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功能起泡器,包括分水体和出水体;分水体上环形地分布多个出水孔,分水体下端面的中部环设多根带有倒钩的凸柱;出水体内设有内出水通道、外出水通道和中空的环形基壁,环形基壁的外侧壁上设有所述内出水通道,内出水通道环设有多个入水口,环形基壁朝向出水体轴心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板,凸柱通过倒钩卡接在环形板上使分水体和出水体转动连接;所述内出水通道的外侧壁、环形基壁的外侧壁及出水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外出水通道,且外出水通道的入水口为贯通设置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功能起泡器具有切换出水水花功能,并为双功能起泡器的结构多样化提供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思路。
Dual function bubb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功能起泡器
本技术涉及卫浴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功能起泡器。
技术介绍
龙头、喷枪等卫浴产品的出水端,通常会安装一个起泡器,不同的起泡器会根据卫浴产品的不同使用场景或不同的水压情况提供不同出水效果,例如气泡水、透明水或针状水等,从而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洗涤效果。在现有产品中,体积较小的起泡器一般无法改变出水的水花类型,无法满足使用者多变的使用需求;而能够改变水花类型的常规起泡器一般体积较大,无法设置在小型的出水端或无法直接与龙头配合上,且由于需要转换水花类型导致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设置吸气孔从外部吸气导致密封不当时容易漏水。专利号为201520371947.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起泡器,它通过分水体和出水体可转动地连接从而切换出水水花,出水孔与内外出水通道的准确对位是通过凸柱的凸点与环形板的凹槽配合来完成的,凸点和凹槽设置为“凸点在凸柱上的位置居中于相邻的两个出水孔之间、凹槽在环形板上的位置居中于内出水通道和外出水通道的入水口侧壁”使一个凸点嵌入一个凹槽后,凸点两侧的出水孔正对于凹槽两侧的入水口,这就达到凸点两侧的出水孔与凹槽两侧的入水口对准的目的,避免出水孔的出水同时进入内外出水通道,保证出水水花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切换出水水花功能且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双功能起泡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功能起泡器,包括分水体和出水体;分水体上环形地分布多个出水孔,分水体下端面的中部环设多根带有倒钩的凸柱;出水体内设有内出水通道、外出水通道和中空的环形基壁,环形基壁的外侧壁上设有所述内出水通道,内出水通道环设有多个入水口,环形基壁朝向出水体轴心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板,凸柱通过倒钩卡接在环形板上使分水体和出水体转动连接;所述内出水通道的外侧壁、环形基壁的外侧壁及出水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外出水通道,且外出水通道的入水口为贯通设置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外出水通道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水口。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板数目为多个,内出水通道的多个入水口间隔设置,多个环形板与内出水通道的多个入水口一一对应且交错设置。进一步的,至少一根凸柱的外表面设有凸点,凸点在凸柱上的位置居中于相邻的两个出水孔之间;环形板上垂直地设有凹槽,凹槽在环形板上的位置位于内出水通道的入水口和相邻两个内出水通道的入水口之间的水平面的对称轴上;凸点嵌于凹槽中,凸点和凹槽之间为过渡配合。进一步的,相邻的两根所述凸柱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凸柱设有四根,包括两根第一凸柱和两根第二凸柱,第一凸柱的宽度大于第二凸柱,所述凸点设于第二凸柱上。进一步的,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相邻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凸柱的倒钩的底端为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凹槽的槽壁顶端为向下倾斜的斜面。进一步的,所述凸柱的内表面设有三角形的支撑肋。进一步的,所述分水体通过其边缘连接于所述出水体顶端的侧壁内面,该边缘与该侧壁内面之间设有密封圈形成密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对现有的专利号为201520371947.3的起泡器结构进行改进,将出水体的外出水通道及其入水口设计为上述结构,然后利用分水体和出水体可转动地连接从而切换出水水花。可实现切换出水水花功能的,并为双功能起泡器的结构多样化提供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思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功能起泡器安装在出水装置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功能起泡器的分水体和出水体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功能起泡器的分水体的1/4剖面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功能起泡器的出水体的1/2剖面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功能起泡器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功能起泡器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0、分水体;11、出水孔;12、凸柱;121、倒钩;122、凸点;13、第一凸柱;14、第二凸柱;20、出水体;21、内出水通道;211、入水口;22、外出水通道;221、入水口;222、出水口;23、环形板;231、凹槽;232、对称轴;30、入水组件;40、出水网;100、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出水体的外出水通道及其入水口设计为上述结构。