保障其支撑能力,所述外伸部5的下表面通过倾斜设置的钢筋9与钢管1的侧壁固连。优选的,所述钢筋9设置有多根,且每根钢筋9在钢板2上的投影所在直线皆与钢管1轴线相交,相邻钢筋9在钢板2上的投影呈12-18°的夹角,可选12°或15°或18°,所述钢筋9与钢管1侧壁形成30-60°的夹角,可选30°或45°或6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沿钢管1周身均布的至少三根揽风绳10,每根揽风绳10的上端皆固定在钢管1的外壁且所有揽风绳10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每根揽风绳10的下端皆固定在地面上且所有揽风绳10的下端至钢管1轴线的距离相等,揽风绳10的下端至钢管1轴线的距离大于钢管1的半径。揽风绳10的设置及其分布结构主要为保障钢管1在地面上的固定牢固,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安全系数。优选的,所述揽风绳10的下端与固定在地面上的砼锚锭11固连。细节的,揽风绳10的上端与固定在钢管1壁上的揽风绳10挂耳固连。具体设计时,采用如下步骤:①通过设计荷载、高度计算结合钢管1构件长细比等参数计算允许范围选择满足要求的钢管1构件。②在钢管1构件选取一侧焊接上人爬梯4,爬梯4梯杆距管外壁最小距离250mm,梯段高度250mm。爬梯4材质选用Φ22钢筋9制作,在距地面高度2m开始每隔6m设置高度2m的防护笼8。③选用满足荷载要求的钢板2焊接封闭管顶,且一侧外挑500mm,作为操作平台及站人平台。外挑板下采用φ25钢筋9按钢管1中心角15°均匀布置形成斜撑杆。④距管顶350mm位置周圈焊接φ20的钢筋9吊耳,作为揽风绳10吊耳。将揽风绳10下端锚固在地面的砼锚锭11上,揽风绳10锚固时应用5吨倒链拉紧,共设计8道揽风绳10,揽风绳10与地面角度约45度。⑤在钢管1的顶部根据钢管1轴线及节点螺栓球的位置确定千斤顶3的安置位置。优选千斤顶3为穿心式千斤顶3。⑥在千斤顶3的顶端根据节点螺栓球的位置固定连接板7。⑦在两个外伸部5上铺设站板6,扩大站人平台操作面积。⑧利用千斤顶3循序升降的性能,高精度微调网架节点部位挠度,安装就位后,千斤顶3缓慢卸荷,有效保证工程施工安装质量。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皆包括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管(1)、水平固定在钢管(1)上端的钢板(2)、竖直固定在钢板(2)上表面的千斤顶(3)及竖直固定在钢管(1)侧面的爬梯(4),所述爬梯(4)上端到达至钢板(2)、下端到达至地面,所述钢板(2)封闭所述钢管(1)的上端且形成有外伸部(5),两个支撑机构的钢板(2)的外伸部(5)相对设置,且两个外伸部(5)共同支承有用以站人的站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皆包括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管(1)、水平固定在钢管(1)上端的钢板(2)、竖直固定在钢板(2)上表面的千斤顶(3)及竖直固定在钢管(1)侧面的爬梯(4),所述爬梯(4)上端到达至钢板(2)、下端到达至地面,所述钢板(2)封闭所述钢管(1)的上端且形成有外伸部(5),两个支撑机构的钢板(2)的外伸部(5)相对设置,且两个外伸部(5)共同支承有用以站人的站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3)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中部开设有用以嵌装球形网架的节点螺栓球的球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4)上焊接有拱形且朝外的防护笼(8),拱形的轴线与爬梯(4)平行,且拱形的两直边分别焊接在爬梯(4)的两竖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形网架起步架空中合拢操作台,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东周海文郭园马乾王福龙王晓亮高文杰郭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宏厦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