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8877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具有成型在上的主体部,以及成型在下的适于冲压多层金属薄板的第一冲头部,下模成型有凹腔,凹腔的底部中间朝第一冲头部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环绕凸起部外壁形成环形凹槽,第一冲头部与主体部的连接处成型有向外延伸的适于冲压金属薄板的第二冲头部,从而使位于各金属板扣合处上方的金属材料向扣合处挤压,增加了扣合处的金属材料的密度,增加与现有技术相比,抗拉强度更大,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A multi-layer rivetless rive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铆接
,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托克斯铆接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底部设有铆接冲头01,下模具有与铆接冲头01相对设置的凹腔,凹腔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向上凸起的底面02,以及环绕底面外壁设置的凹槽03,在铆接加工时,铆接冲头01压入两层叠放的金属薄板04,使两层金属薄板04挤压产生与凹槽的形状相应的变形,从而使两层金属薄板04紧扣连接。当使用同一规格的铆接装置去铆接多层金属薄板04时,随着薄板层数的增加,被挤压拉伸的各层金属薄板的扣合处的壁厚a会变得越薄,这样导致金属薄板之间的抗拉强度比较小,减短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金属薄板随着层数的增加,抗拉强度会变小,从而降低使用寿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抗拉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的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成型在上的主体部,以及成型在下的适于冲压多层金属薄板的第一冲头部,所述下模成型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中间朝所述第一冲头部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环绕所述凸起部外壁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冲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成型有向外延伸的适于冲压所述金属薄板的第二冲头部。所述第二冲头部的外径b小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径c。所述第一冲头部的底面朝所述凹腔方向延伸形成弧面。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冲头部的底面为圆形,所述凹腔的外壁为椭圆形。>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第一冲头部与主体部的连接处成型有向外延伸的适于冲压金属薄板的第二冲头部,从而使位于各金属板扣合处上方的金属材料向扣合处挤压,增加了扣合处的金属材料的密度,增加与现有技术相比,抗拉强度更大,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2.本技术提供的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第一冲头部的底面朝凹腔方向延伸形成弧面,第一冲头部在冲压的时候,弧面结构使得位于第一冲头部与凸起部之间的金属材料更容易朝凹槽方向流动,进一步增加了各层金属薄板的扣合处的密度,使得抗拉强度增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与金属薄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下模和上模的俯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托克斯铆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01、铆接冲头;02、底面;03、凹槽;04、金属薄板;1、上模;10、主体部;11、第一冲头部;12、第二冲头部;13、弧面;2、下模;21、凸起部;22、环形凹槽;3、金属薄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具有成型在上的主体部10,以及成型在下的适于冲压多层金属薄板3的第一冲头部11,所述第一冲头部11与所述主体部10的连接处成型有向外延伸的适于冲压所述金属薄板3的第二冲头部12,所述第一冲头部11的底面朝所述凹腔方向延伸形成弧面13。所述下模2成型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中间朝所述第一冲头部11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21,环绕所述凸起部21外壁形成环形凹槽22,所述环形凹槽22的外径c大于所述第二冲头部12的外径b。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2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冲头部11的底面为圆形,所述凹腔的外壁为椭圆形,这样使得凹槽长边d的长度要大于凹槽短边e的长度,在第一冲头部11下压的过程中,凹槽短边e要比凹槽长边d先填充满金属材料,当凹槽短边e填充满金属材料后,随着第一冲头部11的继续下压,位于第一冲头部11与凸起部21之间的金属材料更容易往凹槽长边d部分流动,从而使得凹槽长边d部分的金属材料密度更大,增加了抗拉强度。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凸起部2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冲头部11的底面为圆形,所述凹腔的外壁为腰形。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具有成型在上的主体部(10),以及成型在下的适于冲压多层金属薄板(3)的第一冲头部(11),所述下模(2)成型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中间朝所述第一冲头部(11)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21),环绕所述凸起部(21)外壁形成环形凹槽(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头部(11)与所述主体部(10)的连接处成型有向外延伸的适于冲压所述金属薄板(3)的第二冲头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无铆钉铆接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具有成型在上的主体部(10),以及成型在下的适于冲压多层金属薄板(3)的第一冲头部(11),所述下模(2)成型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中间朝所述第一冲头部(11)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21),环绕所述凸起部(21)外壁形成环形凹槽(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头部(11)与所述主体部(10)的连接处成型有向外延伸的适于冲压所述金属薄板(3)的第二冲头部(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瑞钱基太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意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