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湿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6079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6:43
本公开提供一种氧气湿化装置,包括外壳、加湿芯、导气流道和连接座,加湿芯在容纳腔内延伸入湿化液,连接座具有座腔室,座腔室具有沿加湿芯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腔壁,加湿芯的顶端位于座腔室内,该顶端的外表面在加湿芯的径向方向上抵靠腔壁,导气流道包括形成于腔壁的导气凹槽或者导气孔,导气流道的一端连通于进气管,另一端连通于容纳腔,干燥的氧气沿导气流道进入容纳腔并在湿化液之外脱离导气流道。该氧气湿化装置对干燥的氧气进行表面湿化,使干燥的氧气能够顺利地进入导气流道进而进入容纳腔,减小氧气流动过程中的气阻,避免干燥的氧气流动不通畅,并且还可以防止干燥的氧气从加湿芯的顶端进入加湿芯的内部,使湿化过程不产生气溶胶。

Oxygen humid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气湿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氧气湿化装置。
技术介绍
吸氧是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氧气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湿化,现有的湿化氧气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表面湿化和入水湿化。传统的入水湿化是指将干燥的气体通入湿化液内部,气体在液态水中连续撞击并从水面冒出,进而与众多小液滴混合而提高气体中总含水量。入水湿化的方法噪音较大,小液滴又极易将水中的气溶胶带入气流中危害人体健康,现已逐渐被淘汰。表面湿化是指干燥的气体流经湿润的湿化物质表面并带走水蒸气。表面湿化的方法无噪音,并且彻底避免了入水湿化中产生气溶胶的风险,是目前推广的一种湿化方法。公告号为CN2037105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氧气湿化装置,包括:瓶体、瓶盖、棉芯固定座、棉芯、湿化液等。棉芯固定座的进气接口与瓶盖相连,棉芯的一端插入棉芯固定座内,棉芯在瓶体内延伸,从而棉芯的另一端浸没在瓶体内的湿化液内。湿化液在棉芯的另一端浸润棉芯并根据毛细原理上升使整个棉芯保持湿润。干燥的氧气进入棉芯内部,在穿过棉芯内部的同时携带水分子并通过棉芯内部间隙而扩散至瓶体的内腔,最终到达终端,从而达到湿化氧气的目的。但是,干燥的氧气经棉芯进入湿化液,这明显属于上述的入水湿化,会在湿化的过程中形成微小的气溶胶。公告号为CN20756220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氧气湿化瓶,包括湿化瓶体、上端盖、导气管、润湿座等。润湿座形成有圆柱形的润湿腔,在润湿腔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润湿导气凸起,在润湿腔内还设有润湿引水棒,润湿引水棒下端位于湿化瓶体的底部。该装置通过螺旋状的润湿导气凸起引导气流,一部分氧气在螺旋状的润湿导气凸起之间盘旋之后进入湿化瓶体,一部分氧气经润湿引水棒的顶端进入润湿引水棒内部。氧气借助润湿引水棒形成的输送管路而被导入湿化液中,会在湿化过程中形成微小的气溶胶。螺旋状的润湿导气凸起增加一定的气阻,从而产生氧气进入引水棒的可能,产生入水湿化的风险。可见,现有的氧气湿化装置具有不可避免地产生气溶胶的技术问题,从而给患者肺部健康带来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氧气湿化过程安全、无噪音的氧气湿化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氧气湿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加湿芯,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湿化液的容纳腔和供氧气流入所述容纳腔的进气管,以及供湿化后氧气流出所述容纳腔的出气管,所述加湿芯在所述容纳腔内延伸入所述湿化液,所述氧气湿化装置还包括导气流道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座腔室,所述座腔室具有沿所述加湿芯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腔壁,所述加湿芯的顶端位于所述座腔室内,所述加湿芯的顶端的外表面在所述加湿芯的径向方向上抵靠所述腔壁,所述导气流道包括形成于所述腔壁的导气凹槽或者导气孔,所述导气流道在所述加湿芯的侧方直线状或折线状地延伸,所述导气流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气管,所述导气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容纳腔,干燥的氧气沿所述导气流道进入所述容纳腔并在所述湿化液之外脱离所述导气流道而在所述容纳腔内扩散。优选地,所述腔壁包括直形腔壁,所述导气流道从所述直形腔壁向径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直线状的导气凹槽。优选地,所述腔壁包括直形腔壁和锥形腔壁,所述导气流道从所述腔壁向径向外侧凹陷而形成为所述导气凹槽,或者所述导气流道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形成于所述直形腔壁和/或所述锥形腔壁中的所述导气孔,所述导气孔在所述加湿芯的上方连通到所述进气管。优选地,所述座腔室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进气管连通,在所述座腔室内具有至少两个沿所述延伸方向向所述容纳腔凸出的座凸部,所述座凸部沿所述加湿芯的周向分散布置,相邻两个所述座凸部之间形成第一导气间隙,所述第一导气间隙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加湿芯的顶面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抵靠所述座凸部;所述腔壁为直形腔壁,所述直形腔壁在所述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座凸部的外侧,所述导气凹槽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气凹槽的底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直形腔壁的顶端与所述座凸部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导气间隙连通的第二导气间隙,所述干燥的氧气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气间隙、所述第二导气间隙、所述导气凹槽而进入所述容纳腔。优选地,所述导气凹槽的顶端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与所述座凸部的顶端齐平。优选地,所述直形腔壁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导气凹槽,所述第一导气间隙与所述导气凹槽在所述周向上交错布置。优选地,在所述加湿芯的外表面覆盖有不透气的亲水性滤膜。优选地,在所述加湿芯的外表面设置有凹陷的气流导向凹槽,所述气流导向凹槽沿所述加湿芯的延伸方向按照蛇形或者螺旋形路径设置。优选地,所述加湿芯的顶面覆盖有不透气的片材,或者所述加湿芯的顶端形成有凸尖部,所述凸尖部具有沿所述干燥的氧气的流入方向渐扩的锥状。优选地,所述外壳在所述容纳腔内具有从底部沿所述加湿芯的延伸方向向容纳腔凸出的壳凸部,所述加湿芯的底端的一部分沿所述延伸方向与所述壳凸部抵靠,所述加湿芯的底端的另一部分沿所述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壳的底部之间具有缝隙。