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腕戴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手环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腕戴设备的腕带及智能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腕戴产品中,有些产品设计为腕带与智能设备本体固定为整体的结构,这种结构设计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场合下的应用需求;有些产品为提高智能设备的多样性,通过过盈结构设计将智能设备嵌在腕带中,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应用场合或者喜好更换腕带,但腕带通常为硅胶材料制作,这种可拆卸替换的结构设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由于多次更换导致腕带与智能设备的配合出现间隙,导致智能设备容易从腕带上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腕戴设备,解决现有的智能腕戴设备因为更换腕戴导致智能设备本体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出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包括:智能设备本体;第一腕带本体和第二腕带本体,具有相互连接的配合结构;还包括:托载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腕带本体和所述第二腕带本体之间;所述托载本体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由相接的宽部和窄部组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腕戴设备,包括:/n智能设备本体;/n第一腕带本体和第二腕带本体,具有相互连接的配合结构;/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托载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腕带本体和所述第二腕带本体之间;/n所述托载本体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由相接的宽部和窄部组成阶梯状;其中,在所述窄部的内部开设有让位槽;/n所述智能设备本体的底端突出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凸;所述卡凸由相接的垂直部和平行部构成L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腕戴设备,包括:
智能设备本体;
第一腕带本体和第二腕带本体,具有相互连接的配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托载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腕带本体和所述第二腕带本体之间;
所述托载本体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由相接的宽部和窄部组成阶梯状;其中,在所述窄部的内部开设有让位槽;
所述智能设备本体的底端突出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凸;所述卡凸由相接的垂直部和平行部构成L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槽的宽部靠近窄部的一端向所述卡槽内部突出有限位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卡凸具有四个,相应所述卡槽相对设置于所述智能设备本体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四个,相隔分布于所述托载本体周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