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云专利>正文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9068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工作罐、进水管、出水管和格栅;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左固定轴、右固定轴、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转板、右转板、左固定杆、右固定杆、连接板、滑杆、刮板、多组刷毛、左固定块、右固定块、左连接绳、右连接绳、挡板和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可方便对格栅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保证格栅的正常使用,降低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影响,提高使用合理性。

A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and reus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是一种用于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便对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利用,节省水资源的装置,其在污水处理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工作罐、进水管、出水管和格栅,工作罐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工作箱顶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进水管底端输出端与工作罐顶面右半区域连通,出水管左端输入端与工作罐右侧壁下半区域连通,格栅倾斜安装在工作罐内部并将工作罐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使用时,将进水管打开,生活污水自进水管进入工作罐内,进入工作罐内的生活污水与格栅接触,经过格栅的过滤作用,生活污水中的较大杂质被拦截在格栅顶面,经过格栅过滤过的水自出水管排出,进行后续的沉淀、消毒等步骤即可;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使用中发现,格栅在使用过程中顶面会积存大量杂质,不方便对格栅上的杂质进行清理,影响生活污水的处理,使用合理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方便对格栅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保证格栅的正常使用,降低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影响,提高使用合理性的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工作罐、进水管、出水管和格栅,工作罐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工作箱顶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进水管底端输出端与工作罐顶面右半区域连通,出水管左端输入端与工作罐右侧壁下半区域连通,格栅倾斜安装在工作罐内部并将工作罐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左固定轴、右固定轴、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左转板、右转板、左固定杆、右固定杆、连接板、滑杆、刮板、多组刷毛、左固定块、右固定块、左连接绳、右连接绳、挡板和把手,所述第一固定板右端和第二固定板右端分别与工作箱左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左端和第四固定板左端分别与工作箱右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左固定轴后端和右固定轴后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前面和第四固定板前面轴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中央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左固定轴前端和右固定轴前端分别穿过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左连接杆后端和右连接杆后端分别与左固定轴前端和右固定轴前端连接,所述左转板左端和右转板右端分别与左连接杆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右连接杆左侧壁前半区域连接,所述左转板右半区域和右转板左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第一固定板前面右半区域和第三固定板前面左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和第二圆形凹槽,所述左固定杆后端和右固定杆后端分别穿过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左固定杆后端和右固定杆后端分别插入第一圆形凹槽和第二圆形凹槽,所述连接板横向设置有第一矩形孔,所述滑杆右端穿过第一矩形孔,滑杆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工作箱内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内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滑杆与格栅平行,所述刮板顶面与连接板底面连接,所述多组刷毛顶端均与刮板底面连接,多组刷毛底端与格栅顶面接触,所述左固定块右端和右固定块左端分别与连接板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所述左连接绳右端和右连接绳左端分别穿过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并捆绑在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上,所述左连接绳左端和右连接绳右端分别穿过工作箱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左连接绳和右连接绳均与滑杆平行,左连接绳和右连接绳分别缠绕在左固定轴和右固定轴上,工作箱左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第二开口内顶壁和内底壁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挡板顶端和底端分别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挡板完全将第二开口挡住,工作箱左侧壁设置有第二矩形孔,第二矩形孔与第一矩形凹槽相通,所述把手右端与挡板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还包括左定滑轮和右定滑轮,所述左定滑轮右端和右定滑轮左端分别与工作箱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左连接绳和右连接绳分别绕过左定滑轮和右定滑轮并缠绕在左固定轴和右固定轴上。本技术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还包括挂钩和挂板,所述挂钩底端与把手顶面左半区域连接,挂板右端与工作箱左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挂板左半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七圆孔。本技术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还包括插板,所述插板左侧壁与工作箱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插板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形凹槽和第四圆形凹槽。本技术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还包括透明观察板,所述透明观察板安装在第一开口处。本技术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左侧壁和底面分别与工作箱内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内底壁左半区域连接,导流板顶面具有向右下侧倾斜的角度。本技术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所述多组刷毛为钢丝刷毛。