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线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553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螺线管装置防止磁轭及磁芯变形。螺线管装置(1)具有磁轭(21)、磁芯(17)、轴部(11)、线圈架(25)、线圈(29)、柱塞(13)、盖体(33)及壳体(30)。壳体(30)的壳体本体部(31)具有在后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31a)、在后侧的内壁(31b)朝外侧扩展的第一内壁部(31c)、从后侧端部朝后侧延伸的第一敛缝部(31d)。第一内壁部(31c)在轴方向另一侧端具有朝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一阶部(31e)。磁轭(21)的第一圆筒部(21a)在后侧具有第一凸缘部(21b)。第一凸缘部(21b)使其轴方向另一侧端面(21d1)接触第一阶部(31e)。盖体(33)通过使第一敛缝部(31d)朝径方向内侧弯折而接触盖体(33)的周缘部(33c),从而固定于壳体(30)。

Solenoi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线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线管(solenoid)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螺线管装置的一例,已知有一种电磁阀(solenoidvalve),其在具有轴部的螺线管中设有滑阀(spoolvalve)。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磁阀的螺线管具有:圆筒状的磁轭(yoke),沿轴方向延伸;圆筒状的磁芯(core),相对于磁轭而位于轴方向另一侧,且沿轴方向延伸;轴部,在磁芯内沿轴方向移动;线圈架(bobbin),配置于磁轭及磁芯的径方向外侧;线圈(coil),被卷绕于线圈架;柱塞(plunger),在磁轭内沿轴方向移动;以及壳体(housing),收容这些部分。磁芯在轴方向另一侧具有朝径方向突出的环状的凸缘(flange)部。磁芯使凸缘部接触至壳体的内壁上所设的第一阶部,从而进行朝向轴方向其中一侧的定位。而且,线圈架在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具有朝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线圈架使突出部接触至壳体的内壁上所设的第二阶部,从而进行朝向轴方向其中一侧的定位。磁芯及线圈架通过使在壳体的轴方向另一侧端部所设的敛缝部朝径方向内侧弯折并接触至滑阀的阀体(valvebody)的凸缘部,从而被固定于壳体内。磁轭经由与轴方向另一侧端部连结的连结环(ring)而结合于磁芯。在磁轭的其中一侧端部,相向地配置有罩(cover)板。罩板通过使壳体的轴方向其中一侧端部的敛缝部朝径方向内侧弯折并接触至罩板,从而在被壳体的敛缝部与磁轭的凸缘部夹着的状态下固定于壳体内。因此,磁轭及磁芯通过在壳体的轴方向两侧所设的敛缝部而固定于壳体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1665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螺线管中,当轴方向其中一侧的敛缝压力增大时,由于磁轭的凸缘部与线圈架之间存在间隙,因此有磁轭的凸缘部朝轴方向另一侧变形之虞。若产生所述凸缘部的变形,则会产生收容柱塞的磁轭的圆筒部发生变形,而无法实现柱塞的顺畅移动之虞。而且,当轴方向其中一侧的敛缝压力增大时,敛缝压力将经由磁轭及连结环而传向磁芯,从而产生收容轴部的磁芯的圆筒部发生变形之虞。因此会产生无法实现轴部的顺畅移动之虞。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线管装置,防止被固定于壳体内的磁轭及磁芯的变形,以使柱塞及轴部的顺畅移动成为可能。[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技术是一种螺线管装置,其利用通过线圈的激磁而产生的磁力来使轴部沿轴方向移动,所述螺线管装置包括:磁轭,具有沿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圆筒部;磁芯,相对于所述磁轭而位于轴方向另一侧,且具有沿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圆筒部;所述轴部,在所述第二圆筒部内沿轴方向移动;线圈架,配置于所述第一圆筒部及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径方向外侧;所述线圈,被卷绕于所述线圈架;柱塞,在所述第一圆筒部内沿轴方向移动;盖体,相对于所述磁轭及所述柱塞而位于轴方向其中一侧;以及壳体,收容所述轴部、所述磁轭、所述磁芯、所述线圈架、所述线圈、所述柱塞及所述盖体,所述壳体具有筒状的壳体本体部,所述壳体本体部包括:第一开口部,在轴方向其中一侧端部开口;第一内壁部,邻接于所述第一开口部而在所述壳体本体部的轴方向其中一侧的内壁上,在径方向外侧沿轴方向呈圆筒状扩展;以及第一敛缝部,从所述第一内壁部的轴方向其中一侧端向轴方向其中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内壁部在轴方向另一侧端具有沿径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的第一阶部,所述磁轭的所述第一圆筒部在所述第一圆筒部的轴方向其中一侧具有朝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外径比所述壳体本体部的所述内壁的内径大,且比所述第一内壁部的内径稍小,所述盖体为圆板状,所述盖体的外径比所述壳体本体部的所述内壁的内径大,且比所述第一内壁部的内径小,所述第一凸缘部中,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一轴方向另一侧端面接触至所述第一阶部,所述盖体通过使所述第一敛缝部朝径方向内侧弯折而接触至所述盖体的周缘部,从而在所述周缘部接触至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一轴方向其中一侧端面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壳体。[技术的效果]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螺线管装置,防止被固定于壳体内的磁轭及磁芯的变形,以使柱塞及轴部的顺畅移动成为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螺线管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螺线管的剖面图。[符号的说明]1:螺线管装置11:轴部13:柱塞13c:柱塞端面17:磁芯17a:第二圆筒部17b:第二凸缘部17c:第二周端部17n:第二轴方向其中一侧端面21:磁轭21a:第一圆筒部21b:第一凸缘部21c:第一周端部21d1:第一轴方向另一侧端面21d2:第一轴方向其中一侧端面21f:倾斜面部23:间隙25:线圈架25c:端面29:线圈30:壳体31:壳体本体部31a:第一开口部31b:内壁31c:第一内壁部31d:第一敛缝部31e:第一阶部31f:第二内壁部31f1:内面31j:第二阶部33:盖体33a:盖体本体部33b:倾斜部33c:周缘部33e:突出部41:轴环J:中心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螺线管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对在螺线管中设有输出经调压的油(oil)的滑阀的螺线管装置进行说明。而且,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结构与各结构中的比例尺及数量等不同。