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799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因对焦而引起的球面像差及像散的变动较少、广角且F值较小并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成像镜头及具备该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成像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对焦时不动的负的第1透镜组、光圈及对焦时移动的正的第2透镜组。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负透镜、双凸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透镜。并且满足与整个系统的焦距f、第1透镜组的焦距f1、从第1透镜组的像侧至第1、2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透镜的形状相关的规定条件式。

Imaging lens and camera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于FA(FactoryAutomation:工业自动化)用相机、MV(MachineVision:机器视觉)用相机、监控摄像机、数码相机及电影摄影机等的成像镜头以及具备该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能够使用于上述领域的相机且以往已知的成像镜头,例如,能够举出日本特开2004-21961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7-181376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2-02745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成像镜头。日本特开2004-21961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从物体侧依次具备负透镜组、光圈及正透镜组。日本特开平07-18137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从物体侧依次具备负透镜组、正透镜组、光圈及正透镜组。日本特开2012-02745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第1透镜组、光圈即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MV用相机中,要求对多种形状的物体利用各种物体距离来拍摄,而且要求高精度的检测。因此,要求所使用的成像镜头具有对焦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对焦时相对于像面固定且作为整体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光圈、对焦时移动且作为整体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其中,/n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透镜即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弯月形透镜即第2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双凸形状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弯月形透镜即第5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6透镜,/n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及(2):/n-0.4<f/f1<-0.2 (1)/n0.3<(R6f-R5r)/(R6f+R5r)<0.8 (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15 JP 2016-222150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对焦时相对于像面固定且作为整体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光圈、对焦时移动且作为整体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透镜即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弯月形透镜即第2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双凸形状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弯月形透镜即第5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6透镜,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及(2):
-0.4<f/f1<-0.2(1)
0.3<(R6f-R5r)/(R6f+R5r)<0.8(2)
其中,设为
f: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
f1: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R6f:所述第6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5r:所述第5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成像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3):
1.68<Nmin(3)
其中,设为
Nmin:所述第1透镜、所述第2透镜及所述第3透镜中d线的折射率最小的负透镜的该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成像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4):
32<vave(4)
其中,设为
vave:所述第1透镜、所述第2透镜及所述第3透镜中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的平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成像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5):
0<vd4-vd6<40(5)
其中,设为
vd4:所述第4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
vd6:所述第6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椚濑高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