本技术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所述左连接绳和右连接绳材质均为尼龙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打开进水管,生活污水自进水管进入工作箱,进入工作箱内的生活污水与格栅接触,经过格栅的过滤作用,生活污水中的杂质被拦截在格栅顶面,进过格栅过滤的污水自出水管排出,当格栅上积存的杂质较多时,向前抽出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工作人员一手扶右转板,另一手旋转左转板,左转板带动左连接杆旋转,旋转的左连接杆带动左固定轴旋转,使得左连接绳不断缠绕在左固定轴上,左连接绳向左拉动左固定块,从而向左拉动连接板,使得连接板沿着滑杆向左下侧滑动,带动多组刷毛向左下侧移动,向左下侧滑动的多组刷毛对格栅顶面的杂质进行刮蹭并将杂质刮蹭至格栅顶面左半区域,在连接板向左下侧移动时,右固定轴上的右连接绳不断自右固定轴上松开并带动右固定轴旋转,工作人员控制左固定轴和右固定轴的旋转速度,从而控制连接板向左下侧滑动速度,通过把手向上移动挡板,把手沿着第二矩形孔随着挡板向上移动,使得挡板顶端完全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内,挡板底端自第二矩形凹槽内抽出,此时挡板未完全挡住第二开口,使得格栅顶面左半区域的杂质自第二开口排出即可,可方便对格栅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保证格栅的正常使用,降低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影响,提高使用合理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右固定轴、右连接杆、右转板、右固定杆和右连接绳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工作罐;2、进水管;3、出水管;4、格栅;5、第一固定板;6、第三固定板;7、第四固定板;8、左固定轴;9、右固定轴;10、左连接杆;11、右连接杆;12、左转板;13、右转板;14、左固定杆;15、右固定杆;16、连接板;17、滑杆;18、刮板;19、刷毛;20、左固定块;21、右固定块;22、左连接绳;23、右连接绳;24、挡板;25、把手;26、左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工作罐(1)、进水管(2)、出水管(3)和格栅(4),工作罐(1)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工作箱顶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进水管(2)底端输出端与工作罐(1)顶面右半区域连通,出水管(3)左端输入端与工作罐(1)右侧壁下半区域连通,格栅(4)倾斜安装在工作罐(1)内部并将工作罐(1)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6)、第四固定板(7)、左固定轴(8)、右固定轴(9)、左连接杆(10)、右连接杆(11)、左转板(12)、右转板(13)、左固定杆(14)、右固定杆(15)、连接板(16)、滑杆(17)、刮板(18)、多组刷毛(19)、左固定块(20)、右固定块(21)、左连接绳(22)、右连接绳(23)、挡板(24)和把手(25),所述第一固定板(5)右端和第二固定板右端分别与工作箱左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6)左端和第四固定板(7)左端分别与工作箱右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左固定轴(8)后端和右固定轴(9)后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前面和第四固定板(7)前面轴连接,第一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中央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左固定轴(8)前端和右固定轴(9)前端分别穿过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左连接杆(10)后端和右连接杆(11)后端分别与左固定轴(8)前端和右固定轴(9)前端连接,所述左转板(12)左端和右转板(13)右端分别与左连接杆(10)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右连接杆(11)左侧壁前半区域连接,所述左转板(12)右半区域和右转板(13)左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第一固定板(5)前面右半区域和第三固定板(6)前面左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和第二圆形凹槽,所述左固定杆(14)后端和右固定杆(15)后端分别穿过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左固定杆(14)后端和右固定杆(15)后端分别插入第一圆形凹槽和第二圆形凹槽,所述连接板(16)横向设置有第一矩形孔,所述滑杆(17)右端穿过第一矩形孔,滑杆(17)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工作箱内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内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滑杆(17)与格栅(4)平行,所述刮板(18)顶面与连接板(16)底面连接,所述多组刷毛(19)顶端均与刮板(18)底面连接,多组刷毛(19)底端与格栅(4)顶面接触,所述左固定块(20)右端和右固定块(21)左端分别与连接板(16)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左固定块(20)和右固定块(21)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所述左连接绳(22)右端和右连接绳(23)左端分别穿过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并捆绑在左固定块(20)和右固定块(21)上,所述左连接绳(22)左端和右连接绳(23)右端分别穿过工作箱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左连接绳(22)和右连接绳(23)均与滑杆(17)平行,左连接绳(22)和右连接绳(23)分别缠绕在左固定轴(8)和右固定轴(9)上,工作箱左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第二开口内顶壁和内底壁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挡板(24)顶端和底端分别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挡板(24)完全将第二开口挡住,工作箱左侧壁设置有第二矩形孔,第二矩形孔与第一矩形凹槽相通,所述把手(25)右端与挡板(24)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工作罐(1)、进水管(2)、出水管(3)和格栅(4),工作罐(1)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工作箱顶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进水管(2)底端输出端与工作罐(1)顶面右半区域连通,出水管(3)左端输入端与工作罐(1)右侧壁下半区域连通,格栅(4)倾斜安装在工作罐(1)内部并将工作罐(1)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6)、第四固定板(7)、左固定轴(8)、右固定轴(9)、左连接杆(10)、右连接杆(11)、左转板(12)、右转板(13)、左固定杆(14)、右固定杆(15)、连接板(16)、滑杆(17)、刮板(18)、多组刷毛(19)、左固定块(20)、右固定块(21)、左连接绳(22)、右连接绳(23)、挡板(24)和把手(25),所述第一固定板(5)右端和第二固定板右端分别与工作箱左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6)左端和第四固定板(7)左端分别与工作箱右侧壁上半区域前侧和后侧连接,所述左固定轴(8)后端和右固定轴(9)后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前面和第四固定板(7)前面轴连接,第一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中央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左固定轴(8)前端和右固定轴(9)前端分别穿过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左连接杆(10)后端和右连接杆(11)后端分别与左固定轴(8)前端和右固定轴(9)前端连接,所述左转板(12)左端和右转板(13)右端分别与左连接杆(10)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右连接杆(11)左侧壁前半区域连接,所述左转板(12)右半区域和右转板(13)左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第一固定板(5)前面右半区域和第三固定板(6)前面左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和第二圆形凹槽,所述左固定杆(14)后端和右固定杆(15)后端分别穿过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左固定杆(14)后端和右固定杆(15)后端分别插入第一圆形凹槽和第二圆形凹槽,所述连接板(16)横向设置有第一矩形孔,所述滑杆(17)右端穿过第一矩形孔,滑杆(17)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工作箱内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内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滑杆(17)与格栅(4)平行,所述刮板(18)顶面与连接板(16)底面连接,所述多组刷毛(19)顶端均与刮板(18)底面连接,多组刷毛(19)底端与格栅(4)顶面接触,所述左固定块(20)右端和右固定块(21)左端分别与连接板(16)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左固定块(20)和右固定块(21)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陈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