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瓶体和盖体,所述瓶体和所述盖体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盖体开设有壳开口,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壳开口,所述干燥的氧气依次流经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壳开口,所述连接座、所述进气管和所述盖体三者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氧气湿化装置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第一,减小氧气流动过程中的气阻,避免干燥的氧气流动不通畅,使干燥的氧气能够顺利地进入导气流道进而进入容纳腔,有利于并还可以防止干燥的氧气从加湿芯的顶端进入加湿芯的内部,使湿化过程不产生气溶胶。第二,本技术采用干燥的氧气流经加湿芯的外表面的方式进行氧气表面湿化,带走加湿芯外表面的饱和水蒸气,湿化过程安全、无噪音,且湿化效果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氧气湿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氧气湿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显示连接部件,示意性地降低了加湿芯的高度;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氧气湿化装置的加湿芯的第一实施例的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氧气湿化装置的加湿芯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氧气湿化装置的加湿芯的第三实施例的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氧气湿化装置的加湿芯的第四实施例的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的氧气湿化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连接部件的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氧气湿化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氧气湿化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第三实施例的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氧气湿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显示连接部件,示意性地降低了加湿芯的高度;图12为图11中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为了清楚地显示连接部件,示意性地降低了加湿芯的高度。附图标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气湿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加湿芯,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湿化液的容纳腔和供氧气流入所述容纳腔的进气管,以及供湿化后氧气流出所述容纳腔的出气管,所述加湿芯在所述容纳腔内延伸入所述湿化液,其特征在于,/n所述氧气湿化装置还包括导气流道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座腔室,所述座腔室具有沿所述加湿芯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腔壁,所述加湿芯的顶端位于所述座腔室内,所述加湿芯的顶端的外表面在所述加湿芯的径向方向上抵靠所述腔壁,/n所述导气流道包括形成于所述腔壁的导气凹槽或者导气孔,所述导气流道在所述加湿芯的侧方直线状或折线状地延伸,所述导气流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气管,所述导气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容纳腔,干燥的氧气沿所述导气流道进入所述容纳腔并在所述湿化液之外脱离所述导气流道而在所述容纳腔内扩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7 CN 201810839584X1.一种氧气湿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加湿芯,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湿化液的容纳腔和供氧气流入所述容纳腔的进气管,以及供湿化后氧气流出所述容纳腔的出气管,所述加湿芯在所述容纳腔内延伸入所述湿化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气湿化装置还包括导气流道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座腔室,所述座腔室具有沿所述加湿芯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腔壁,所述加湿芯的顶端位于所述座腔室内,所述加湿芯的顶端的外表面在所述加湿芯的径向方向上抵靠所述腔壁,
所述导气流道包括形成于所述腔壁的导气凹槽或者导气孔,所述导气流道在所述加湿芯的侧方直线状或折线状地延伸,所述导气流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气管,所述导气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容纳腔,干燥的氧气沿所述导气流道进入所述容纳腔并在所述湿化液之外脱离所述导气流道而在所述容纳腔内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壁包括直形腔壁,所述导气流道从所述直形腔壁向径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直线状的导气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壁包括直形腔壁和锥形腔壁,所述导气流道从所述腔壁向径向外侧凹陷而形成为所述导气凹槽,或者所述导气流道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形成于所述直形腔壁和/或所述锥形腔壁中的所述导气孔,所述导气孔在所述加湿芯的上方连通到所述进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腔室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进气管连通,在所述座腔室内具有至少两个沿所述延伸方向向所述容纳腔凸出的座凸部,所述座凸部沿所述加湿芯的周向分散布置,相邻两个所述座凸部之间形成第一导气间隙,所述第一导气间隙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加湿芯的顶面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抵靠所述座凸部;
所述腔壁为直形腔壁,所述直形腔壁在所述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延山杜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