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500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气举排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该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包括注气管,注气管的中部设有注气通道,注气管的管壁中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注气通道连通,排气口位于注气管的外壁上并且朝上倾斜布置。在进行气举排液时,通过朝上倾斜的排气口出气,使得高压气体在注气时实际上是沿排气通道由下向上喷入油管内腔的,有效减少了对油管内积液施加的向下的压力,避免了油管内积液在压力作用下返回至储层以致污染储层,同时,朝上倾斜的排气口避免了连续管柱在下入油管中时易出现堵塞以致影响排气效果的情况发生,也避免了高压气体在油管内发生转向进而造成能量的散失,提高了气举排液效率。

A gas lift discharge nozzle for oil and gas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
本技术涉及油气田气举排液
,具体涉及一种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
技术介绍
随着油气田开发生产工作的深入,油气井的井筒往往会出现积液,影响油气田生产工作的进行,需要将井筒积液排出,以实现油气井复产,其中利用连续管柱气举排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排液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连续管柱串接后下入到油管内设定的排液深度,通过地面增压设备将天然气、氮气等高压气体增压后注入连续管柱中,高压气体经连续管柱的喷头进入连续管柱和油管的环空区域,与环空区域的积液充分混合,从而降低环空区域中积液的密度,将环空区域的积液向上举升并排出至井口。在进行气举排液时,高压气体通过连续管柱下端喷头的喷射孔喷入油管内腔,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117638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连续油管气举井下工具,其中记载了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一种与连续管柱连接的喷头,该喷头的喷射孔孔口朝下,高压气体经喷射孔喷出后虽然能够快速直接地与油管内积液接触,但由于孔口朝下,高压气体同时也会给油管内积液一个向下的压力,造成部分积液回流至地层,对储层造成污染,同时在下入连续管柱时,积液中的固体杂质(如硫)容易进入喷射孔,造成堵塞,另外,高压气体由喷射孔朝下喷射,而气举排液方向向上,会使得高压气体在油管内发生转向,造成高压气体能量的散失,导致施工时间加长,气举排液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井筒积液易返回至储层,造成储层污染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包括:注气管,上端敞口,下端封口,用于密封连接在连续管柱的下端,注气管的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用于与连续管柱连通的注气通道,注气管的管壁中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所述注气通道连通,排气口位于注气管的外壁上并且朝上倾斜布置,用于在注气时使高压气体沿排气通道由下向上喷入油管内腔。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气举排液时,将本装置密封连接在连续管柱的下端,高压气体经连续管柱被加注至注气通道,并通过排气通道进入油管内腔,由于排气通道通过进气口进气,通过朝上倾斜的排气口出气,使得高压气体在注气时实际上是沿排气通道由下向上喷入油管内腔的,在保证高压气体气举排液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对油管内积液向下的压力,避免了油管内积液在压力作用下返回至储层以致污染储层,同时,朝上倾斜的排气口避免了连续管柱在下入油管中时易出现堵塞以致影响排气效果的情况发生,此外,高压气体沿排气口向上喷射,也避免了高压气体在油管内发生转向进而造成能量的散失,提高了气举排液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为螺旋上升通道。进行注气时,高压气体能够通过排气通道形成螺旋上升的高速旋流,从排气口进入油管内腔后,高速旋流可以更充分的与积液混合,气举排液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注气管包括:内管,内管的上端敞口,用于与连续管柱密封连接,所述注气通道设于内管的中部,内管的外壁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排气槽;外管,上端敞口,下端封口,密封连接在内管的外侧,外管的内壁上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排气槽和与第二排气槽对应的通孔;第一排气槽、第二排气槽和外管管壁上所设的通孔在内管和外管密封连接后对接形成所述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进气口通过内管管壁上的通孔与注气通道连通,排气口由外管管壁上的通孔的外端口形成。有益效果:通过将注气管分体设置为内管和外管,且在内管和外管上分别设置第一排气槽和第二排气槽,并在外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气槽对应的通孔,以在内管和外管密封连接后对接形成排气通道,这样在加工时可以分别对内管和外管进行加工,降低了排气通道的加工难度。