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7419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5:03
该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在工作台上安装滑块和滑架,在作业区域中,利用跨架在直线轨道导轨上的滑块对工作台进行移动引导,在非作业区域中,利用在曲线轨道导轨上行进的滑架对工作台进行移动引导。环绕路(30)由直线轨道导轨(2)和曲线轨道导轨(3)形成无限循环路。工作台(1)在环绕路(30)的作业区域(28)经由跨架于直线轨道导轨(2)的滑块(8)行进,在环绕路(30)的非作业区域(29)经由位于滑块(8)之间的滑架(6)行进。

Table cycle Gu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具有滑块和滑架的工作台在由直线导轨和曲线导轨构成的环绕路上循环引导的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使载置有工件和设备等对象物的工作台在环绕路上循环移动,用于在环绕路的中途的直线引导路的作业区域中对对象物进行机械加工、组装作业等作业。环绕路由直线引导路和曲线引导路构成,通常将直线引导路作为作业区域,将曲线引导路构成为非作业区域。以往,已知具有使用线性马达使对象物往复移动的线性搬运装置。该线性搬运装置包括基台、设置在该基台上的一对线性驱动部、以及被各线性驱动部驱动的作为可动件的滑块。在上述线性搬运装置中,设置有使滑块从一方(往动侧)的线性驱动部的下游端向另一方(复动侧)的线性驱动部的上游端循环的第一循环装置和从另一方(复动侧)的线性驱动部的下游端向一方(往动侧)的线性驱动部的上游端循环的第二循环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以往已知的直线、曲线自由引导装置即使在轨道导轨具有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弯曲的两个曲线部的情况下,滑块也能够沿着轨道导轨在这些曲线部连续地移动。上述直线、曲线自由引导装置由轨道导轨和滑块构成,所述轨道导轨包括直线部以及以规定的曲率半径形成为圆弧状的曲线部,所述滑块以横跨形成为截面大致鞍状的轨道导轨的方式配置,并且随着无限循环的多个滚珠的滚动而沿着轨道导轨移动。在滑块上直线状地形成有供滚珠滚动的负载滚行槽,另一方面,将曲线部的轨道导轨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直线部的宽度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作为线性定位系统,已知有在包括直线部和曲线部的轨道上移动的滑架。滑架构成为,具有一对滚动轴承,通过该滚动轴承在轨道上行进。滑架构成为,在轨道的曲线部移动时,辊沿着曲线部旋转而在轨道上行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以往已知的搬送系统具有由形成有包括直线部、弯道在内的行进路的引导导轨进行引导而使载体能够进行方向转换的转向结构的行进支撑体,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驱动力沿着行进路自由地行进。载体具有夹持引导导轨的一对引导辊、支撑一对引导辊的支撑构件、以及将支撑构件自由旋转地轴支撑于载体的转向轴。在载体在引导导轨的曲线部移动时,使一对引导辊沿着引导导轨经由转向轴旋转,从而载体能够顺畅地在曲线部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以往,已知有使用线性马达使对象物移动的定子装置。该定子装置具有形成磁场的能够电气地施力的磁场发生器,该磁场发生器具有定子齿、围绕该定子齿卷绕的线圈以及保持磁场发生器的保持模块,定子齿的第一端部固定于第一保持装置,定子齿的第二端部固定于第二保持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另外,以往的搬运装置由配设了轨道辊的可动滑架和以对该滑架进行引导的方式设置的轨道导轨构成。轨道导轨至少具有一个轨道面、至少一个直线部分以及至少一个弯曲部分。轨道辊构成为,在滑架沿着直线部分移动时,仅第一组的轨道辊在分配于直线部分的轨道面上滚动,在滑架沿着弯曲部分移动时,仅第二组的轨道辊在分配于弯曲部分的轨道面上滚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62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46065号公报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5086705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208859号公报专利文献5:US2015/0008768A1专利文献6:US2016/0031648A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线性搬运装置是在使对象物从往动侧向复动侧移动时对对象物进行更换装载的装置,并不是从直线部到曲线部使对象物连续地环绕移动的装置。