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物料提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407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小型物料提升机,包括:主承载架,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下侧设置有第一行走轮、上侧敷设有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靠近左侧的位置,主承载架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提升电机,设置在放置平台的上侧面上;钢绳绕线器,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的上侧面上;总控开关,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的上侧面上。通过在主承载架下侧在设置一支撑架立杆,其下端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第二行走轮,通过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在对支撑主承载架进行牢固支撑的同时,还能够使主承载架稳定平移,无需人工手扶把手,且通过提升电机带动待提升物进行现浇湿接缝底模安装,减少人力的投入,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安全。

Small material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物料提升机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小型物料提升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现阶段建设的一部分桥梁位于崇山峻岭中,且上部结构多采用预制T梁、箱梁。由于山区地形陡峭,大部分梁底距地面较高,部分可达100米以上。在桥梁的现浇湿接缝底模安装施工中,如采用传统的底部支架法支模,虽然模板可从桥面湿接缝空隙中放入,但该方法费用较高,且存在安全安全隐患,如采用吊模法施工,人工提升模板,效率较低,在拆除模板过程中,以上两种方法速度较慢,模板自由坠落则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由于下落距离过大极易飘落到不同位置或空中解体,造成模板损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小型物料提升机,旨在解决在现浇湿接缝底模安装施工时,如何提高提高施工效率、减小安全隐患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小型物料提升机,包括:主承载架,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下侧设置有第一行走轮、上侧敷设有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靠近左侧的位置,所述主承载架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可沿其侧壁转动的支撑架立杆,所述支撑架立杆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用于带动所述主承载架平移;提升电机,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的上侧面上;钢绳绕线器,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的上侧面上,与所述提升电机相对设置,所述提升电机与所述钢绳绕线器连接,所述钢绳绕线器上的钢索的端部穿过所述放置平台和主承载架、露出在所述主承载架的下侧,以带动待提升物在所述主承载架下侧竖直移动;总控开关,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的上侧面上,与所述提升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提升电机的开启和关闭。进一步地,所述主承载架包括两相对平行设置的横梁,两所述横梁之间的左侧位置设置有若干连接梁、以使得两所述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梁上侧用于放置所述放置平台;所述横梁的右侧为所述把手。进一步地,两所述横梁的右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其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光孔,所述第一光孔沿与所述横梁设置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架立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光孔,所述第二光孔与所述第一光孔通过转轴连接,以使得所述支撑架立杆在两所述横梁相反的两侧面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下侧的所述横梁的侧壁上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板上并排设置有阻挡板和可拆卸的立杆固定件,所述支撑架立杆卡设在所述立杆固定件和阻挡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中部设置有收起挂钩,所述收起挂钩用于卡设所述支撑架立杆的下端部,以使得所述支撑架立杆旋转预设角度后卡设在所述收起挂钩内。进一步地,两所述横梁的左侧的下侧壁上分别设置一倒梯形的支撑架,两所述支撑架相对设置、并通过一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所述行走轮。进一步地,所述提升电机沿所述行走轮的设置方向设置,所述提升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所述钢绳绕线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的侧部设置有减速器把手,所述减速器把手用于对所述减速器进行减速和制动。进一步地,所述钢绳绕线器下侧的所述放置平台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使所述钢绳绕线器上的钢绳通过。进一步地,所述钢绳的下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挂设待提升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主承载架,在主承载架上侧设置提升电机和钢绳绕线器,通过提升电机驱动钢绳绕线器带动待提升物升降,并在主承载架下侧设置第一行走轮,从而能够带动待提升物在能够升降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平移,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通过在主承载架下侧在设置一支撑架立杆,其下端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第二行走轮,通过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在对支撑主承载架进行牢固支撑的同时,还能够使主承载架稳定平移,无需人工手扶把手,且通过提升电机带动待提升物进行现浇湿接缝底模安装,减少人力的投入,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安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物料提升机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型物料提升机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立杆与横梁连接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立杆与横梁连接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结合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物料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承载架2、提升电机9、钢绳绕线器12和总控开关14,其中,主承载架2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下侧设置有第一行走轮1、上侧敷设有放置平台3,所述放置平台3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2靠近左侧的位置,所述主承载架2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可沿其侧壁转动的支撑架立杆4,所述支撑架立杆4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1和第二行走轮用于带动所述主承载架2平移;提升电机9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3的上侧面上;钢绳绕线器12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3的上侧面上,与所述提升电机9相对设置,所述提升电机9与所述钢绳绕线器12连接,所述钢绳绕线器12上的钢索的端部穿过所述放置平台3和主承载架2、露出在所述主承载架2的下侧,以带动待提升物在所述主承载架2下侧竖直移动;总控开关14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3的上侧面上,与所述提升电机9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提升电机9的开启和关闭。具体而言,所述主承载架2包括两相对平行设置的横梁,两所述横梁之间的左侧位置设置有若干连接梁、以使得两所述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梁上侧用于放置所述放置平台3;所述横梁的右侧为所述把手。可以看出,通过设置主承载架,在主承载架上侧设置提升电机9和钢绳绕线器12,通过提升电机9驱动钢绳绕线器12带动待提升物升降,并在主承载架下侧设置第一行走轮1,从而能够带动待提升物在能够升降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平移,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通过在主承载架下侧在设置一支撑架立杆4,其下端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第二行走轮,通过第一行走轮1和第二行走轮在对支撑主承载架进行牢固支撑的同时,还能够使主承载架稳定平移,无需人工手扶把手,且通过提升电机9带动待提升物进行现浇湿接缝底模安装,减少人力的投入,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安全。结合图3-4所示,具体而言,两所述横梁的右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其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光孔,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物料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承载架,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下侧设置有第一行走轮、上侧敷设有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靠近左侧的位置,所述主承载架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可沿其侧壁转动的支撑架立杆,所述支撑架立杆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用于带动所述主承载架平移;/n提升电机,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的上侧面上;/n钢绳绕线器,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的上侧面上,与所述提升电机相对设置,所述提升电机与所述钢绳绕线器连接,所述钢绳绕线器上的钢索的端部穿过所述放置平台和主承载架、露出在所述主承载架的下侧,以带动待提升物在所述主承载架下侧竖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物料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承载架,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下侧设置有第一行走轮、上侧敷设有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设置在所述主承载架靠近左侧的位置,所述主承载架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可沿其侧壁转动的支撑架立杆,所述支撑架立杆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用于带动所述主承载架平移;
提升电机,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的上侧面上;
钢绳绕线器,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的上侧面上,与所述提升电机相对设置,所述提升电机与所述钢绳绕线器连接,所述钢绳绕线器上的钢索的端部穿过所述放置平台和主承载架、露出在所述主承载架的下侧,以带动待提升物在所述主承载架下侧竖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物料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载架包括两相对平行设置的横梁,两所述横梁之间的左侧位置设置有若干连接梁、以使得两所述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梁上侧用于放置所述放置平台;所述横梁的右侧为所述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物料提升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横梁的右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其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光孔,所述第一光孔沿与所述横梁设置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架立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光孔,所述第二光孔与所述第一光孔通过转轴连接,以使得所述支撑架立杆在两所述横梁相反的两侧面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麒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