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850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刷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包括:滚刷轴管;滚刷面料层,其紧贴粘接在滚刷轴管外侧壁上;内翻面料层,其在滚刷面料层左右两端一体延伸而成,分别朝向滚刷轴管两端的内壁内翻,并与滚刷轴管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在滚刷面料层左右两端一体形成内翻面料层,在操作过程中,滚刷面料层和内翻面料层均粘附涂料,通过内翻面料层对墙面阴角进行涂刷,提高涂刷效率。

A two-way roller brush without dead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
本技术涉及一种滚刷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
技术介绍
滚刷作为一种在日常室内装饰中,进行油漆或者涂料的涂刷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具,常用的滚刷结构是,采用外部纤维等材料(如绒布等)包括在一根起到轴的作用的管子上,再在管子的两头装上带孔的盖子,组成一个滚刷的转动主体,在用一个L形的金属棍支架插进管子中固定好,下端设置手柄,就是普通的滚刷结构。但是目前的滚筒刷在涂刷过程中,遇到墙角位置,由于滚筒刷两端没有面料层绒毛,导致滚筒刷无法刷到墙面阴角,涂刷存在死角,影响涂刷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用以解决传统滚筒刷在涂刷过程中无法刷到墙面阴角的问题。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包括:滚刷轴管;滚刷面料层,其紧贴粘接在滚刷轴管外侧壁上;内翻面料层,其在滚刷面料层左右两端一体延伸而成,分别朝向滚刷轴管两端的内壁内翻,并与滚刷轴管内壁固定连接。为了使滚刷轴管能够在平面上滚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滚筒刷还包括:滚刷架,滚刷架包括横杆和架杆,横杆设置在滚刷轴管内部的滚刷架;滚刷帽,其设置在滚刷轴管内部两端,滚刷架的横杆沿滚刷轴管轴心穿过滚刷帽的中心,滚刷架的横杆可在滚刷帽中转动。为了使横杆在滚刷帽中转动更顺畅,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每个滚刷帽朝向滚刷轴管内侧的一面均一体凸出形成延长管;每个延长管内部均设置转芯,转芯可在延长管内部转动,转芯套设在横杆上,横杆、转芯、延长管、滚刷帽和滚刷轴管的轴线相同。为了使滚刷帽之间的结构更稳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滚刷轴管内部设置内连接管,内连接管的两端均套设在延长管外部。为了防止转芯从延长管中脱离,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延长管内部设置腔体,转芯设置在腔体中;延长管的侧面开设放置口,转芯通过放置口放入腔体中。为了防止滚刷帽在滚刷轴管中发生位置移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滚刷轴管两端均一体形成有挡圈,滚刷帽朝向管刷管外侧的一面一体形成有挡片,挡片外径大于挡圈内径。为了使滚刷帽与滚刷轴管连接更稳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滚刷帽的侧面对应挡圈位置设置凹槽,凹槽内填充热熔物料。为了方便手持操作,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架杆末端固定设置手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在滚刷面料层左右两端一体形成内翻面料层,在操作过程中,滚刷面料层和内翻面料层均粘附涂料,通过内翻面料层对墙面阴角位置进行涂刷,提高涂刷效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滚刷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转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1-滚刷轴管;111-挡圈;12-滚刷面料层;13-内翻面料层;14-滚刷架;141-横杆;142-架杆;15-滚刷帽;151-挡片;152-凹槽;153-延长管;1531-腔体;1532-放置口;16-内连接管;17-转芯;18-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包括:滚刷轴管11,滚刷轴管11的材料为塑料;滚刷面料层12,其紧贴粘接在滚刷轴管11外侧壁上;内翻面料层13,其在滚刷面料层12左右两端一体延伸而成,分别朝向滚刷轴管11两端的内壁内翻,并与滚刷轴管11内壁固定连接;滚刷面料层12和内翻面料层13为绒面材料。