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85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磁性金属粉末;内绝缘层,被埋设在所述主体中;内线圈部,设置在所述内绝缘层上,并具有截面面积从所述内绝缘层的外侧朝向所述内绝缘层增大的线圈图案;外绝缘层,覆盖所述内线圈部;外线圈部,设置在所述外绝缘层上,所述外线圈部的匝数大于所述内线圈部的匝数;连接过孔,穿透所述外绝缘层,并连接所述内线圈部和所述外线圈部;以及绝缘膜,围绕所述内绝缘层、所述内线圈部、所述外绝缘层和所述外线圈部。

Coil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组件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9月6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10642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
技术介绍
电感器(一种线圈组件)是与电阻器和电容器一起用在电子装置中的代表性无源电子组件。由于电子装置被设计为具有更高的性能并且尺寸减小,因此在电子装置中使用的电子组件的数量增加并且尺寸减小。在电感器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性能而增大高宽比,但在增大高宽比方面会存在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被构造成具有多层以增大匝数的线圈组件。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减少制造具有多层的线圈的成本。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磁性金属粉末;内绝缘层,被埋设在所述主体中;内线圈部,设置在所述内绝缘层上,并具有截面面积从所述内绝缘层的外侧朝向所述内绝缘层增大的线圈图案;外绝缘层,覆盖所述内线圈部;外线圈部,设置在所述外绝缘层上,所述外线圈部的匝数大于所述内线圈部的匝数;连接过孔,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n主体,包括磁性金属粉末;/n内绝缘层,被埋设在所述主体中;/n内线圈部,设置在所述内绝缘层上,并具有截面面积从所述内绝缘层的外侧朝向所述内绝缘层增大的线圈图案;/n外绝缘层,覆盖所述内线圈部;/n外线圈部,设置在所述外绝缘层上,所述外线圈部的匝数大于所述内线圈部的匝数;/n连接过孔,穿透所述外绝缘层,并连接所述内线圈部和所述外线圈部;以及/n绝缘膜,围绕所述内绝缘层、所述内线圈部、所述外绝缘层和所述外线圈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06 KR 10-2018-0106426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包括磁性金属粉末;
内绝缘层,被埋设在所述主体中;
内线圈部,设置在所述内绝缘层上,并具有截面面积从所述内绝缘层的外侧朝向所述内绝缘层增大的线圈图案;
外绝缘层,覆盖所述内线圈部;
外线圈部,设置在所述外绝缘层上,所述外线圈部的匝数大于所述内线圈部的匝数;
连接过孔,穿透所述外绝缘层,并连接所述内线圈部和所述外线圈部;以及
绝缘膜,围绕所述内绝缘层、所述内线圈部、所述外绝缘层和所述外线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内线圈部包括与所述内绝缘层接触的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种子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内线圈部包括分别形成在所述内绝缘层的彼此背对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内线圈图案和第二内线圈图案以及穿透所述内绝缘层以连接所述第一内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内线圈图案的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内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内线圈图案均包括与所述内绝缘层接触的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种子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
其中,所述外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内绝缘层的两个表面中的每个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一内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内线圈图案;并且
其中,所述外线圈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绝缘层上的第一外线圈图案和第二外线圈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外线圈图案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外线圈图案的端部分别暴露于所述主体的彼此背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上并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外线圈图案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外线圈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外绝缘层上的种子图案。


8.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美昑文炳喆柳正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