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坝区稻田和山区梯田的集约化养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637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08:09
一种适用于坝区稻田和山区梯田的集约化养鱼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它包含养殖箱体组和稻田;养殖箱体组与稻田利用管道进行连接;上述养殖箱体组包含箱体、一号阀、出水管、二号泵;数个箱体的入口均连接有水源入水管,水源根据地形条件,分坝区稻田依靠动力泵入和山泉自流进入两种方式。入水管上连接有二号阀,入水管的入口端置于高位水流的下水位处,数个箱体的出口均连接有出水管,每个出水管上均连接有一号阀。其能够利用不间断流入箱体的水源进行水产养殖,并且将水产养殖尾水引入稻田,作为有机肥供水稻利用,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的水产养殖,推动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

An intensive fish culture system suitable for paddy fields and terrace fields in the dam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坝区稻田和山区梯田的集约化养鱼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坝区稻田和山区梯田的集约化养鱼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稻田养殖技术,通常稻田水位很浅,鱼苗投放量小,产鱼量少,水体利用率较低。在适宜的位置增添集装箱养殖系统,利用稻田水体开展鱼类养殖,在有效提高稻田水体利用率的同时,养殖尾水进入稻田,粪便和残饵成为供作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实现循环利用。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坝区稻田综合种养的效率,应用于山区梯田,也是促进山区渔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适用于坝区稻田和山区梯田的养鱼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稻田水体作为水源进行水产养殖,并且将水产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残饵作为稻田的有机肥,实现绿色生态无污染的稻田高效综合种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养殖集装箱组和稻田;养殖集装箱组与稻田利用管道首尾相连;上述养殖集装箱组包含箱体、一号阀、出水管、二号泵;数个箱体的入口均连接有泉水入水管,泉水入水管上连接有二号阀,泉水入水管的入口端置于高位水流的下水位处,数个箱体的出口均连接有出水管,每个出水管上均连接有一号阀;上述稻田内养殖有水产苗种。进一步地,所述的泉水入水管上通过蓄水池入水管与蓄水池连接,蓄水池入水管上连接有三号阀,蓄水池的出口通过蓄水池排水管与泉水入水管连接,该蓄水池排水管上串联有一号泵和四号阀;所述的蓄水池入水管设置于蓄水池排水管的上流水位处,且两者均设置于二号阀的上流水位处。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为敞口式装置,且设置于室外。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内设有曝气系统和溶解氧、pH值及水温等水化指标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上述各系统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水产养殖系统相对应的控制系统即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养殖箱体组设置在坝区稻田旁或者山区梯田的进水口前段,在箱体内养殖精品鱼种,养殖产生的含粪便以及残饵的养殖尾水经自流或由二号泵抽出输送至稻田内,对稻田内的农作物进行灌溉的同时,还能够对稻田内养殖的水产苗种进行养殖,稻田内的水产苗种所产生的粪便和残饵为稻田内的农作物提供有机肥料,经过稻田内排出的水由于稻田内所种植的农作物根系具有一定的阻拦沉淀和吸附作用,其排出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的净化。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坝区稻田和山区梯田的集约化养鱼系统,其能够充分利用稻田水体作为水源进行水产养殖,并且将水产养殖产生的粪便及残饵作为稻田或梯田的有机肥,实现绿色生态无污染的稻田高效综合种养,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养殖集装箱组1、箱体1-1、一号阀1-2、出水管1-3、二号泵1-4、稻田入水管2、五号阀2-1、稻田3、泉水入水管5、二号阀5-1、蓄水池4、蓄水池入水管4-1、三号阀4-2、蓄水池排水管4-3、四号阀4-4、一号泵4-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养殖集装箱组1、稻田3;将养殖集装箱组1设置于坝区稻田和山区梯田(稻田)的下流水位段,养殖集装箱组1以及稻田3利用管道首尾相连;上述养殖集装箱组1包含箱体1-1、三号阀1-2、出水管1-3、二号泵1-4;三个箱体1-1内均养殖精品鱼种,箱体1-1为敞口式装置,其均设置于室外,箱体1