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柱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19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跨柱模块,包括第一架体和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二架体,跨柱模块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穿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槽体,第一架体上远离第二架体的一端设有主动轮,第二架体上远离第一架体的一端设有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传输带,主动轮、从动轮和传输带均位于槽体内,第一架体上设有驱动部件,驱动部件通过传动部件驱动主动轮。该跨柱模块,通过传输带形成的单一轨道结构,空间占比小,方便布设与安装调试,通过能够相对滑动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使得该跨柱模块长度可调,能够适应不同越障场景,该跨柱模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能够与其他功能模块良好集联,使流水线跨越障碍物。

Cross colum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柱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跨柱模块。
技术介绍
流水线作业被各行各业广泛运用,在医疗、生物等行业中,多采用若干个模组或者模块来构成输送的流水线,在样品检验流水线中,样品存放于试管中,试管设置在试管架上,试管架需要运行到各个检测设备处,通过若干个直线模块和/或转角模块的集联将各个检测设备串联形成流水线,为了满足流水线在不同工作情况下的需求,对于空间布局受限制或者需要跨越障碍物的情况下的流水线排布,则会使用到跨柱模块。现有的跨柱模块多为双轨道结构,空间占比大,部分空间布局难以设置,安装调试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跨柱模块多为双轨道结构,空间占比大,部分空间布局难以设置,安装调试均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跨柱模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跨柱模块,包括第一架体和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二架体,所述跨柱模块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的槽体,所述第一架体上远离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设有主动轮,所述第二架体上远离所述第一架体的一端设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设有传输带,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传输带均位于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一架体上设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通过传动部件驱动所述主动轮。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跨柱模块,通过所述传输带形成的单一轨道结构,空间占比小,方便布设与安装调试,通过能够相对滑动的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使得该跨柱模块长度可调,能够适应不同越障场景,同时输出稳定,不容易造成卡顿以及短暂停止现象,该跨柱模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能够与其他功能模块良好集联,使流水线跨越障碍物。优选地,所述第二架体包括抽屉导轨和锁定部件,所述抽屉导轨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所述锁定部件用于所述抽屉导轨长度调节后将其长度固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架体还包括左端板和右端板,所述左端板和所述右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抽屉导轨的两侧,所述左端板和所述右端板之间为所述槽体,所述左端板和所述右端板用于设置所述从动轮。优选地,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左架板和右架板,所述左架板和所述右架板之间为所述槽体。优选地,该跨柱模块还包括能够相对滑动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以及能够相对滑动的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二架体。优选地,所述传动部件包括同步带和两个同步轮,一个所述同步轮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另一个所述同步轮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所述同步带连接于两个所述同步轮之间。优选地,该跨柱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惰轮,所有所述惰轮设于所述第一架体和/或所述第二架体上。所有所述惰轮用于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相结合,以调节所述传输带的长度来适配该跨柱模块的长度。进一步优选地,该跨柱模块还包括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设于所述第一架体和/或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每个所述惰轮在所述第一架体和/或所述第二架体上的位置。进一步优选地,该跨柱模块包括第一惰轮、第二惰轮和第三惰轮,所述第一惰轮设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惰轮和所述第三惰轮设于所述第一架体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惰轮位于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三惰轮之间,所述第二惰轮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高度位置、且高于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三惰轮的高度位置。优选地,所述传输带为皮带、塑料带、钢丝网带或者钢板链带。优选地,所述第一架体上设有第一光耦,所述第一光耦位于所述主动轮处。优选地,所述第二架体上设有第二光耦,所述第二光耦位于所述从动轮处。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步进电机和联轴器。优选地,该跨柱模块还包括安装柜,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设于所述安装柜顶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运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跨柱模块,通过所述传输带形成的单一轨道结构,空间占比小,方便布设与安装调试,通过能够相对滑动的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使得该跨柱模块长度可调,能够适应不同越障场景,同时输出稳定,不容易造成卡顿以及短暂停止现象,该跨柱模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能够与其他功能模块良好集联,使流水线跨越障碍物。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跨柱模块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跨柱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实施例中皮带长度调节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架体,11-主动轮,12-左架板,13-右架板,14-第一支撑板,15-第二支撑板,16-第三支撑板,17-第四支撑板,2-第二架体,21-抽屉导轨,22-左端板,23-右端板,24-从动轮,25-第一惰轮,26-第二惰轮,27-第三惰轮,3-驱动部件,4-第一光耦,5-第二光耦,6-同步轮,7-同步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跨柱模块,包括安装柜,所述安装柜顶部设有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所述第一架体1与所述第二架体2相连接。所述第二架体2沿所述第一架体1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所述跨柱模块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架体1和所述第二架体2的槽体,所述第一架体1上远离所述第二架体2一端的所述槽体内设有主动轮11,所述第二架体2上远离所述第一架体1一端的所述槽体设有从动轮24,所述主动轮11和所述从动轮24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皮带位于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一架体1上设置所述主动轮11一端的所述槽体内设有驱动部件3,所述驱动部件3通过传动部件连接所述主动轮11。所述第一架体1上设置所述主动轮11的一端设有第一光耦4,所述第二架体2上设置所述从动轮24的一端设有第二光耦5,所述第一光耦4和所述第二光耦5分别用于检测试管架是否进入该跨柱模块和是否离开该跨柱模块。所述驱动部件3包括步进电机和联轴器,所述传动部件包括同步带7和两个同步轮6,一个所述同步轮6的转轴连接于所述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连接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另一个所述同步轮6与所述主动轮11同轴设置,所述同步带7连接于两个所述同步轮6之间。如图1_4所示,所述第一架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左架板12和右架板13,所述左架板12和所述右架板13之间为所述槽体,所述左架板12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4,所述右架板13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6。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架体2包括抽屉导轨21、锁定部件、左端板22和右端板23,所述抽屉导轨21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柱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体(1)和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二架体(2),所述跨柱模块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架体(1)和所述第二架体(2)的槽体,所述第一架体(1)上远离所述第二架体(2)的一端设有主动轮(11),所述第二架体(2)上远离所述第一架体(1)的一端设有从动轮(24),所述主动轮(11)和所述从动轮(24)之间设有传输带,所述主动轮(11)、所述从动轮(24)和所述传输带均位于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一架体(1)上设有驱动部件(3),所述驱动部件(3)通过传动部件驱动所述主动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柱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体(1)和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二架体(2),所述跨柱模块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架体(1)和所述第二架体(2)的槽体,所述第一架体(1)上远离所述第二架体(2)的一端设有主动轮(11),所述第二架体(2)上远离所述第一架体(1)的一端设有从动轮(24),所述主动轮(11)和所述从动轮(24)之间设有传输带,所述主动轮(11)、所述从动轮(24)和所述传输带均位于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一架体(1)上设有驱动部件(3),所述驱动部件(3)通过传动部件驱动所述主动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2)包括抽屉导轨(21)和锁定部件,所述抽屉导轨(21)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1),所述锁定部件用于所述抽屉导轨(21)长度调节后将其长度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2)还包括左端板(22)和右端板(23),所述左端板(22)和所述右端板(23)分别连接于所述抽屉导轨(21)的两侧,所述左端板(22)和所述右端板(23)之间为所述槽体,所述左端板(22)和所述右端板(23)用于设置所述从动轮(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左架板(12)和右架板(13),所述左架板(12)和所述右架板(13)之间为所述槽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柱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相对滑动的第一支撑板(14)和第二支撑板(15)、以及能够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李鹏张学强
申请(专利权)人: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