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滚刷面料层12左右两端一体形成内翻面料层13,在操作过程中,滚刷面料层12和内翻面料层13均粘附涂料,通过内翻面料层13对墙面阴角进行涂刷,提高涂刷效率。为了使滚刷轴管11能够在平面上滚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滚筒刷还包括:滚刷架14,滚刷架14包括横杆141和架杆142,横杆141设置在滚刷轴管11内部的滚刷架14;滚刷帽15,其设置在滚刷轴管11内部两端,滚刷架14的横杆141沿滚刷轴管11轴心穿过滚刷帽15的中心,滚刷架14的横杆141可在滚刷帽15中转动。为了使横杆141在滚刷帽15中转动更顺畅,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每个滚刷帽15朝向滚刷轴管11内侧的一面均一体凸出形成延长管153;每个延长管153内部均设置转芯17,转芯17可在延长管153内部转动,转芯17套设在横杆141上,横杆141、转芯17、延长管153、滚刷帽15和滚刷轴管11的轴线相同,转芯17为现有零件,转芯17在延长管153中转动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为了使滚刷帽15之间的结构更稳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滚刷轴管11内部设置内连接管16,内连接管16的两端均套设在延长管153外部,用于将两个滚刷帽15进行固定。为了防止转芯17从延长管153中脱离,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延长管153内部设置腔体1531,转芯17设置在腔体1531中;延长管153的侧面开设放置口1532,转芯17通过放置口1532放入腔体1531中。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效果为:首先将转芯17通过放置口1532放入腔体1531中,横杆141尾端插入滚刷帽15和转芯17,然后将横杆141插入滚刷轴管11中,最后将横杆141头端插入滚刷帽15和转芯17,转芯17在延长管153中转动,减少横杆141与滚刷帽15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横杆141转动更顺畅;通过内连接管16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延长管153外部,使两个滚刷帽15之间的结构更稳定。为了防止滚刷帽15在滚刷轴管11中发生位置移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滚刷轴管11两端均一体形成有挡圈111,滚刷帽15朝向管刷管外侧的一面一体形成有挡片151,挡片151外径大于挡圈111内径。为了使滚刷帽15与滚刷轴管11连接更稳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滚刷帽15的侧面对应挡圈111位置设置凹槽152,凹槽152内填充热熔物料。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效果为:滚刷塑料轴管被加热后,用机器将融化的滚刷塑料轴管与内翻面料层13一起向内压入内翻,并形成一圈挡圈111,然后滚刷帽15在塑料未完全定型前压入安装,与挡圈111配合,冷却后恰好嵌入滚刷帽15上的凹槽152中,挡圈111与挡片151之间的配合,防止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其特征在于,包括:/n滚刷轴管(11);/n滚刷面料层(12),其紧贴粘接在滚刷轴管(11)外侧壁上;/n内翻面料层(13),其在滚刷面料层(12)左右两端一体延伸而成,分别朝向滚刷轴管(11)两端的内壁内翻,并与滚刷轴管(11)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刷轴管(11);
滚刷面料层(12),其紧贴粘接在滚刷轴管(11)外侧壁上;
内翻面料层(13),其在滚刷面料层(12)左右两端一体延伸而成,分别朝向滚刷轴管(11)两端的内壁内翻,并与滚刷轴管(11)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其特征在于,滚筒刷还包括:
滚刷架(14),滚刷架(14)包括横杆(141)和架杆(142),横杆(141)设置在滚刷轴管(11)内部的滚刷架(14);
滚刷帽(15),其设置在滚刷轴管(11)内部两端,滚刷架(14)的横杆(141)沿滚刷轴管(11)轴心穿过滚刷帽(15)的中心,滚刷架(14)的横杆(141)可在滚刷帽(15)中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无死角滚筒刷,其特征在于,每个滚刷帽(15)朝向滚刷轴管(11)内侧的一面均一体凸出形成延长管(153);每个延长管(153)内部均设置转芯(17),转芯(17)可在延长管(153)内部转动,转芯(17)套设在横杆(141)上,横杆(141)、转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庭制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