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卡式电生理信号放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讲是一种板卡式电生理信号放大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特别是介入手术中,通常采用电生理系统和心内标测导管实施心脏消融治疗手术以治疗房颤、房扑等心脏异位起搏导致的疾病。对于目前的电生理系统,如图1所示,其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患者连接单元、放大器以及医生图形工作站。接受介入手术的患者通过医用导管,经过一系列连接线缆,与电生理信号放大装置相连,患者的电生理信号被电生理信号放大装置放大后,发送到操作工作站,经由软件系统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供医师诊断和治疗。其中,处于系统核心地位的电生理信号放大器需要实现信号采集、放大、A/D转换、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等功能,同时须为整个电生理系统进行供电,并集成患者保护等辅助功能。但是,现有的电生理系统内部通常采用单板卡设计,即上述所有功能都集成在单张主板卡上,如同计算机的主板一样,通过板卡上的插槽和连接器连接外部的设备和装置。此种设计看似虽直接,但是机箱内部的利用效率不高,造成产品体积过大,不便运输安装;当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卡式电生理信号放大系统,包括附件单元、电生理信号放大装置、操作工作站及图形工作站,其特征在于:/n附件单元(1)为医用外围设备及医用耗材,附件单元(1)的信号输入端口利用医用耗材与患者相连,附件单元(1)的信号输出端口利用医用导管/连接电缆与生理信号放大装置(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生理信号放大装置(2)的信号输出端利用有线/无线的连接方式与操作工作站及图形工作站(3)相连;/n所述电生理信号放大装置(2)为多卡式电生理信号放大装置,包括装置壳体、信号处理底板(4)、机架单元(5)和采集卡(6),所述装置壳体的前侧板(7)开设有若干信号通孔,装置壳体的两侧的侧板(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卡式电生理信号放大系统,包括附件单元、电生理信号放大装置、操作工作站及图形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附件单元(1)为医用外围设备及医用耗材,附件单元(1)的信号输入端口利用医用耗材与患者相连,附件单元(1)的信号输出端口利用医用导管/连接电缆与生理信号放大装置(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生理信号放大装置(2)的信号输出端利用有线/无线的连接方式与操作工作站及图形工作站(3)相连;
所述电生理信号放大装置(2)为多卡式电生理信号放大装置,包括装置壳体、信号处理底板(4)、机架单元(5)和采集卡(6),所述装置壳体的前侧板(7)开设有若干信号通孔,装置壳体的两侧的侧板(8)上均开设有散热口(9),装置壳体的后侧板(10)上设有散热网孔(11)和信号输出通孔(12),装置壳体内的前端固定有信号处理底板(4),信号处理底板(4)的前侧面上开设的信号输入接插端口均从信号通孔处露出,所述信号处理底板(4)的后侧面上分布有公头连接器(13),机架单元(5)、采集卡(6)的前端均固定设有母头连接器(14),所述机架单元(5)、采集卡(6)利用公头、母头连接器(13、14)与信号处理底板(4)接插固定,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采集卡(6)为单功能采集卡,包括磁场定位板卡(6-1)、体表心电图板卡(6-2)、心内信号采集卡(6-3)、控制板卡(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卡式电生理信号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生理信号放大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将采集卡(6)、机架单元(5)安装到位后,给整个电生理信号放大装置(2)通电,机架单元(5)为其他板卡提供电能,并将各板卡的供电电流、电压等信息发送给控制板卡(6-4);
体表心电图板卡(6-2)分别从医用导管和患者体表的电极片,经由附件单元(1)中的连接电缆,拾取患者体内的有创血压信号和体表的心电信号,通过模拟放大、滤波、模数转换、数字滤波和其他处理后,发送到控制板卡(6-4),同时在控制板卡(6-4)发出指令时,向医用导管和患者体表电极片发送电场定位激励信号以及心内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双全,张勇,仓学习,候岳翔,刘宇,曾志槐,戴振华,叶有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