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柱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13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6:17
一种可调柱箍组件包括四根首尾相连的柱箍主杆;柱箍主杆包括前柱箍主杆段、后柱箍主杆段和连接在前柱箍主杆段与后柱箍主杆段之间的连接套管;前柱箍主杆段前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长条孔,前柱箍主杆段末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有第一连接孔;后柱箍主杆段前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有第二连接孔,后柱箍主杆段末端设有向上或者向下的弯钩;连接套管上下侧壁上对应开有第三连接孔;前柱箍主杆段的前端插接在其前方的后柱箍主杆段的弯钩中,在前柱箍主杆段的长条孔中插设有限位插板;所述柱箍主杆的外侧面上铰接连接有伸缩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模板加固方法产生的胀模或爆模几率较高以及柱子模板安装施工困难和不牢固的技术问题。

An adjustable column hoop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柱箍组件
本技术属于大跨度空间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调柱箍组件。
技术介绍
某项目的地下室结构形式为无梁楼盖板板工程,且地下室顶板施工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施工,故项目决定优先对地下室结构柱进行施工;为保证结构柱的结构质量及观感,减少传统模板加固方法所产生的胀模或爆模几率,使柱子模板安装施工达到方便快捷且牢固可靠,项目决定对地下室柱模板加固采用方圆扣定型柱箍施工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柱箍组件,要解决传统的模板加固方法产生的胀模或爆模几率较高以及柱子模板安装施工困难和不牢固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柱箍组件,包括有四根首尾相连的柱箍主杆;所述柱箍主杆包括有前柱箍主杆段、后柱箍主杆段和连接在前柱箍主杆段与后柱箍主杆段之间的连接套管;所述前柱箍主杆段的前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长条孔,前柱箍主杆段的末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后柱箍主杆段的前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后柱箍主杆段的末端设有向上或者向下的弯钩;所述连接套管的上下侧壁上对应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前柱箍主杆段的末端插接在连接套管的前端,且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中的第一螺栓可调连接;所述后柱箍主杆段的前端插接在连接套管末端,且通过穿设在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中的第二螺栓可调连接;相邻柱箍主杆中,前柱箍主杆段的前端插接在其前方的后柱箍主杆段的弯钩中,并且在前柱箍主杆段的长条孔中插设有防止后柱箍主杆段向外滑动的限位插板;所述柱箍主杆的外侧面上铰接连接有伸缩尺。优选的,所述前柱箍主杆段和后柱箍主杆段均由型钢杆件制成。优选的,所述弯钩呈U形,并且U形的弯钩两个平行边之间的间距与前柱箍主杆段的厚度相适应。优选的,所述长条孔在前柱箍主杆段上开设有两组,并且两组长条孔沿前柱箍主杆段的短轴向平行间隔布置。优选的,所述柱箍主杆上、靠近柱模板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防滑垫片。优选的,所述伸缩尺为伸缩钢尺;使用时将伸缩尺伸长,且与柱箍主杆垂直设置;使用后将伸缩尺缩短,且与柱箍主杆平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的柱箍主杆为长度可调杆件,当待施工的柱截面变化很大时也能够使用,可周转使用,实用性强。2、本技术在柱箍主杆的外侧面上铰接连接有伸缩尺,使用时将伸缩尺伸长,且与柱箍主杆垂直设置,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相邻柱箍之间的间距,使施工更加标准化;使用后将伸缩尺缩短,且与柱箍主杆平行设置,便于后期携带运输。3、本技术在柱箍主杆的内侧面上设置防滑垫,避免在安装过程中柱箍主杆下滑增加施工难度。4、本技术中柱箍主杆之间连接节点结构简单,采用插接方式连接施工方便,减小了施工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前柱箍主杆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后柱箍主杆段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连接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相邻柱箍主杆的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柱箍主杆、1.1-前柱箍主杆段、1.2-后柱箍主杆段、1.3-连接套管、1.4-第一螺栓、1.5-第二螺栓、2-长条孔、3-第一连接孔、4-第二连接孔、5-弯钩、6-第三连接孔、7-限位插板、8-防滑垫片、9-伸缩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这