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杰瑜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组合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69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组合花盆。包括边框Ⅰ,棱柱Ⅰ,底座,若干边框Ⅰ围成多边形,棱柱Ⅰ一端与边框Ⅰ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棱柱Ⅰ两侧开有滑槽;还包括防护槽,防护板,活动轴,固定扣Ⅰ,放置孔,固定孔,滑道,内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内盆主要以塑料构成,质料轻巧,经久耐用,采用透气网克服塑料花盆透水透气性差的缺点,且搬运、移植方便,对于发生土壤板结的植被,可抽出防护网从内盆侧面分离植物和土壤,不伤根部且操作方便;外部框体可插入多种类型的防护板,不仅有效保护内盆,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替换,如选用泥瓦防护板增大盆体透气性,选用带有图案的防护板美化盆体,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A new combined flower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合花盆
本技术属于栽培装置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组合花盆。
技术介绍
花盆是用质地为泥、瓷、塑料、石及木制品等材料制作的盆形容器.主要应用在园林绿化、景观绿化、私家园林、小区绿化。不同材料的花盆各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如瓦盆排水透气性能好,价格低廉,但容易碎裂;紫砂盆,制作精巧,古朴大方,但其透水、透气性能不及瓦盆;而塑料盆,质料轻巧,经久耐用,色彩丰富,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不透气、不渗水,花木呼吸困难,易导致烂根,需要培养土的物理性状,使之疏松透气,费时费力。目前大多数花盆均为一体式,搬运时需将花盆连带植物一起移动,传统花盆重量较大,搬运困难;移植植物时需要将花盆与植物分离,当土壤发生板结或质地较硬时挖掘极易伤害植物根部,甚至直接将花盆打碎来分离土壤从而完成植物的移栽。因此需要一种透气渗水,搬运、移栽方便的花盆。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花盆,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边框Ⅰ,棱柱Ⅰ,底座,若干边框Ⅰ围成多边形,棱柱Ⅰ一端与边框Ⅰ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棱柱Ⅰ两侧开有滑槽;还包括防护槽,防护板,活动轴,固定扣Ⅰ,放置腔,固定孔,滑道,内盆;其中每条边框Ⅰ上开有防护槽,防护板插入到防护槽中,每条边框Ⅰ外侧安装有活动轴,活动轴与固定扣Ⅰ连接,固定扣Ⅰ可扣合至内盆;底座中间开有凹陷的放置腔用来放置内盆,其内径比内盆盆底大0.3mm,放置腔边沿开有固定孔,放置腔内侧面开有成直角弯折的滑道,固定孔与滑道连接;所述内盆包括边框Ⅱ,棱柱Ⅱ,盆底,透水孔,下部固定槽,固定扣Ⅱ,上部固定槽,固定头,透气网,挡片,提手,握把,承重柱,水槽;其中若干边框Ⅱ围成多边形,棱柱Ⅱ一端与边框Ⅱ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盆底相连,棱柱Ⅰ两侧开有滑槽;盆底开有7个透水孔,盆底边沿有与边框Ⅱ数量相对应的下部固定槽,盆底背面安装有与下部固定槽数量相对应的固定扣Ⅱ,固定扣Ⅱ为弹性铆接结构;每条边框Ⅱ上开有上部固定槽;透气网插入上部固定槽中,透气网插入盆底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头,另一端安装有挡片,挡片宽于上部固定槽0.5mm,挡片上安装有提手;两条相对应的边框Ⅱ外侧安装有握把;盆底底部外侧安装有与固定孔数量相一致的承重柱,承重柱另一端呈圆球型,直径略小于固定孔;内盆外侧,盆底之上安装有水槽,用来承接从透气网中渗出的水分,水槽与棱柱Ⅱ外侧连接;所述透气网每100平方厘米的目数为200-250目;所述内盆中的边框Ⅱ,棱柱Ⅱ,盆底,透气网,握把均为PPS塑料;所述防护板的材质可为玻璃钢、砂岩、紫砂或泥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栽入花盆前首先将所有透气网20从上部固定槽18插入到盆底14的下部固定槽16中,并用盆底14背面的固定扣Ⅱ17利用弹性将固定头19卡住,透气网20上部的挡片21可防止透气网20在上部固定槽18中向下滑落;将防护板4放入边框Ⅰ1上的防护槽3中;把预栽入的植物放于内盆11中填土压实,利用握把23提起内盆11,将盆底14上的承重柱24对准底座7上的固定孔9,放入固定孔9后转动内盆11使承重柱24进入滑道从而固定内盆11,最后将边框Ⅰ1外侧的固定扣Ⅰ6扣紧内盆11边缘,进一步稳定内盆11。当对植被浇水时,多余的水分一部分从透水孔15流出,少量从透气网20渗出,由于内盆11外部从上至下呈倾斜状态,水槽25将该部分水分收集缓慢蒸发从而实现保湿的功能,或从透气网20下方流至下部固定槽16排出。当植被需要搬运时,打开固定扣Ⅰ6,旋转内盆11后即可将内盆提起,移植时若盆内土壤出现板结化,抽出所有透气网20即可将内盆土壤通过侧面取出,便于植物与内盆分离,不破坏植被根部。针对一些要求保水量较高的植物,可根据需要将透气网20换成孔数较少的类型,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内盆主要以塑料构成,质料轻巧,经久耐用,采用透气网克服塑料花盆透水透气性差的缺点,且搬运、移植方便,对于发生土壤板结的植被,可抽出防护网从内盆侧面分离植物和土壤,不伤根部且操作方便;另一方面外部框体可插入多种类型的防护板,不仅有效保护内盆,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替换,如选用泥瓦防护板增大盆体透气性,或选用带有图案的防护板美化盆体,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久耐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图。