-1内设有曝气系统和溶氧测量系统、pH检测系统以及温度监测系统(图中未示出),用于对箱体1-1内养殖精品鱼种的水体进行溶氧的控制、pH的实时检测以及温度的监测,保证养殖水体稳定;三个箱体1-1的入口均连接有泉水入水管5,泉水入水管5上连接有二号阀5-1(二号阀5-1用于控制是否对箱体1-1内进行水的引入),泉水入水管5的入口端置于高位水流的下水位处,三个箱体1-1的出口均连接有出水管1-3,每个出水管1-3上均连接有一号阀1-2(该一号阀1-2分别控制每个对应的箱体1-1是否进行养殖尾水的排出,养殖尾水为水与水产粪便、残饵的混合液);数个出水管1-3的出口端汇总后与二号泵1-4连接;二号泵1-4的出水口与稻田入水管2连接,上述稻田入水管2上连接有五号阀2-1(该五号阀2-1用于控制是否向稻田3内引入养殖集装箱组1内所产生的养殖尾水);稻田入水管2的出口端与稻田3周边的渠道相互贯通,将产生的养殖尾水引入稻田3内,进行灌溉和养殖;上述稻田3内养殖有水产苗种,该处的水产苗为常规养殖水产苗种,例如鲫鱼、鲤鱼、泥鳅等。进一步地,所述的泉水入水管5上通过蓄水池入水管4-1与蓄水池4连接,蓄水池入水管4-1上连接有三号阀4-2(三号阀4-2用于控制是否对泉水入水管5中的上流水进行引入),蓄水池4的出口通过蓄水池排水管4-3与泉水入水管5连接,蓄水池排水管4-3设置于蓄水池4的上端口处,此处的蓄水池4不仅为水量多的时候提供蓄水缓存的作用,其还具有一定的沉淀作用,有效将上流水源中所夹带的杂质进行沉淀,保证水质的清澈,该蓄水池排水管4-3上串联有一号泵4-5和四号阀4-4(四号阀4-4用于控制是否对蓄水池4内的蓄水的排出,三号泵4-5为抽水泵,用于将蓄水池4中的蓄水进行抽取送入箱体1-1中);所述的蓄水池入水管4-1设置于蓄水池排水管4-3的上流水位处,且两者均设置于二号阀5-1的上流水位处。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养殖集装箱组1设置在山区或者梯田的下水位地段,在箱体1-1内养殖精品鱼种,将高处的泉水和溪水引入箱体1-1内,对箱体1-1内的精品鱼种进行养殖,产生的含粪便以及残饵的养殖尾水自流或由二号泵1-4抽出输送至稻田3内,对稻田内的农作物进行灌溉的同时,还能够对稻田3内养殖的水产苗进行养殖,稻田3内的水产苗所产生的粪便和残饵为稻田3内的农作物提供有机肥料,经过稻田3内排出的水由于稻田3内所种植的农作物的根系具有一定的阻拦沉淀和吸附作用,其排出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的净化。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1、在坝区稻田旁或者山区梯田的进水口前段设置养殖箱体组,开展水产养殖,合理利用了水资源;2、在养殖箱体组的后端引入稻田进行灌溉,将水进行了合理再利用,节约水源;3、在稻田内种植农作物的同时,充分利用稻田水体开展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和残饵等用作农作物的有机肥循环利用,同时将稻田内的水质净化,绿色环保。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坝区稻田和山区梯田的集约化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养殖集装箱组(1)、稻田(3);养殖集装箱组(1)以及稻田(3)利用管道首尾相连;/n上述养殖集装箱组(1)包含箱体(1-1)、一号阀(1-2)、出水管(1-3)、二号泵(1-4);数个箱体(1-1)的入口均连接有泉水入水管(5),泉水入水管(5)上连接有二号阀(5-1),泉水入水管(5)的入口端置于高位水流的下水位处,数个箱体(1-1)的出口均连接有出水管(1-3),每个出水管(1-3)上均连接有一号阀(1-2);数个出水管(1-3)的出口端汇总后与二号泵(1-4)连接,二号泵(1-4)的出水口与稻田入水管(2)连接;稻田入水管(2)上连接有五号阀(2-1),稻田入水管(2)的另一端与稻田(3)周边的渠道相互贯通;上述稻田(3)内撒设有水产苗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坝区稻田和山区梯田的集约化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养殖集装箱组(1)、稻田(3);养殖集装箱组(1)以及稻田(3)利用管道首尾相连;
上述养殖集装箱组(1)包含箱体(1-1)、一号阀(1-2)、出水管(1-3)、二号泵(1-4);数个箱体(1-1)的入口均连接有泉水入水管(5),泉水入水管(5)上连接有二号阀(5-1),泉水入水管(5)的入口端置于高位水流的下水位处,数个箱体(1-1)的出口均连接有出水管(1-3),每个出水管(1-3)上均连接有一号阀(1-2);数个出水管(1-3)的出口端汇总后与二号泵(1-4)连接,二号泵(1-4)的出水口与稻田入水管(2)连接;稻田入水管(2)上连接有五号阀(2-1),稻田入水管(2)的另一端与稻田(3)周边的渠道相互贯通;上述稻田(3)内撒设有水产苗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山区以及梯田的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泉水入水管(5)上通过蓄水池入水管(4-1)与蓄水池(4)连接,蓄水池入水管(4-1)上连接有三号阀(4-2),蓄水池(4)的出口通过蓄水池排水管(4-3)与泉水入水管(5)连接,该蓄水池排水管(4-3)上串联有一号泵(4-5)和四号阀(4-4);所述的蓄水池入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祥军符世伟崔丽莉高海涛孙昳刘中文李治金徐丽琼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渔业病害防治和质量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