由于将一个直线移动引导用的导轨仅配置于滑块的宽度方向端部,因此,若负载载荷,则滑块有可能因摆动方向的力矩而较大地位移,从而无法负载大的载荷。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直线、曲线自由引导装置中,为了通过直线移动引导用的滑块在曲线部行进,使轨道导轨的曲线部的宽度尺寸变小,在与滑块之间隔开间隙的状态下使滚动体滚行,因此,需要高精度地管理间隙。另外,上述专利文献3及上述专利文献4仅通过辊引导使对象物移动,因此,与直线移动引导相比,存在无法负载大的载荷的问题。另外,上述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构成为,工作台在需要稳定性等精度的作业区域行进的直线导轨区域中,在直线轨道导轨上经由滑块行进,在返回的曲线导轨区域中,在曲线轨道导轨上经由滑架行进。在该情况下,在从工作台经由滑架在曲线轨道导轨上行进的状态被切换为工作台经由滑块在直线轨道导轨上行进的状态时,有可能对工作台施加大的冲击、阻力等。另外,若为载荷集中于工作台而负载载荷的状态,则有可能在从曲线防护导轨、曲线防护导轨同时移至环绕路的内侧和外侧的直线轨道导轨的边界部产生大的阻力、冲击、噪音等不理想的状态,另外,由于对工作台的负载平衡的偏载荷可能产生对驱动装置的不良影响等。另外,由于直线轨道导轨与曲线轨道导轨之间的导轨高度的误差或向基座安装的安装误差等,存在工作台从曲线导轨区域到直线导轨区域或从直线导轨区域到曲线导轨区域的转移的边界部受到大的阻力、冲击等的问题。因此,就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而言,存在为了减轻对工作台的阻力、冲击等如何构成才能够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如下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使安装有滑块和滑架的工作台沿着由直线导轨的直线部和曲线导轨的曲线部构成的环绕路循环移动,在工作台上搭载工件、部件、设备等对象物,使工作台能够沿着环绕路连续地环绕移动,并且不需要对滑块、滑架、直线导轨以及曲线导轨进行高精度管理,能够负载大的载荷,为了在环绕路上对工作台进行循环引导,由一对直线导轨的直线轨道导轨构成对对象物进行作业的直线部,由曲线轨道导轨构成作为非作业的曲线部,在进行作业的直线部,经由设置于工作台的滑块能够在大地负载载荷的直线轨道导轨上进行引导,经由设置于工作台的滑架沿曲线轨道导轨进行引导,从而使设置于工作台的对象物连续地环绕移动。即,该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将工作台载置于一对直线引导导轨,因此,能够抑制工作台的位移量,从而能够准确且稳定地支撑被负载的载荷,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对搭载于工作台的对象物的作业,例如,工件的切削、部件的组装等各种作业。另外,在该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中,工作台在直线导轨区域和曲线导轨区域的转移,使内侧的直线轨道导轨和外侧的直线轨道导轨的两端的终端在行进方向上偏移设定在不同的位置,由此,辊行进的滑架与滑块的锥形部以不在内外直线轨道导轨上重叠的方式错开,使工作台的转移的冲击分散而使行进的切换顺畅,例如,在工作台从曲线部朝向直线部移动时,将内周侧的滑块导入到直线轨道导轨的端部的锥形部并开始直线轨道导轨的行进,然后,以一边将外周侧的滑块导入直线轨道导轨的端部的锥形部并开始直线轨道导轨的行进,一边使滑架的辊从曲线轨道导轨脱离的方式行进,另外,通过使内周侧的滑块先在直线轨道导轨上行进,从而矫正负载大的外周侧的倾斜,由此降低对工作台的冲击。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由基座、环绕路以及工作台构成,所述环绕路由固定于该基座上的作业区域即直线移动引导区域的一对直线导轨和固定于非作业区域即曲线移动引导区域的曲线导轨构成,所述工作台沿着所述环绕路循环移动,/n所述直线导轨具有至少一对相互平行地隔开并沿行进方向延伸的直线轨道导轨,所述曲线导轨至少具有从所述一对所述直线轨道导轨的两端部之间分别曲线状地延伸的一条曲线轨道导轨,/n所述环绕路通过一对所述直线轨道导轨和分别位于所述一对直线轨道导轨的所述两端部之间的所述曲线轨道导轨,形成为所述工作台能够循环移动的无限循环路,/n在所述工作台的下表面安装有多个滑块和一对滑架,所述多个滑块跨架于所述直线轨道导轨而滚动并且分别配设在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一对滑架在所述曲线轨道导轨上滚动,并且位于所述滑块之间而配设于行进方向的前后。/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05 JP 2017-131822;20170929 JP 2017-1906541.一种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由基座、环绕路以及工作台构成,所述环绕路由固定于该基座上的作业区域即直线移动引导区域的一对直线导轨和固定于非作业区域即曲线移动引导区域的曲线导轨构成,所述工作台沿着所述环绕路循环移动,
