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扳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11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扳手结构,所述防滑扳手结构包括:扳手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固定连接在扳手柄工作端;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相对的面相互平行;所述防滑扳手结构还包括活动钳、作用杆和支点;所述活动钳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钳头上端,活动钳头部指向第二钳头,活动钳尾部设有长条导孔;所述作用杆一端固定连接与长条导孔相匹配的导杆,作用杆另一端自由悬空,导杆可在长条导孔中滑动;所述支点固定连接在第一钳头外侧,作用杆下侧面与支点上端接触。以解决现有扳手容易从螺栓上滑脱的问题。

A structure of antiskid wr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扳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扳手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扳手包括扳手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固定连接在扳手柄工作端;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相对的面相互平行。这种扳手存在的问题是,当需要搬动的螺栓与螺杆结合得较紧时,例如螺栓锈蚀在螺杆上,用这种扳手来扳动螺栓容易出现打滑,甚至钳头滑脱出螺栓导致操作者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滑扳手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滑扳手结构,所述防滑扳手结构包括:扳手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固定连接在扳手柄工作端;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相对的面相互平行;所述防滑扳手结构还包括活动钳、作用杆和支点;所述活动钳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钳头上端,活动钳头部指向第二钳头,活动钳尾部设有长条导孔;所述作用杆一端固定连接与长条导孔相匹配的导杆,作用杆另一端自由悬空,导杆可在长条导孔中滑动;所述支点固定连接在第一钳头外侧,作用杆下侧面与支点上端接触。所述作用杆从支点到靠近长条导孔一端的距离小于从支点到悬空一端的距离。所述长条导孔到活动钳头部顺时针方向的夹角大于0°小于180°。所述支点与作用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作用杆工作端向活动钳方向弯曲。所述作用杆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下端与作用杆工作端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距离大于活动钳尾部长条导孔处宽度,导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扳手柄靠近作用杆的一侧设有宽度与作用杆悬空一端宽度相匹配的凹槽。所述作用杆上离作用杆悬空一端5cm-10cm处固定连接一层橡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扳手上增加活动钳,使用时通过按压作用杆一端使作用杆另一端上的导杆推动活动钳在第一钳头上端转动,使螺栓与扳手的作用面多一个活动钳,从而达到防扳手滑脱的作用,本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扳手在使用过程中滑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B-B;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作用杆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参考图1至图4,一种防滑扳手结构,所述防滑扳手结构包括:扳手柄1、第一钳头2和第二钳头3;所述第一钳头2和第二钳头3固定连接在扳手柄1工作端;所述第一钳头2和第二钳头3相对的面相互平行;所述防滑扳手结构还包括活动钳4、作用杆6和支点10;所述活动钳4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钳头2上端,活动钳4头部指向第二钳头3,活动钳4尾部设有长条导孔5;所述作用杆6一端固定连接与长条导孔5相匹配的导杆7,作用杆6另一端自由悬空,导杆7可在长条导孔5中滑动;所述支点10固定连接在第一钳头2外侧,作用杆6下侧面与支点10上端接触。使用时,按压作用杆6一端使作用杆6另一端上的导杆7推动活动钳4在第一钳头2上端转动,使螺栓与扳手的作用面多一个活动钳,从而达到防扳手滑脱的作用。所述作用杆6从支点10到靠近长条导孔5一端的距离小于从支点10到悬空一端的距离。利用杠杆原理推动活动钳4转动,更加省力。所述长条导孔5到活动钳4头部顺时针方向的夹角大于0°小于180°。避免作用杆6悬空一端过长使的操作不方便。所述支点10与作用杆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作用杆6被两个点固定从而不会乱转动。所述作用杆6工作端向活动钳4方向弯曲。进一步避免作用杆6悬空一端过长使的操作不方便。所述作用杆6还包括: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下端与作用杆6工作端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距离大于活动钳4尾部长条导孔5处宽度,导杆7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之间。起到防止导杆7滑脱出长条导孔5的作用。所述扳手柄1靠近作用杆6的一侧设有宽度与作用杆6悬空一端宽度相匹配的凹槽8。使用时,一方面作用杆6悬空一端可嵌入凹槽8内,避免突出扳手柄1使用不舒服,另一方面增加作用杆6转动角度,使得活动钳4与螺栓的结合更加紧密,进一步避免扳手滑脱。所述作用杆6上离作用杆6悬空一端5cm-10cm处固定连接一层橡胶9。避免作用杆6太硬,增加操作舒适度。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扳手结构,/n所述防滑扳手结构包括:/n扳手柄(1)、第一钳头(2)和第二钳头(3);/n所述第一钳头(2)和第二钳头(3)固定连接在扳手柄(1)工作端;/n所述第一钳头(2)和第二钳头(3)相对的面相互平行;/n其特征在于,/n所述防滑扳手结构还包括活动钳(4)、作用杆(6)和支点(10);/n所述活动钳(4)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钳头(2)上端,活动钳(4)头部指向第二钳头(3),活动钳(4)尾部设有长条导孔(5);/n所述作用杆(6)一端固定连接与长条导孔(5)相匹配的导杆(7),作用杆(6)另一端自由悬空,导杆(7)可在长条导孔(5)中滑动;/n所述支点(10)固定连接在第一钳头(2)外侧,作用杆(6)下侧面与支点(10)上端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扳手结构,
所述防滑扳手结构包括:
扳手柄(1)、第一钳头(2)和第二钳头(3);
所述第一钳头(2)和第二钳头(3)固定连接在扳手柄(1)工作端;
所述第一钳头(2)和第二钳头(3)相对的面相互平行;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扳手结构还包括活动钳(4)、作用杆(6)和支点(10);
所述活动钳(4)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钳头(2)上端,活动钳(4)头部指向第二钳头(3),活动钳(4)尾部设有长条导孔(5);
所述作用杆(6)一端固定连接与长条导孔(5)相匹配的导杆(7),作用杆(6)另一端自由悬空,导杆(7)可在长条导孔(5)中滑动;
所述支点(10)固定连接在第一钳头(2)外侧,作用杆(6)下侧面与支点(10)上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用杆(6)从支点(10)到靠近长条导孔(5)一端的距离小于从支点(10)到悬空一端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导孔(5)到活动钳(4)头部顺时针方向的夹角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钉王德贺许玉梅何湘宁龚涛吴冕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