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010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触摸屏安装结构,特别是涉及触摸屏安装结构技术领域,安装结构包括:外壳、触摸屏、合页、防护框、固定块、透明膜、压框和压条,外壳前端设有窗口,触摸屏嵌入安装在窗口后端中部。该种触摸屏安装结构,随着压条沿着穿槽和安装槽穿过透明膜与防护框相吸,可以使得透明膜稳定的安装在防护框的框口内部,从而通过透明膜,可以防止触摸屏出现反光严重的现象,而且当较大面积的手掌或手持的导体物靠近触摸屏之前,会先遇到透明膜,使得避免引起触摸屏的误动作,解决目前电容屏反光严重和当较大面积的手掌或手持的导体物靠近电容屏而不是触摸时就能引起电容屏误动作的问题。

Touch scre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摸屏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触摸屏安装结构
,特别是涉及触摸屏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电容式触摸屏在触摸屏四边均镀上狭长的电极,在导电体内形成一个低电压交流电场,在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手指与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位于触摸屏幕后的控制器便会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电容触摸屏的双玻璃不但能保护导体及感应器,更有效地防止外在环境因素对触摸屏造成影响,就算屏幕沾有污秽、尘埃或油渍,电容式触摸屏依然能准确算出触摸位置,电容触摸屏的透光率和清晰度优于四线电阻屏。但是,目前电容屏反光严重,而且,当较大面积的手掌或手持的导体物靠近电容屏而不是触摸时就能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在潮湿的天气,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手扶住显示器、手掌靠近显示器7厘米以内或身体靠近显示器15厘米以内就能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电容屏反光严重和当较大面积的手掌或手持的导体物靠近电容屏而不是触摸时就能引起电容屏误动作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触摸屏安装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触摸屏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外壳、触摸屏、合页、防护框、固定块、透明膜、压框和压条,所述外壳前端设有窗口,所述触摸屏嵌入安装在窗口后端中部,所述合页共有两个,两个所述合页通过螺丝分别连接在窗口后端左侧的上下两部,所述防护框通过螺丝连接在合页前端,所述固定块通过螺丝固定在防护框前端右侧,所述固定块前端左部上下两侧均开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块前端右部中间开有第二固定孔,所述防护框框口内壁四周均开有安装槽,所述防护框前端且位于框口四周均开有穿槽,所述透明膜布置在安装槽内部,每个所述穿槽内部均穿插设置压条,所述压框固定为一体在压条前端,所述压条沿着穿槽和安装槽穿过透明膜。具体的,所述防护框由铁制成,所述压条和压框均为橡胶磁条,所述压条和压框均与防护框相吸。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护框外壁涂抹一层防锈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被螺丝穿过。更佳的,所述安装槽的分布与穿槽的分布相对应,所述穿槽贯通安装槽与安装槽相通。进一步的,所述透明膜为PET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该种触摸屏安装结构,随着压条沿着穿槽和安装槽穿过透明膜与防护框相吸,可以使得透明膜稳定的安装在防护框的框口内部,从而通过透明膜,可以防止触摸屏出现反光严重的现象,而且当较大面积的手掌或手持的导体物靠近触摸屏之前,会先遇到透明膜,使得避免引起触摸屏的误动作。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防护框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块示意图。图中:1-外壳、2-窗口、3-触摸屏、4-合页、5-防护框、6-固定块、7-透明膜、8-压框、9-压条、10-安装槽、11-穿槽、12-第一固定孔、13-第二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触摸屏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外壳1、触摸屏3、合页4、防护框5、固定块6、透明膜7、压框8和压条9,所述外壳1前端设有窗口2,所述触摸屏3嵌入安装在窗口2后端中部,所述合页4共有两个,两个所述合页4通过螺丝分别连接在窗口2后端左侧的上下两部,所述防护框5通过螺丝连接在合页4前端,所述固定块6通过螺丝固定在防护框5前端右侧,所述固定块6前端左部上下两侧均开有第一固定孔12,所述固定块6前端右部中间开有第二固定孔13,所述防护框5框口内壁四周均开有安装槽10,所述防护框5前端且位于框口四周均开有穿槽11,所述透明膜7布置在安装槽10内部,每个所述穿槽11内部均穿插设置压条9,所述压框8固定为一体在压条9前端,所述压条9沿着穿槽11和安装槽10穿过透明膜7,所述防护框5由铁制成,所述压条9和压框8均为橡胶磁条,所述压条9和压框8均与防护框5相吸,所述第一固定孔12和第二固定孔13均被螺丝穿过,所述安装槽10的分布与穿槽11的分布相对应,所述穿槽11贯通安装槽10与安装槽10相通,所述透明膜7为PET膜,透明膜7是随着插入安装槽10内部,再被压条9沿着穿槽11穿过安装槽10,使得压条9穿过透明膜7,同时,压条9和压框8再吸住防护框5起到稳定透明膜7的作用。当透明膜7安装完后,再通过合页4活动防护框5,使得防护框5盖住窗口2中的触摸屏3,使得触摸屏3与透明膜7距离一端距离,之后再用螺丝分别穿过固定块6中的第一固定孔12和第二固定孔13进行固定防护框5。通过透明膜7,可以防止触摸屏3出现反光严重的现象,而且当较大面积的手掌或手持的导体物靠近触摸屏3之前,会先遇到透明膜7,使得避免引起触摸屏3的误动作,使得在使用该触摸屏在触摸点击玩游戏的时候,不会因为误动作而影响使用者玩耍。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护框5外壁涂抹一层防锈漆,通过防锈漆,可以防止出现防护框5在长时间出现生锈的现象。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及“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触摸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n外壳、触摸屏、合页、防护框、固定块、透明膜、压框和压条,所述外壳前端设有窗口,所述触摸屏嵌入安装在窗口后端中部,所述合页共有两个,两个所述合页通过螺丝分别连接在窗口后端左侧的上下两部,所述防护框通过螺丝连接在合页前端,所述固定块通过螺丝固定在防护框前端右侧,所述固定块前端左部上下两侧均开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块前端右部中间开有第二固定孔,所述防护框框口内壁四周均开有安装槽,所述防护框前端且位于框口四周均开有穿槽,所述透明膜布置在安装槽内部,每个所述穿槽内部均穿插设置压条,所述压框固定为一体在压条前端,所述压条沿着穿槽和安装槽穿过透明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触摸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外壳、触摸屏、合页、防护框、固定块、透明膜、压框和压条,所述外壳前端设有窗口,所述触摸屏嵌入安装在窗口后端中部,所述合页共有两个,两个所述合页通过螺丝分别连接在窗口后端左侧的上下两部,所述防护框通过螺丝连接在合页前端,所述固定块通过螺丝固定在防护框前端右侧,所述固定块前端左部上下两侧均开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块前端右部中间开有第二固定孔,所述防护框框口内壁四周均开有安装槽,所述防护框前端且位于框口四周均开有穿槽,所述透明膜布置在安装槽内部,每个所述穿槽内部均穿插设置压条,所述压框固定为一体在压条前端,所述压条沿着穿槽和安装槽穿过透明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燕严庭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恐龙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