图中:1-边框Ⅰ,2-棱柱Ⅰ,3-防护槽,4-防护板,5-活动轴,6-固定扣Ⅰ,7-底座,8-放置腔,9-固定孔,10-滑道,11-内盆,12-边框Ⅱ,13-棱柱Ⅱ,14-盆底,15-透水孔,16-下部固定槽,17-固定扣Ⅱ,18-上部固定槽,19-固定头,20-透气网,21-挡片,22-提手,23-握把,24-承重柱,25-水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花盆,包括边框Ⅰ1,棱柱Ⅰ2,底座7,边框Ⅰ1围成多边形,棱柱Ⅰ2一端与边框Ⅰ1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底座7相连,棱柱Ⅰ2两侧开有滑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槽3,防护板4,活动轴5,固定扣Ⅰ6,放置腔8,固定孔9,滑道10,内盆11;其中每条边框Ⅰ1上开有防护槽3,防护板4插入到防护槽3中,每条边框Ⅰ1外侧安装有活动轴5,活动轴5与固定扣Ⅰ6连接,固定扣Ⅰ6可扣合至内盆11;底座7中间开有凹陷的放置腔8用来放置内盆11,其内径比内盆11盆底大0.3mm,放置腔8边沿开有固定孔9,放置腔8内侧面开有成直角弯折的滑道10,固定孔9与滑道10连接;所述内盆11包括边框Ⅱ12,棱柱Ⅱ13,盆底14,透水孔15,下部固定槽16,固定扣Ⅱ17,上部固定槽18,固定头19,透气网20,挡片21,提手22,握把23,承重柱24,水槽25;其中边框Ⅱ12围成多边形,棱柱Ⅱ13一端与边框Ⅱ12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盆底14相连,棱柱Ⅰ2两侧开有滑槽;盆底14开有7个透水孔15,盆底14边沿有与边框Ⅱ12数量相对应的下部固定槽16,盆底14背面安装有与下部固定槽16数量相对应的固定扣Ⅱ17,固定扣Ⅱ17为弹性铆接结构;每条边框Ⅱ12上开有上部固定槽18;透气网20插入上部固定槽18中,透气网20插入盆底14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头19,另一端安装有挡片21,挡片21宽于上部固定槽180.5mm,挡片21上安装有提手22;两条相对应的边框Ⅱ12外侧安装有握把23;盆底14底部外侧安装有与固定孔9数量相一致的承重柱24,承重柱24另一端呈圆球型,直径略小于固定孔9;内盆11外侧,盆底14之上安装有水槽25,用来承接从透气网20中渗出的水分,水槽25与棱柱Ⅱ13外侧连接;所述透气网20每100平方厘米的目数为200目;所述内盆11中的边框Ⅱ12,棱柱Ⅱ13,盆底14,透气网20,握把23均为PPS塑料;所述防护板4的材质为泥瓦。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透气网20每100平方厘米的目数为240目;所述防护板4的材质为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组合花盆,包括边框Ⅰ(1),棱柱Ⅰ(2),底座(7),边框Ⅰ(1)围成多边形,棱柱Ⅰ(2)一端与边框Ⅰ(1)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底座(7)相连,棱柱Ⅰ(2)两侧开有滑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槽(3),防护板(4),活动轴(5),固定扣Ⅰ(6),放置腔(8),固定孔(9),滑道(10),内盆(11);其中每条边框Ⅰ(1)上开有防护槽(3),防护板(4)插入到防护槽(3)中,每条边框Ⅰ(1)外侧安装有活动轴(5),活动轴(5)与固定扣Ⅰ(6)连接,固定扣Ⅰ(6)可扣合至内盆(11);底座(7)中间开有凹陷的放置腔(8)用来放置内盆(11),其内径比内盆(11)盆底大0.3mm,放置腔(8)边沿开有固定孔(9),放置腔(8)内侧面开有成直角弯折的滑道(10),固定孔(9)与滑道(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合花盆,包括边框Ⅰ(1),棱柱Ⅰ(2),底座(7),边框Ⅰ(1)围成多边形,棱柱Ⅰ(2)一端与边框Ⅰ(1)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底座(7)相连,棱柱Ⅰ(2)两侧开有滑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槽(3),防护板(4),活动轴(5),固定扣Ⅰ(6),放置腔(8),固定孔(9),滑道(10),内盆(11);其中每条边框Ⅰ(1)上开有防护槽(3),防护板(4)插入到防护槽(3)中,每条边框Ⅰ(1)外侧安装有活动轴(5),活动轴(5)与固定扣Ⅰ(6)连接,固定扣Ⅰ(6)可扣合至内盆(11);底座(7)中间开有凹陷的放置腔(8)用来放置内盆(11),其内径比内盆(11)盆底大0.3mm,放置腔(8)边沿开有固定孔(9),放置腔(8)内侧面开有成直角弯折的滑道(10),固定孔(9)与滑道(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11)包括边框Ⅱ(12),棱柱Ⅱ(13),盆底(14),透水孔(15),下部固定槽(16),固定扣Ⅱ(17),上部固定槽(18),固定头(19),透气网(20),挡片(21),提手(22),握把(23),承重柱(24),水槽(25);其中边框Ⅱ(12)围成多边形,棱柱Ⅱ(13)一端与边框Ⅱ(12)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盆底(14)相连,棱柱Ⅰ(2)两侧开有滑槽;盆底(14)开有7个透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瑜
申请(专利权)人:杨杰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