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及具有其的滤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09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包括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以及第二滤芯,第一滤芯与所述的第二滤芯之间通过快速连接组件固定,在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之间设置光源,在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的表面设置由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形成的光催化膜;在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之间设置用于容纳光源的凹腔。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作为净化空气的材料,不仅能够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由于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本身的性能,能够反复使用,提高使用寿命,不会出现有毒有害污染物脱附问题,同时能够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通过上述结构实现滤芯的模块化,方便更换和维修,根据需要可以拼接呈任意尺寸,提高滤芯的适用范围,降低使用成本。

Photocatalytic air filter module and its filt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及具有其的滤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及消毒杀菌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及具有其的滤芯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空气净化滤芯多由活性炭组成,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通常会出现吸附饱和、空气净化效率下降的情况,甚至吸附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会发生脱附的问题,重新释放到室内空气中。并且,现有空气净化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细菌滋生的问题,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纳米二氧化钛在一定波长的波照射下,某些共价键中的价电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足以挣脱共价键的束缚,跃迁到导带,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相同数量的空穴。产生的自由电子-空穴对,它们能使空气中的氧或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能力比臭氧还强,几乎能杀灭物体表面所有的细菌和病毒,并能分解细菌死后留下的内毒素,最终将细菌和病毒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很好的处理人类病毒的相互交叉感染。除此之外,它就能够将所有的有害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毒无臭的物质,是一种环境友好并能与人类长期共存的环境净化材料。基于上述情况,目前需要一款方便更换且结合纳米二氧化钛的净化滤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及具有其的滤芯结构,它实现了持续对室内空气杀菌消毒的目的,增加了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包括滤芯组件,所述的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以及第二滤芯,所述的第一滤芯与所述的第二滤芯之间通过快速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之间设置光源,在所述的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的表面设置由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形成的光催化膜;在所述的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之间设置用于容纳光源的凹腔。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均采用蜂窝状结构,所述的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的蜂窝状结构相互错开排布。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滤芯以及第二滤芯结构相同均包括边框、设置于边框内的蜂窝玻璃,所述的快速连接组件设置在边框上。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光源包括灯箱、设置于灯箱顶部和底部的电源接头以及与设置在灯箱上的紫外灯珠。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紫外灯珠至少一个。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电源接头包括设置在灯箱顶部的正极凸起以及设置在灯箱底部的负极凹槽。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第一滤芯上设置第一凹槽,在所述的第二滤芯上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组合形成凹腔,所述的灯箱插入凹腔内。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快速连接组件至少有两组,分别对称设置在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两侧,包括设置于第一滤芯或者第二滤芯上的卡槽以及设置于第二滤芯或者第一滤芯上的卡隼。一种光催化空气滤芯结构,由若干个上述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组合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作为净化空气的材料,不仅能够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由于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本身的性能,能够反复使用,提高使用寿命,不会出现有毒有害污染物脱附问题,同时能够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通过上述结构实现滤芯的模块化,方便更换和维修,根据需要可以拼接呈任意尺寸,提高滤芯的适用范围,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滤芯;2、第二滤芯;3、光源;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蜂窝状结构;7、卡隼;8、卡槽;31、灯箱;32、电源接头;33、紫外灯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包括滤芯组件,所述的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1以及第二滤芯2,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所述的第二滤芯2之间通过快速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之间设置光源3,在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的表面设置由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形成的光催化膜;在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之间设置用于容纳光源3的凹腔;第一滤芯2与第二滤芯2内部为蜂窝状结构6,光催化膜附着在蜂窝状结构6的表面。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在制作的过程中保证其结构一致,由边框、蜂窝状结构6组成,蜂窝状结构6可以通过玻璃管以及石英管制作而成,在安装的过程中保证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内的蜂窝玻璃错开排布,能够提高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效果。上述的光源3采用紫外光,紫外光的波长为200nm~400nm;在白天时,由于光催化膜很容易接触到光,能够始终保持工作,此时光源3可以关闭;在夜晚时,打开光源3,为光催化膜提供光线使其继续工作。光催化膜通过浸渍加高温处理形成,在常温下在纳米二氧化钛溶液中浸渍20min~40min,之后取出并在400℃~500℃的高温下进行固化,固化时间为10min~30min,最终在蜂窝玻璃以及边框表面形成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膜。上述光源3包括由铝基板制作而成的灯箱31、位于灯箱31顶部与底部的电源接32以及设置在灯箱31上的紫外灯珠33,紫外灯珠33选用2W~10W即可,灯箱31可以为多种形状,例如球形、正方体、长方体、锥体等,在本方案中,灯箱31制作为长方体,灯箱31的长度根据第一滤芯1和第二滤芯2的长度制作,紫外灯珠33有多个分别焊接在灯箱31的4个侧面上并且均匀分布,电源接头32包括设置在灯箱31上表面的正极凸起以及设置在灯箱31下表面的负极凹槽;在一组滤芯组件内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组光源3,在本方案中设置2组即可实现最大效率的应用。灯箱31插入滤芯组件的凹腔内,在第一滤芯1上设置两个第一凹槽4,在第二滤芯2上设置两个第二凹槽5,在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进行拼装时,位于第一滤芯1上的两个第一凹槽4与位于第二滤芯2上的两个第二凹槽5分别形成两个凹腔,两个灯箱31一一对应分别插入两个凹腔内,两个灯箱31的外形基本与滤芯组件平齐;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通过快速连接组件结合起来,同时将灯箱31固定在凹腔内。快速连接组件由分别设置在第一滤芯1以及第二滤芯2上的卡隼7与卡槽8组成,在滤芯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快速连接组件,在本方案中每侧设置2个快速连接组件,由于相互配合的卡隼7与卡槽8需要分别设置在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上,故在同一侧可以全部为卡槽8,而另一侧全部为卡隼7;也可以在同一侧设置一个卡隼7与一个卡槽8,而另一侧也为一个卡隼7与一个卡槽8,实现连接的稳定性与快速性。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若干个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拼接形成光催化空气滤芯结构,可以通过相邻上下排布的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正极凸起与负极凹槽之间的配合实现快速定位和快速拼装,提高拼装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电源接头的快速连接,不需要重新布线,拼装完成即可使用。综上,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作为净化空气的材料,不仅能够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而且由于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本身的性能,能够反复使用,提高使用寿命,不会出现普通净化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脱附的问题,不会积存细菌,能够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通过上述结构实现滤芯的模块化,将灯箱31嵌入第一滤芯1、第二滤芯2内,整体实现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包括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1)以及第二滤芯(2),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所述的第二滤芯(2)之间通过快速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之间设置光源(3),在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的表面设置由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形成的光催化膜;在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之间设置用于容纳光源(3)的凹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包括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1)以及第二滤芯(2),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所述的第二滤芯(2)之间通过快速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之间设置光源(3),在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的表面设置由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形成的光催化膜;在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之间设置用于容纳光源(3)的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均采用蜂窝状结构(6),所述的第一滤芯(1)与第二滤芯(2)的蜂窝状结构(6)相互错开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滤芯(1)以及第二滤芯(2)结构相同均包括边框、设置于边框内的蜂窝玻璃,所述的快速连接组件设置在边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空气滤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3)包括灯箱(31)、设置于灯箱(31)顶部和底部的电源接头(32)以及与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伟周晓林刘轶佳
申请(专利权)人:莱恩佳辰苏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