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设置有多条,外管的内壁和/或内管的外壁上还设有连通排气通道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在内、外管之间围成布气室,所述内管管壁上的通孔位于布气室的壁上。这样,仅需在内管上设置一个通孔,便可以通过环形凹槽将高压气体同时引入至多个排气通道中,进一步降低了本装置的加工难度。进一步地,内管和外管分别于避开第一排气槽和第二排气槽的位置设置有螺纹段,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稳定性较强,保证了本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且由于避开了第一排气槽和第二排气槽,保证了排气通道的正常排气。进一步地,内管和外管的结合处,位于排气通道的上方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保证了内管和外管结合的密封效果,避免了高压气体沿内管和外管之间的间隙泄露至油管内腔。进一步地,所述注气管的下端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减小了喷头端部的体积,减少了喷头在下入油管时与油管内壁之间发生的剐蹭,保护了喷头。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设置有多条。多条排气通道进一步保证了气举排液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内管,11-注气通道,2-密封圈,3-外管,4-环形凹槽,5-排气通道,6-外管通孔,7-内管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的具体实施例: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包括注气管,注气管用于密封连接在连续管柱的下端,注气管的中部设有用于与连续管柱连通的注气通道,注气管的管壁中设有用于连通注气通道和油管内腔的排气通道。如图1至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5为螺旋上升通道,进行注气时,高压气体能够通过排气通道5形成螺旋上升的高速旋流,从排气口进入油管内腔后,高速旋流可以更充分的与积液混合,气举排液效果更好。为了方便螺旋上升的排气通道5的加工,在本实施例中,将注气管分体设置为内管1和外管3。具体的,如图1所示,内管1的上端敞口,且设置有内螺纹,在使用时通过内螺纹连接在连续管柱的下端,内管1的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用于与连续管柱连通的注气通道11,内管1的外壁上设有上下延伸的螺旋上升的第一排气槽,内管1的底部还设有径向贯穿、与第一排气槽的下槽口连通的内管通孔7。与内管1相对应,外管3上设有螺旋上升的第二排气槽,具体的,如图1所示,外管3的上端敞口,下端封口,密封连接在内管1的外侧,外管3的内壁上设有上下延伸的螺旋上升的第二排气槽,外管3的上部还设有径向贯穿的、与第二排气槽的上侧槽口连通的外管通孔6,第一排气槽和第二排气槽在内管1和外管3密封连接后对接形成螺旋上升的排气通道5,且第一排气槽和第二排气槽的槽深相同,各占排气通道5的直径的一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排气槽和第二排气槽的槽深也可以不同,二者对接后形成排气通道即可。通过这种分体设置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螺旋上升排气通道5的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内管1和外管3在对接后,外管通孔6的外端口形成排气通道5的排气口,且排气口朝上倾斜布置,内管通孔7的内端口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注气管,上端敞口,下端封口,用于密封连接在连续管柱的下端,注气管的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用于与连续管柱连通的注气通道,注气管的管壁中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所述注气通道连通,排气口位于注气管的外壁上并且朝上倾斜布置,用于在注气时使高压气体沿排气通道由下向上喷入油管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气管,上端敞口,下端封口,用于密封连接在连续管柱的下端,注气管的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用于与连续管柱连通的注气通道,注气管的管壁中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所述注气通道连通,排气口位于注气管的外壁上并且朝上倾斜布置,用于在注气时使高压气体沿排气通道由下向上喷入油管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为螺旋上升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田用气举排液喷头,其特征在于:注气管包括:
内管,内管的上端敞口,用于与连续管柱密封连接,所述注气通道设于内管的中部,内管的外壁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排气槽;
外管,上端敞口,下端封口,密封连接在内管的外侧,外管的内壁上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排气槽和与第二排气槽对应的通孔;
第一排气槽、第二排气槽和外管管壁上所设的通孔在内管和外管密封连接后对接形成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贤吴小丁黄铜军魏瑞玲赵国瑜张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