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0150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包括制冷系统单元、控制单元、冷却液循环系统,冷却液由制冷系统单元制冷后经由冷却液循环系统送达到油墨印刷机内部,所述制冷系统单元和冷却液循环系统的运行均由控制单元来控制,所述制冷系统单元包括风冷机组、增压泵、抽吸泵、输送泵以及第一冷水中继箱,所述风冷机组抽吸端连通抽吸泵,输送端连通输送泵,增压泵设置在所述风冷机组和抽吸泵之间,并连通所述风冷机组和抽吸泵,用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Water cooling filter circulation system for ink print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
,尤其涉及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而随着印刷速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串墨滚表面温度同时提高,同时由于它的旋转再加上往复运动,导致产生相当多的热量,而过多的表面高温使其刷出来的印纸质量得不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使润版液在具有润版功能的同时还能冷却油墨印刷机,通过冷却液输送管道将冷却润版液输送到油墨印刷机内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包括制冷系统单元、控制单元、冷却液循环系统,冷却液由制冷系统单元制冷后经由冷却液循环系统送达到油墨印刷机内部,所述制冷系统单元和冷却液循环系统的运行均由控制单元来控制,所述制冷系统单元包括风冷机组、增压泵、抽吸泵、输送泵以及第一冷水中继箱,所述风冷机组抽吸端连通抽吸泵,输送端连通输送泵,增压泵设置在所述风冷机组和抽吸泵之间,并连通所述风冷机组和抽吸泵。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以调节冷却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向第一冷水中继箱添加酒精的酒精添加装置、添加润版液的润版液添加装置以及用以检测第一冷水中继箱中润版液含量的润版液质量检测模块。优选的,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括电连接在第一冷水中继箱和风冷机组之间的温度控制器和设置在第一冷水中继箱的温度检测仪。优选的,所述润版液质量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一冷水中继箱内的用以检测冷却液电导率的电导率监测器和用以检测冷却液PH值的PH监测器。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冷却液输送管道,第二冷水中继箱,冷却液过滤装置,所述第二冷水中继箱与输送泵相连通,并且所述油墨印刷机也与第二冷水中继箱以冷却液输送管道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冷却液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输送管道上的滤渣回收盒体和设置在所述滤渣回收盒体上用以检测滤渣量的滤渣检测扫描仪。优选的,所述滤渣回收盒体为筒状,所述滤渣回收盒体的端面设置为过滤网,滤渣回收盒体的盒体内设置有滤芯且所述滤渣回收盒体的内壁贴合冷却液输送管道内壁。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墨印刷机固定件内部的用以供冷却液流通的内置通道,所述内置通道通过设置在所述固定件表面的内置通道端口与冷却液输送管道连通。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冷却液输送管道上的用以控制冷却液流入润版液水斗处的电控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由制冷系统单元制冷处理后的润版冷却混合液经由冷却液循环系统输送到油墨印刷机处,并有控制单元来控制冷却液的温度,以及检测冷却液中润版液的含量,并且通过冷却液过滤装置来有效处理夹杂在冷却液中的废渣,用以提高冷却液的使用率,在有效带走油墨印刷机内部的热量的同时,又可以极大减少冷却液的消耗,用以降低工业印刷成本,提升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的滤渣回收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的油墨印刷机处的冷却液输送管道的排布示意图。1-制冷系统单元,11-风冷机组,12-增压泵,13-抽吸泵,14-输送泵,15-第一冷水中继箱,2-控制单元,21-温度控制单元,22-酒精添加装置,23-润版液添加装置,24-润版液质量检测模块,3-冷却液循环系统,31-冷却液输送管道,32-第二冷水中继箱,33-冷却液过滤装置,331-滤渣回收盒体,331a-过滤网,331b-滤芯,332-滤渣检测仪,4-内置通道,5-水斗,6-电控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并不限制于该实施例。