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体悬吊术用晶体袢引导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00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体悬吊术用晶体袢引导针,包括针座和针体;所述针体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与后部之间呈120°~150°;所述前部上设有针眼和针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晶体袢引导针将针体设计成呈一定的角度的前后两部分,这样能够与人体眼球的弧度相符合,便于术者操作;同时在针体上设有针孔,这样能够方便人工晶体袢的引出,避免人工晶体袢过度曲折,而且价格相比于视网膜镊更为便宜。

Lens loop guide needle for scleral fix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体悬吊术用晶体袢引导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体悬吊术用晶体袢引导针。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上,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切割术后、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等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的情况下,在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需行睫状沟人工晶体缝线悬吊固定术。该手术中需用缝线来固定人工晶体,如若缝线仅有球结膜遮盖,日久线结可穿透结膜,易造成晚期眼内感染或缝线时间长脱落导致晶体掉入玻璃体腔。另外睫状沟人工晶体缝线悬吊术对人工晶体是两点固定,晶体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倾斜。因此,现临床上已有开展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也称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体悬吊术)。该手术中需以23G穿刺刀分别做3点、9点位角膜缘后2mm巩膜瓣下穿刺,进入眼后房,人工晶体对折后自12点位角巩膜隧道切口送入前房,将后袢留在切口外,以视网膜镊自3点位穿刺口进入,经后房、瞳孔进入前房,夹住人工晶体前袢,牵出穿刺口,同样在9点位穿刺口牵出后袢,该方法将晶体由两点固定改良为两个面的固定,另外减少了缝线带来的感染隐患。但是,该手术中需用视网膜镊夹住人工晶体袢,如反复夹持,则晶体袢易折断,从而造成医源性眼内异物,另外视网膜镊价格较贵,导致患者手术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以替代视网膜镊的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体悬吊术用晶体袢引导针。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体悬吊术用晶体袢引导针,包括针座和针体;所述针体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与后部之间呈120°~150°;所述前部上设有针眼和针孔。所述前部与后部之间优选呈135°。本技术具有的积极效果:(1)本技术的晶体袢引导针将针体设计成呈一定的角度的前后两部分,这样能够与人体眼球的弧度相符合,便于术者操作。(2)本技术的晶体袢引导针在针体上设有针孔,这样能够方便人工晶体袢的引出,避免人工晶体袢过度曲折,而且价格相比于视网膜镊更为便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晶体袢引导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晶体袢引导针包括针座1和针体2。针体2包括前部21和后部22,前部21与后部22之间呈135°。前部21上设有针眼211和针孔212。该晶体袢引导针将针体设计成呈一定的角度的前后两部分,这样能够与人体眼球的弧度相符合,便于术者操作;而且在针体上设有针孔,这样能够方便人工晶体袢的引出,避免人工晶体袢过度曲折,而且价格相比于视网膜镊更为便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体悬吊术用晶体袢引导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座(1)和针体(2);所述针体(2)包括前部(21)和后部(22);所述前部(21)与后部(22)之间呈120°~150°;所述前部(21)上设有针眼(211)和针孔(2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体悬吊术用晶体袢引导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座(1)和针体(2);所述针体(2)包括前部(21)和后部(22);所述前部(21)与后部(22)之间呈120°~15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华姜春晖周栋江一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