种可调柱箍组件,包括有四根首尾相连的柱箍主杆1;所述柱箍主杆1包括有前柱箍主杆段1.1、后柱箍主杆段1.2和连接在前柱箍主杆段1.1与后柱箍主杆段1.2之间的连接套管1.3;所述前柱箍主杆段1.1的前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长条孔2,前柱箍主杆段1.1的末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所述后柱箍主杆段1.2的前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后柱箍主杆段1.2的末端设有向上或者向下的弯钩5;所述连接套管1.3的上下侧壁上对应开设有第三连接孔6;所述前柱箍主杆段1.1的末端插接在连接套管1.3的前端,且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3和第三连接孔6中的第一螺栓1.4可调连接;所述后柱箍主杆段1.2的前端插接在连接套管1.3末端,且通过穿设在第二连接孔4和第三连接孔6中的第二螺栓1.5可调连接;相邻柱箍主杆1中,前柱箍主杆段1.1的前端插接在其前方的后柱箍主杆段1.2的弯钩5中,并且在前柱箍主杆段1.1的长条孔2中插设有防止后柱箍主杆段1.2向外滑动的限位插板7;所述柱箍主杆1的外侧面上铰接连接有伸缩尺9。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柱箍主杆段1.1和后柱箍主杆段1.2均由型钢杆件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弯钩5呈U形,并且U形的弯钩5两个平行边之间的间距与前柱箍主杆段1.1的厚度相适应。本实施例中,所述长条孔2在前柱箍主杆段1.1上开设有两组,并且两组长条孔2沿前柱箍主杆段1.1的短轴向平行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柱箍主杆1上、靠近柱模板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防滑垫片8。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尺9为伸缩钢尺;使用时将伸缩尺9伸长,且与柱箍主杆1垂直设置;使用后将伸缩尺9缩短,且与柱箍主杆1平行设置。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技术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柱箍组件,包括有四根首尾相连的柱箍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箍主杆(1)包括有前柱箍主杆段(1.1)、后柱箍主杆段(1.2)和连接在前柱箍主杆段(1.1)与后柱箍主杆段(1.2)之间的连接套管(1.3);所述前柱箍主杆段(1.1)的前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长条孔(2),前柱箍主杆段(1.1)的末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所述后柱箍主杆段(1.2)的前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后柱箍主杆段(1.2)的末端设有向上或者向下的弯钩(5);所述连接套管(1.3)的上下侧壁上对应开设有第三连接孔(6);所述前柱箍主杆段(1.1)的末端插接在连接套管(1.3)的前端,且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3)和第三连接孔(6)中的第一螺栓(1.4)可调连接;所述后柱箍主杆段(1.2)的前端插接在连接套管(1.3)末端,且通过穿设在第二连接孔(4)和第三连接孔(6)中的第二螺栓(1.5)可调连接;相邻柱箍主杆(1)中,前柱箍主杆段(1.1)的前端插接在其前方的后柱箍主杆段(1.2)的弯钩(5)中,并且在前柱箍主杆段(1.1)的长条孔(2)中插设有防止后柱箍主杆段(1.2)向外滑动的限位插板(7);/n所述柱箍主杆(1)的外侧面上铰接连接有伸缩尺(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柱箍组件,包括有四根首尾相连的柱箍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箍主杆(1)包括有前柱箍主杆段(1.1)、后柱箍主杆段(1.2)和连接在前柱箍主杆段(1.1)与后柱箍主杆段(1.2)之间的连接套管(1.3);所述前柱箍主杆段(1.1)的前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长条孔(2),前柱箍主杆段(1.1)的末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所述后柱箍主杆段(1.2)的前端、沿其长轴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后柱箍主杆段(1.2)的末端设有向上或者向下的弯钩(5);所述连接套管(1.3)的上下侧壁上对应开设有第三连接孔(6);所述前柱箍主杆段(1.1)的末端插接在连接套管(1.3)的前端,且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3)和第三连接孔(6)中的第一螺栓(1.4)可调连接;所述后柱箍主杆段(1.2)的前端插接在连接套管(1.3)末端,且通过穿设在第二连接孔(4)和第三连接孔(6)中的第二螺栓(1.5)可调连接;相邻柱箍主杆(1)中,前柱箍主杆段(1.1)的前端插接在其前方的后柱箍主杆段(1.2)的弯钩(5)中,并且在前柱箍主杆段(1.1)的长条孔(2)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艳何永闪李琨胡凯亮安雄宝么志建李慧黄志红孙兆泉唐广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