而且,在附图中,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适当地表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设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J的轴方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是设为与图1所示的螺线管装置的短边方向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是设为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而且,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记作“后(rear)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称作“前(front)侧”。另外,所谓后侧及前侧,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或方向。而且,只要未特别说明,则将与中心轴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作“轴方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方向简称作“径方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方向,即,绕中心轴J的方向(θ方向)简称作“周方向”。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沿轴方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轴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以外,还包括沿相对于轴方向而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而且,本说明书中,所谓沿径方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径方向,即,相对于轴方向(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以外,还包括沿相对于径方向而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第一实施方式]<整体结构>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螺线管装置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螺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线管装置,其利用通过线圈的激磁而产生的磁力来使轴部沿轴方向移动,所述螺线管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n磁轭,具有沿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圆筒部;/n磁芯,相对于所述磁轭而位于轴方向另一侧,且具有沿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圆筒部;/n所述轴部,在所述第二圆筒部内沿轴方向移动;/n线圈架,配置于所述第一圆筒部及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径方向外侧;/n所述线圈,被卷绕于所述线圈架;/n柱塞,在所述第一圆筒部内沿轴方向移动;/n盖体,相对于所述磁轭及所述柱塞而位于轴方向其中一侧;以及/n壳体,收容所述轴部、所述磁轭、所述磁芯、所述线圈架、所述线圈、所述柱塞及所述盖体,/n所述壳体具有筒状的壳体本体部,/n所述壳体本体部包括:/n第一开口部,在轴方向其中一侧端部开口;/n第一内壁部,邻接于所述第一开口部而在所述壳体本体部的轴方向其中一侧的内壁上,在径方向外侧沿轴方向呈圆筒状扩展;以及/n第一敛缝部,从所述第一内壁部的轴方向其中一侧端向轴方向其中一侧延伸,/n所述第一内壁部在轴方向另一侧端具有沿径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的第一阶部,/n所述磁轭的所述第一圆筒部在所述第一圆筒部的轴方向其中一侧具有朝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第一凸缘部,/n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外径比所述壳体本体部的所述内壁的内径大,且比所述第一内壁部的内径稍小,/n所述盖体为圆板状,所述盖体的外径比所述壳体本体部的所述内壁的内径大,且比所述第一内壁部的内径小,/n所述第一凸缘部中,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一轴方向另一侧端面接触至所述第一阶部,/n所述盖体通过使所述第一敛缝部朝径方向内侧弯折而接触至所述盖体的周缘部,从而在所述周缘部接触至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一轴方向其中一侧端面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8 JP 2018-1228871.一种螺线管装置,其利用通过线圈的激磁而产生的磁力来使轴部沿轴方向移动,所述螺线管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磁轭,具有沿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圆筒部;
磁芯,相对于所述磁轭而位于轴方向另一侧,且具有沿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圆筒部;
所述轴部,在所述第二圆筒部内沿轴方向移动;
线圈架,配置于所述第一圆筒部及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径方向外侧;
所述线圈,被卷绕于所述线圈架;
柱塞,在所述第一圆筒部内沿轴方向移动;
盖体,相对于所述磁轭及所述柱塞而位于轴方向其中一侧;以及
壳体,收容所述轴部、所述磁轭、所述磁芯、所述线圈架、所述线圈、所述柱塞及所述盖体,
所述壳体具有筒状的壳体本体部,
所述壳体本体部包括:
第一开口部,在轴方向其中一侧端部开口;
第一内壁部,邻接于所述第一开口部而在所述壳体本体部的轴方向其中一侧的内壁上,在径方向外侧沿轴方向呈圆筒状扩展;以及
第一敛缝部,从所述第一内壁部的轴方向其中一侧端向轴方向其中一侧延伸,
所述第一内壁部在轴方向另一侧端具有沿径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的第一阶部,
所述磁轭的所述第一圆筒部在所述第一圆筒部的轴方向其中一侧具有朝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第一凸缘部,
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外径比所述壳体本体部的所述内壁的内径大,且比所述第一内壁部的内径稍小,
所述盖体为圆板状,所述盖体的外径比所述壳体本体部的所述内壁的内径大,且比所述第一内壁部的内径小,
所述第一凸缘部中,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一轴方向另一侧端面接触至所述第一阶部,
所述盖体通过使所述第一敛缝部朝径方向内侧弯折而接触至所述盖体的周缘部,从而在所述周缘部接触至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一轴方向其中一侧端面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缘部进而使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径方向外侧的第一周端部接触至所述第一内壁部的内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架为圆筒状,
所述磁轭的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所述第一轴方向另一侧端面接触至所述线圈架的轴方向其中一侧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所述第一轴方向另一侧端面与所述线圈架的轴方向其中一侧的所述端面位于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持健太陈伟明安田智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