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包括制冷系统单元1、控制单元2、冷却液循环系统3,混合有润版液的冷却液由制冷系统单元1制冷后经由冷却液循环系统3送达到油墨印刷机内部,所述制冷系统单元1和冷却液循环系统3的运行均由控制单元2来控制,所述制冷系统单元1包括风冷机组11、增压泵12、抽吸泵13、输送泵14以及第一冷水中继箱15,所述风冷机组11抽吸端连通抽吸泵13,输送端连通输送泵14,增压泵12设置在所述风冷机组11和抽吸泵13之间,并连通所述风冷机组11和抽吸泵13。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用以调节冷却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21,向第一冷水中继箱15添加酒精的酒精添加装置22、添加润版液的润版液添加装置23以及用以检测第一冷水中继箱15中润版液含量的润版液质量检测模块24。所述温度控制单元21包括电连接在第一冷水中继箱15和风冷机组11之间的温度控制器和设置在第一冷水中继箱15的温度检测仪。所述润版液质量检测模块24包括设置在第一冷水中继箱15内的用以检测冷却液电导率的电导率监测器和用以检测冷却液PH值的PH监测器,还包括设置一块用以显示温度数据、润版液质量数据、电导率数据、PH值数据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可设置在第一冷水中继箱15外壁处。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3包括冷却液输送管道31,第二冷水中继箱32,冷却液过滤装置33,所述第二冷水中继箱32与输送泵14相连通,并且所述油墨印刷机也与第二冷水中继箱32以冷却液输送管道31相连通。所述冷却液过滤装置33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输送管道31上的滤渣回收盒体331和设置在所述滤渣回收盒体331上用以检测滤渣量的滤渣检测仪(332),还包括设置在冷却液输送管道31上的管道翻盖,所述管道翻盖可密封盖合在冷却液输送管道31上,并且可以通过打开管道翻盖来取出滤渣回收盒体331,以方便对滤渣回收盒体内的滤芯进行更换和回收。所述滤渣回收盒体331为筒状,所述滤渣回收盒体331的一端面设置有过滤网331a,滤渣回收盒体331的盒体内设置有滤芯331b且所述滤渣回收盒体331的内壁贴合冷却液输送管道31内壁,需要补充的是滤渣回收盒体331的两个端面只有一个端面处会设置过滤网331a,滤渣回收盒体331沿着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以无过滤网331a端面在前,有过滤网331a的端面在后的放置顺序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输送管道31内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墨印刷机固定件内部的用以供冷却液流通的内置通道4,所述内置通道4通过设置在所述固定件表面的内置通道端口与冷却液输送管道31连通,冷却液流通到内置通道处时依靠金属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系统单元(1)、控制单元(2)、冷却液循环系统(3),冷却液由制冷系统单元(1)制冷后经由冷却液循环系统(3)送达到油墨印刷机内部,所述制冷系统单元(1)和冷却液循环系统(3)的运行均由控制单元(2)来控制,所述制冷系统单元(1)包括风冷机组(11)、增压泵(12)、抽吸泵(13)、输送泵(14)以及第一冷水中继箱(15),所述风冷机组(11)抽吸端连通抽吸泵(13),输送端连通输送泵(14),增压泵(12)设置在所述风冷机组(11)和抽吸泵(13)之间,并连通所述风冷机组(11)和抽吸泵(13)。/n

【技术特征摘要】
1.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系统单元(1)、控制单元(2)、冷却液循环系统(3),冷却液由制冷系统单元(1)制冷后经由冷却液循环系统(3)送达到油墨印刷机内部,所述制冷系统单元(1)和冷却液循环系统(3)的运行均由控制单元(2)来控制,所述制冷系统单元(1)包括风冷机组(11)、增压泵(12)、抽吸泵(13)、输送泵(14)以及第一冷水中继箱(15),所述风冷机组(11)抽吸端连通抽吸泵(13),输送端连通输送泵(14),增压泵(12)设置在所述风冷机组(11)和抽吸泵(13)之间,并连通所述风冷机组(11)和抽吸泵(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用以调节冷却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21),向第一冷水中继箱(15)添加酒精的酒精添加装置(22)、添加润版液的润版液添加装置(23)以及用以检测第一冷水中继箱(15)中润版液含量的润版液质量检测模块(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单元(21)包括电连接在第一冷水中继箱(15)和风冷机组(11)之间的温度控制器和设置在第一冷水中继箱(15)的温度检测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印刷机工艺水冷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版液质量检测模块(24)包括设置在第一冷水中继箱(15)内的用以检测冷却液电导率的电导率监测器和用以检测冷却液PH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汉秋聂亿兵欧俊丁常青李军朱红艳郑军董皓宇吴闽李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红金龙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