所述直线导轨具有至少一对相互平行地隔开并沿行进方向延伸的直线轨道导轨,所述曲线导轨至少具有从所述一对所述直线轨道导轨的两端部之间分别曲线状地延伸的一条曲线轨道导轨,
所述环绕路通过一对所述直线轨道导轨和分别位于所述一对直线轨道导轨的所述两端部之间的所述曲线轨道导轨,形成为所述工作台能够循环移动的无限循环路,
在所述工作台的下表面安装有多个滑块和一对滑架,所述多个滑块跨架于所述直线轨道导轨而滚动并且分别配设在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一对滑架在所述曲线轨道导轨上滚动,并且位于所述滑块之间而配设于行进方向的前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由壳体、端盖以及滚动体构成,所述壳体形成有分别与形成于所述直线轨道导轨的两侧面的一对第一轨道槽相对地形成的第二轨道槽和沿着所述第二轨道槽延伸的返回路,所述端盖分别配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端面且形成有圆弧状的方向转换路,所述方向转换路使形成于所述第一轨道槽与所述第二轨道槽之间的轨道路和所述返回路连通,所述滚动体在由所述轨道路、所述返回路以及一对所述方向转换路构成的循环路上滚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由连结板以及一对辊构成,所述板经由旋转轴承自由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一对所述辊在所述连结板的宽度方向上隔开且分别自由旋转地安装,所述辊具有被沿所述曲线轨道导轨的两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楔状突出部支撑为分别能够自由旋转滑动卡合槽,所述旋转轴承是由固定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连结板中的任一个的外轮、固定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连结板中的另一个的内轮以及在所述外轮的轨道面与所述内轮的轨道面之间滚动的圆筒滚子构成的交叉滚子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绕路由在所述基座上沿直线方向延伸且供所述滑块滚行的一对所述直线轨道导轨、沿所述直线轨道导轨间分别配设的供所述滑架滚行的直线引导导轨、分别与所述直线轨道导轨的所述两端部连结并供所述滑块行进的曲线防护导轨、以及分别与所述直线引导导轨的两端部连结且供所述滑架滚行的所述曲线轨道导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线防护导轨配设于所述曲线轨道导轨的两侧且通过第一导轨连结部分别与所述直线轨道导轨的所述两端部连结,所述直线引导导轨配设于所述直线轨道导轨之间且通过第二导轨连结部分别与所述曲线轨道导轨的两端部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曲线防护导轨与形成于所述滑块的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轨道槽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在所述直线引导导轨的所述楔状突出部与所述滑架的所述辊的所述卡合槽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直线轨道导轨和所述曲线防护导轨连结的所述第一导轨连结部中,所述直线轨道导轨的所述两端部形成为锥状地逐渐变细,与形成于所述滑块的所述第二轨道槽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而形成所述第一间隙,所述滑块通过所述第一间隙在所述直线轨道导轨的所述两端部使所述滚动体成为自由状态,从而被所述曲线防护导轨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曲线轨道导轨与所述直线引导导轨连结的所述第二导轨连结部形成为,所述直线引导导轨的所述两端部的两侧的所述楔状突出部朝向所述曲线轨道导轨锥状地逐渐变厚,所述直线引导导轨的所述楔状突出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奈良嗣由松井雅士佐藤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东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