请参照图1-6,一种双功能起泡器,包括分水体和出水体;分水体上环形地分布多个出水孔,分水体下端面的中部环设多根带有倒钩的凸柱;出水体内设有内出水通道、外出水通道和中空的环形基壁,环形基壁的外侧壁上设有所述内出水通道,内出水通道环设有多个入水口,环形基壁朝向出水体轴心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板,凸柱通过倒钩卡接在环形板上使分水体和出水体转动连接;所述内出水通道的外侧壁、环形基壁的外侧壁及出水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外出水通道,且外出水通道的入水口为贯通设置的开口。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对现有的专利号为201520371947.3的起泡器结构进行改进,将出水体的外出水通道及其入水口设计为上述结构,然后利用分水体和出水体可转动地连接从而切换出水水花。可实现切换出水水花功能的,并为双功能起泡器的结构多样化提供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思路。进一步的,所述外出水通道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水口。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出水通道的出水位置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水口,进而获得所需的出水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板数目为多个,内出水通道的多个入水口间隔设置,多个环形板与内出水通道的多个入水口一一对应且交错设置。进一步的,至少一根凸柱的外表面设有凸点,凸点在凸柱上的位置居中于相邻的两个出水孔之间;环形板上垂直地设有凹槽,凹槽在环形板上的位置位于内出水通道的入水口和相邻两个内出水通道的入水口之间的水平面的对称轴上;凸点嵌于凹槽中,凸点和凹槽之间为过渡配合。由上述描述可知,分水体和出水体可转动地连接从而切换出水水花,出水孔与内外出水通道的准确对位是通过凸柱的凸点与环形板的凹槽配合来完成的,凸点和凹槽设置为“凸点在凸柱上的位置居中于相邻的两个出水孔之间、凹槽在环形板上的位置位于内出水通道的入水口的水平面的对称轴上和相邻两个内出水通道的入水口之间的水平面的对称轴上”使一个凸点嵌入一个凹槽后,凸点两侧的出水孔正对于凹槽两侧的入水口,这就达到凸点两侧的出水孔与凹槽两侧的入水口对准的目的,避免出水孔的出水同时进入内外出水通道,保证出水水花的质量。进一步的,相邻的两根所述凸柱之间具有间隙。由上述描述可知,凸柱之间具有间隙地设置使得凸柱较容易向内弯折从而实现凸点与不同凹槽的切换。进一步的,所述凸柱设有四根,包括两根第一凸柱和两根第二凸柱,第一凸柱的宽度大于第二凸柱,所述凸点设于第二凸柱上。进一步的,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功能起泡器,包括分水体和出水体;分水体上环形地分布多个出水孔,分水体下端面的中部环设多根带有倒钩的凸柱;出水体内设有内出水通道、外出水通道和中空的环形基壁,环形基壁的外侧壁上设有所述内出水通道,内出水通道环设有多个入水口,环形基壁朝向出水体轴心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板,凸柱通过倒钩卡接在环形板上使分水体和出水体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出水通道的外侧壁、环形基壁的外侧壁及出水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外出水通道,且外出水通道的入水口为贯通设置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功能起泡器,包括分水体和出水体;分水体上环形地分布多个出水孔,分水体下端面的中部环设多根带有倒钩的凸柱;出水体内设有内出水通道、外出水通道和中空的环形基壁,环形基壁的外侧壁上设有所述内出水通道,内出水通道环设有多个入水口,环形基壁朝向出水体轴心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板,凸柱通过倒钩卡接在环形板上使分水体和出水体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出水通道的外侧壁、环形基壁的外侧壁及出水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外出水通道,且外出水通道的入水口为贯通设置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起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出水通道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起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数目为多个,内出水通道的多个入水口间隔设置,多个环形板与内出水通道的多个入水口一一对应且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起泡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凸柱的外表面设有凸点,凸点在凸柱上的位置居中于相邻的两个出水孔之间;环形板上垂直地设有凹槽,凹槽在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水蜻蜓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