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浸渍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440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浸渍轧车,属于织物染色设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两浸两轧浸料模式浸料不透芯、带液不足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浸料透芯、带液足且均匀的高效浸渍轧车。该高效浸渍轧车,包括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前浸渍槽、重型轧车、后浸渍槽、轻型轧车,所述前浸渍槽的上方和内部均安装有前导布辊,所述后浸渍槽内部安装有后导布辊,所述前浸渍槽内部的前导布辊与后浸渍槽内部的后导布辊均安装在染液中,所述后浸渍槽和轻型轧车之间依次设有单弯辊和张力架,所述重型轧车的轧辊安装在染液中。

An efficient impregnating rolling m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浸渍轧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轧车,具体说是一种高效浸渍轧车,属于织物染色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退煮漂设备为老式两浸两轧浸料模式,料槽容量大,料液容易陈化,普遍存在浸料不透芯、带液不足不均匀的弊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两浸两轧浸料模式浸料不透芯、带液不足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浸料透芯、带液足且均匀的高效浸渍轧车。本技术的高效浸渍轧车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效浸渍轧车,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前浸渍槽1、重型轧车2、后浸渍槽3、轻型轧车4,所述前浸渍槽1的输出端连接有重型轧车2,重型轧车2的输出端连接后浸渍槽3,后浸渍槽3的输出端连接有轻型轧车4;所述前浸渍槽1的上方和内部均安装有前导布辊5,所述后浸渍槽3内部安装有后导布辊6,所述前浸渍槽1内部的前导布辊5与后浸渍槽3内部的后导布辊6均安装在染液中,所述后浸渍槽3和轻型轧车4之间依次设有单弯辊7和张力架8,所述重型轧车2的轧辊安装在染液中;所述前浸渍槽1为容量在1000L-1200L的浸渍槽;所述前浸渍槽1上方安装有3个前导布辊5,内部安装有4个前导布辊5;所述重型轧车2为压力为8吨的重型轧车;所述后浸渍槽3为容量在300L-360L的浸渍槽;所述轻型轧车4为压力可调的轻型轧车。本技术的高效浸渍轧车结构简单,将重轧跟轻轧结合到一块,前段水洗织物进入前浸渍槽中,经过前浸渍槽浸渍后进入液下的重型轧车,轧点位于料液下5cm处重轧,将坯布纤维内原先容含的轧余水、空气和先汽浸渍的料液轧出织物,由于出轧点位于液下,理论上织物几乎不接触空气,脱离轧点后纤维的回弹,料液会主动浸透至纤维内部,达到透心浸料效果,再经轻型轧车轻轧修正带织物液量,使之达到饱和带液均匀,为下一步进汽蒸箱反应提供足够化学条件保证;后浸轧槽容量为300L左右,槽内料液在短时间内迅速交换,料液新鲜浓度稳定;通过多浸两轧,实现纤维内层透芯浸透,带液均匀可调,最大可达100-125%。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浸渍槽,2、重型轧车,3、后浸渍槽,4、轻型轧车,5、前导布辊,6、后导布辊,7、单弯辊,8、张力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事,当元件被称为“安装于”“固定于”或“设置于”、“铺设于”、“设有”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另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的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落”、“水平”、“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高效浸渍轧车,参照图1,包括前浸渍槽1、重型轧车2、后浸渍槽3、轻型轧车4,所述前浸渍槽1的输出端连接有重型轧车2,重型轧车2的输出端连接后浸渍槽3,后浸渍槽3的输出端连接有轻型轧车4;所述前浸渍槽1的上方和内部均安装有前导布辊5,所述后浸渍槽3内部安装有后导布辊6,所述前浸渍槽1内部的前导布辊5与后浸渍槽3内部的后导布辊6均安装在染液中,所述后浸渍槽3和轻型轧车4之间依次设有单弯辊7和张力架8,所述重型轧车2的轧辊安装在染液中;所述前浸渍槽1为容量在1000L-1200L的浸渍槽;所述前浸渍槽1上方安装有3个导布辊5,内部安装有4个前导布辊5;所述重型轧车2为压力为8吨的重型轧车;所述后浸渍槽3为容量在300L-360L的浸渍槽;所述轻型轧车4为压力可调的轻型轧车。工艺原理:织物进入前浸渍槽1,在前导布辊5和压力为8吨重型轧车2中,下轧点在液下,可实现液下浸料;经下轧点轧压后立即进入后浸渍槽3,通过后导布辊6浸液,由于织物含极小空气,不会溶涨,料液极易浸入织物内层,实现透芯浸透,通过单弯辊7和张力架8进入轻型轧车4,其压力低且可调,保证给液匀透,有利于表面带液,进入汽蒸箱;在前后浸轧槽之间采用自流的方式追加料液,料液从后浸轧槽3加入,再自流到前浸轧槽1,前浸轧槽1容量为1000L左右,在轧槽内采用上三下四的穿布方式,确保坯布在浸轧过程中充分浸泡;后浸轧槽5容量为300L左右,槽内料液在短时间内迅速交换,料液新鲜浓度稳定;通过多浸两轧,实现纤维内层透芯浸透,带液均匀可调,最大可达100-12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浸渍轧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浸渍槽(1)、重型轧车(2)、后浸渍槽(3)、轻型轧车(4),所述前浸渍槽(1)的输出端连接有重型轧车(2),重型轧车(2)的输出端连接后浸渍槽(3),后浸渍槽(3)的输出端连接有轻型轧车(4);所述前浸渍槽(1)的上方和内部均安装有前导布辊(5),所述后浸渍槽(3)内部安装有后导布辊(6),所述前浸渍槽(1)内部的前导布辊(5)与后浸渍槽(3)内部的后导布辊(6)均安装在染液中,所述后浸渍槽(3)和轻型轧车(4)之间依次设有单弯辊(7)和张力架(8),所述重型轧车(2)的轧辊安装在染液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浸渍轧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浸渍槽(1)、重型轧车(2)、后浸渍槽(3)、轻型轧车(4),所述前浸渍槽(1)的输出端连接有重型轧车(2),重型轧车(2)的输出端连接后浸渍槽(3),后浸渍槽(3)的输出端连接有轻型轧车(4);所述前浸渍槽(1)的上方和内部均安装有前导布辊(5),所述后浸渍槽(3)内部安装有后导布辊(6),所述前浸渍槽(1)内部的前导布辊(5)与后浸渍槽(3)内部的后导布辊(6)均安装在染液中,所述后浸渍槽(3)和轻型轧车(4)之间依次设有单弯辊(7)和张力架(8),所述重型轧车(2)的轧辊安装在染液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浸渍轧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子恒孙令军丁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海阳恒通纺织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